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有人反对周恩来,彭德怀怒斥没有总理,中国早就不知乱成什么样了

0
分享至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人类社会的这些基本要素交互作用,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对这一命题,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区别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劳动力却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社会生产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不仅创造自己的历史,而且作为物质生产的主体和阶级斗争的主体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作用,因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周恩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十分重视“人”这一社会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能动作用。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担任总理的26年生涯中,周恩来始终把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革命和建设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并唤醒群众

周恩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1917年,他提出“人民国家之主人也”,“共和国之统治权在国民全体”,明确地把人民群众置于国家主人的地位。十月革命的启示和五四运动的实践,使周恩来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19年,他目睹了日本的抢米风潮,深切感受到“国民自觉”所爆发出来的巨大力量,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唤醒同胞,发动群众。

为此,周恩来认为,首先应该使人民群众“觉悟”,认识到自己的权力和应有的地位。他从进化论的角度论证了这种“觉悟”的可能性,指出:"人在世界上同一切生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觉悟’……因着自觉,遂能解决人生的人格、地位趋向,向进化方面求种种适应于‘人’的生活。”只要人民群众“觉悟”了,就会转化为无穷的力量,就能“‘群策群力’、 ‘众志成城’,则目的终可达到。”

五四及旅欧时期,周恩来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逐步确立和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过程中,民主意识思想也呈螺旋式升华。这时,周恩来已打破了最初较注重人自身的独立、自由和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思维框架,转而认识到人民群众在人民民主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以及唤起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重要性。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最后。周恩来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人民息息相关。中国的天下是靠人民的力量夺取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牺牲奋斗的结果,“共产党是有一份,但是,离开了人民,共产党有什么本事?

二,人民群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和保证

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性质,决定其除无产阶级解放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从人民大众的利益出发,与国民党合作发动和参加了大革命。

1926年5月的“整理党务案”表明:中共在组织方面还比较脆弱,军事实力与组织建设都需要加强,而这需要有强有力的依托——群众基础。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共遭受巨大损失,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证实:中共在军事实力方面还无法与国民党硬碰硬;否则,在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中,共产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就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视为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因国内白色恐怖的影响,中共六大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周恩来担任大会秘书长主持会议的全部日常工作,并担任组织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的召集人。

六大上,针对中共的主要组织任务是什么?周恩来提出:应该把党和群众的关系的问题摆到突出地位,把争取群众作为今后工作的中心点。在7月20日的中共六届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当选常委分工负责组织工作和军事工作。

1928年10月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国后,面对的形势是:在各方面挤压下遭到破坏的党组织,各地党的机关丧失殆尽,党员干部牺牲不计其数,党的组织日益脱离群众、隔绝社会,上级机关多为空架子,自首告密叛变的事件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形势,周恩来把积蓄力量推动中共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争取人民群众”上,在为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而发布的《告全体同志书》中,提出全党同志一致奋斗的标准第一条就是“强固党的无产阶级的基础。

要使党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加强,首先要扩大党的无产阶级的组织基础。到产业工人中去,建立强固的工厂支部,增加党的工人的成份,集中注意于全国产业区域的党的组织的健全,造成党的新生命,这是目前党的布尔什维克化主要的道路。”周恩来不仅在各级党组织的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且在组建和领导人民军队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重要性。

1929年在给红四军的指示信中有关筹款方面的工作指出:“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周恩来之所以能有如此深的认识,是因为他深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一切真知的唯一源泉,在群众的伟大实践和无穷无尽的认识能力面前,领导者个人能力毕竟是极为有限的,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确保党的方针政策为人民利益服务。

结语

我们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不是历史上的偶然现象,而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革命斗争的必然结果,是亿万人民的一代又一代奋斗的事业。没有千千万万人民的决死支持,绝对不可能设想革命的胜利。

周恩来在革命胜利之际肯定了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并指出革命胜利后人民自己成了中国土地上的主人,明确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作用,并提出正确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方法,周恩来认为:“个人只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个分子。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管是党员群众,还是党的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都应如此。”周恩来还联系自己现身说法,说他自己犯过的错误,栽过筋斗,碰过钉子。但是革命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鼓舞了他,而这个力量是从广大人民中间得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爱旅游的麻辣酱
爱旅游的麻辣酱
每天分享,记得关注呦!
81文章数 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