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厦门“第一富婆”李宝华,她的奢靡无,远比你想象的更恶劣

分享至

2012年7月初,一名中年女子被缉拿归案。

面对突然出现的警方人员,这名中年女子轻轻笑了笑。

她只说了六个字:“我终于解脱了。”

01.

她叫李宝华,是一个生活极尽奢靡的富婆。

幼年的李宝华家庭并不富裕,她的父母在村子里开了一家豆腐作坊,生活也就勉强过得去而已。

李宝华从小就是一个偏执的人,她争强好胜,事事想要争第一。

14岁那年,李宝华家里实在供不起她读书了,被迫辍学的李宝华只能在家帮忙卖豆腐。

李宝华心里愤愤不平,要是家里有钱,她何至于落到卖豆腐的境地。

从14岁开始,对金钱的渴望就像一颗种子埋藏在了李宝华的心中。

几年后,许多人都凭借经济的东风和灵活的头脑实现一夜暴富。

但这群人里却不包括李宝华的父母。

他们做了大半辈子豆腐买卖了,并不想有什么突破,很快,李宝华家里就被其他村民拉开了距离。

李宝华看着父母窝囊的样子终于忍不住了,她毅然决然离开了家里,远赴厦门打工。

可当时的李宝华既没有学历,也没有阅历,她注定会创业失败。

最终李宝华只能进入工厂,像众多普通人一样成为了一名流水线工人。

可心高气傲的李宝华怎么能接受这样的生活呢?

两年后,李宝华开始摆水果摊创业。

可创业两个字不是那么容易的,漫长的摸索过程对于求胜心切的李宝华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在李宝华最困难的时候,她遇到了30多岁的三轮车夫,车夫的关爱让独在异乡的李宝华很快就沦陷了。

两人匆匆结婚后,李宝华诞下了一名男婴。

有了孩子之后,生活更苦了,需要的钱更多了,李宝华年纪轻轻就整天为钱发愁,她开始嫌弃这个没用的丈夫。

没过多久,她就毫不犹豫地和丈夫提出离婚了。

孩子肯定不能自己养,李宝华把儿子送回了老家交给父母抚养,而她自己则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广东打工。

李宝华在签下第一家公司的时候很高兴,但她不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好运气,而是上天对她的捉弄。

02.

那家公司的本质是一家传销公司,李宝华想过出逃,可大额的违约金让他只能留了下来。

反正逃不出去,干脆在这里好好干,李宝华利用口才好的天赋迅速扩大业绩,不久后李宝华就成为了销售精英。

她心里清楚自己干的是骗人违法的勾当,可后来她发现这一行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面对金钱的诱惑,李宝华彻底抛弃了她的道德底线。

但好景不长,传销公司被查了,李宝华也随之被判处劳动教养两年。

出狱后,无处可去的李宝华只能返回了老家,她开始做一些饮料批发的生意。

可这些小钱哪里能满足李宝华日渐膨胀的胃口呢?

头脑灵活的李宝华马上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她一回到家就开始跟父母哭了起来,说自己在外面谈了一个大项目,但是老板看不起她,不愿意跟她合作,如果有20万的启动资金,她用不着多长时间就能发达了。

看着泣不成声的女儿,老两口拿出了这些年的全部积蓄,又跟邻居朋友借了不少钱,一起给了李宝华。

可李宝华的父亲怎么也想不到,正是这笔启动资金让女儿走上了一条图谋甚广的邪道。

一年后,李宝华风风光光地回到了村子里,这次归来的李宝华可谓是衣锦还乡。

她开着豪车,一家一家的还了此前和众人借的债务。

村里很快就流传起了“李宝华成了大老板”的传言。

被李宝华这么炫耀一番后,李宝华的父母脸上都乐开了花,他们将女儿当成了自己的骄傲。

其实谁都不知道,李宝华拿着父母含辛茹苦凑齐的20万启动资金扭头就去做起了“老本行”。

拿着钱回到厦门后,李宝华注册了两家公司,为了给自己造势,她举行了一场十分隆重的开业仪式。

不愧是做过传销的,在开业仪式上,李宝华声称她手上有很多优质项目,鼓动老板们一起跟着她投资。

看着众人将信将疑的神情,李宝华又想出了一招。

03.

不久后,李宝华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名叫“林晓东”的香港人。

众人十分疑惑此人是谁,李宝华说这是李嘉诚的“私生子”。

李宝华甚至还编造了一段真相:当年她之所以被抓其实是有内幕的,应该进监狱的人是林晓东,她是替林晓东去的。

现在出狱了,林晓东为了报答她将会花重金扶持她做生意。

许多人看着林晓东和李嘉诚相似的面容都信了,他们确认了李宝华确实是个背后有靠山的人。

在李宝华的蓄意造势下,项目投资的人也变多了起来。

她本人也靠着这些资金成为了当地知名的企业家,一时之间轰动厦门。

但李宝华对于现状却并不满意,她为了获得更多的钱选择了更为恶劣的做法。

眼看时机成熟,心里打着小算盘的李宝华开始频繁向公众进行借款,这些钱她并不白拿,她许下了高额利息。

李宝华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疯狂,因此,在拿到人们的投资款后,李宝华又做出了另一个疯狂的举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