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42篇文章)
在《大明王朝1566》中,齐大柱的生死成为了严党倒台的最后一个信号。而真正关心齐大柱生死的人,除了齐大柱老婆及海瑞、高翰文、芸娘以外,恐怕只剩下了朱七。
所有人都知道齐大柱是无辜的,所有人却又都不敢违背嘉靖帝的意愿。只有朱七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却被嘉靖帝强压,于是以头磕地,既表明服从命令,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而柱嫂天天守在诏狱门口,声明齐大柱被处死之日就是自己自尽之时,这倒引起了另一个女人的怜悯,她就是芸娘。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42期:张三丰血经来历蹊跷,裕王一向谨慎,为什么仍让李妃进献嘉靖帝?
一、
齐大柱被抓,最着急的自然是柱嫂,由于被抓的时候是在海瑞的家中叫出来的,海瑞自然也清楚。
实际上,齐大柱被郑泌昌和何茂才以通倭罪名抓起来后,海瑞就清楚,这件事很难讲清。所以,他在救下齐大柱之后,就把他送到了胡宗宪军营。一方面让他奋勇杀倭寇,通倭嫌疑不攻自破,另外有了军功,也能增加一层保障。
因为海瑞前面跟谭伦闹掰了,而且齐大柱通倭的事牵扯到自己,所以,他不能去巡抚衙门闹,为齐大柱抱不平的人换成了王用汲。
王用汲拉着柱嫂,找到的谭伦,谭伦的分析还算正确,他给的答复是,齐大柱通倭的事,裕王不能说话,我谭伦也不能说话,你王用汲更不能说话:
“让齐大柱这个老婆到京师去,直接找兵部,找张太岳,叫当事人喊冤去。”
同时谭伦还提到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上次给兵部报军功,齐大柱的名字就排在第一张的名单上,兵部还有存案。
就这么一个大家都不相信齐大柱会通倭的案子,且有铁证证明,但没有一个人出来替齐大柱辩解,除了朱七出来说了两句,一看情况不对,磕头谢罪。
说到底,朱七恨严党,但更欣赏齐大柱这个人,也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接班人,才冒险说了几句。
包括后来齐大柱被救,也不是因为他没有通倭,而是因为张三丰血经的故事感动了嘉靖帝,让他不得不认可故事中说的齐大柱是来保护皇帝的人,这才有了锦衣卫的十三爷!
二、
但是,随着齐大柱进京和鄢懋卿巡盐回京一同发生,京城内的形势急转直下。
嘉靖帝定下了倒严的战略,但是在这之前,不宜打草惊蛇,所以打算牺牲齐大柱,以此迷惑严嵩,让其认为一切尚在控制之中。
末了,嘉靖帝还让吕芳给裕王传话:
“你向裕王传朕的口谕,严阁老给他面子,这个海瑞朕也不追究了,叫他往后不要再向吏部胡乱荐人。”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齐大柱是死定了,你们清流派不要再考虑救他的事,尤其是裕王。
而在场的徐阶更忐忑,之前嘉靖帝就当着他们的面烧掉了海瑞的供词,这次嘉靖帝的自家人朱七又被嘉靖帝训斥,他更不敢有所言辞了。后来徐阶回去后,把自己关在家中,连裕王都不肯见了,实际上他此时也没有倒严的动机了。
所以后来献血经这件事,徐阶是不知情的,也没有参与。
在这种情况下,裕王就尴尬了,虽然齐大柱的老婆按照谭伦的意思,找到了张太岳,可是兵部也不敢向嘉靖帝请愿。甚至齐大柱的军功,提都不敢提,所以,要救齐大柱,就得另辟蹊径。
而这个蹊径也不是清流派想出来的,张居正在见高翰文的时候,自己都说了,担心齐大柱被砍头,以后通倭案就是扯不清的案子。说到底,他们还是担心日后通倭案被重提,裕王会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