抗战中的殊死谍战:罪恶累累的日本特务机关

分享至

老周
摘要:抗战期间,在谍战的血雨腥风之中,除了汪伪76号特工总部,还有日本的特务机关,而且日本在中国的间谍活动,不仅时间久,而且规模大,渗透广,可谓罪恶蕾蕾。

图1:抗战期间的日本特务
在近现代欺凌、瓜分中国的列强诸国中,日本是对中国最早开始、渗透最深开展情报工作的国家。1878年日本设立陆军参谋本部,作为陆军的最高军事统帅机关,参谋本部的第二部就是情报部,情报部的第四处就是专门负责对中国开展情报工作的中国处。除了军事情报部门,日本外务省的调查局则是日本政府系统的情报机关。
1886年,日本陆军中尉荒尾精受参谋本部情报部的派遣,潜入中国在汉口设立了情报机构的掩护单位“乐善堂”药店,“乐善堂”主打产品是仁丹,由于疗效不错,价格也很便宜,所以“乐善堂”的业务发展很快。乘着业务的扩展,“乐善堂”又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福州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日本特务机关也借机以“乐善堂”为掩护,在中国很多地方开始了活动。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了沙俄,取得了在中国东北的实际控制权。原来由沙俄修建的中长铁路长春至大连段也成为日本的战利品,改称南满铁路。为了对这段铁路实施有效粗管理,1906年11月在东京正式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1907年,会社总部从东京迁至大连,同年4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开业。
满铁的主要业务是铁路运营,最初只是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后来又增加安东(今丹东)至沈阳的铁路。1933年,根据与伪满洲国政府签订的协议,日本又取得东北2939公里铁路以及附属铁路的财产经营权。1935年又取得苏联转让的中东铁路经营权。至此,东北全境的铁路全部由满铁独占。除经营铁路,满铁还设有船舶修造业、煤矿、铁矿、其它金属矿、制油业、制铁业、邮电业等企事业,并开办旅馆、饭店、澡堂一类服务业。除经济机构外,满铁内部还设置有行政机构、警察、文化机关、学校等。1945年9月,满铁设于大连的总社停业。1957年3月,满铁东京分社宣布结束所有相关业务。
所以,满铁表面上是企业,但实际上带有浓厚的半官方色彩,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急先锋,被誉为日本的“东印度公司”。
满铁调查部就是满铁最重要的部门,虽然名义上是调查部门,但其实是搜集中国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情报的特务机关。

图2:满铁调查部就是满铁的“大脑”
满铁调查部是满铁的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男爵在1907年4月创立。后藤早年曾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殖民地任职,他深受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的器重,破格提拔为民政长官,在任期间,他对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台湾的统治手腕,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日本朝野有“殖民地经营家”的美称。他这次出任满铁总裁也是儿玉原太郎的举荐,所以他对满铁的经营方针,正是吸取了在泰安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要对中国进行侵略和统治,必须要先了解中国的风俗民情,所以非常重视情报工作。满铁调查部也成了日本在中国时间最长,最重要的特务机关。
满铁调查部的调查范围与调查目的与日本侵略政策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最初,满铁调查部主要调查东北地区的风俗习惯情况,军事情报倒是次要任务。但是随着满铁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对于东北地区所需要的信息也逐渐增多。由于满铁调查部是日本在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情报机关,所以这项任务便自然地落到了满铁调查部的头上。
随着日本对东北和中国的野心越来越大,满铁调查部的触角也越伸越长,从最初的社会调查逐渐扩展到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中国政府政治、军事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1913年起,满铁调查部开始派遣间谍常驻北京、上海。1918年设立了满铁北京分所、满铁上海分所,满铁的触须,不断从东北伸华北、华东,甚至伸向苏联和德国。满铁调查部针对苏俄的调查机构是1915年设立的满铁哈尔滨办事处。这个办事处最大的成果就是收买了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的一名报务员,由此掌握了莫斯科发来的大量密码电报。在日本本土的满铁东京支社,则负责与外务省、陆军省等情报机构交换情报。
作为满铁的中枢,满铁调查部被称为满铁的“大脑”。同时,与关东军关系密切,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满铁调查部也是重要的幕后推手。此时的满铁调查部,已经不仅仅是满铁的情报部门,也是关东军所依赖的重要情报机构。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满铁调查部的调查活动完全转向为全面侵华战争所需要的情报,调查工作和调查任务更加体现为战争服务的具体性与实用性。

图3:满铁调查部的创始人后藤新平
满铁调查部不仅搜集情报,还参与了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例如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时任满铁总裁松冈洋右的授意下,满铁上海事务所的西义显就和汪精卫的代表梅思平进行了接触,为最终说服汪精卫叛国发挥了不小作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