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之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任务的消息也是“连续不断”。
按照我国官方的宣布情况来看,今年10月,我国将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任务,这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为什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任务的时间少了,长约为5个月,之前都是大约6个月的时间,所以,的确少了一点。
但是,按照中国空间站的这个神舟十七号节点来看,或许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神舟十七号将10月发射,飞船已经准备好
没错,按照航天计划,我国将在10月执行神舟十七号飞船任务,到时候——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神舟十七号飞船将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而神舟十六号乘组将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返回前将迎来神舟十七号飞船的来访对接。
而对于神舟十七号飞船来说,我国的确也是已经准备好了,严格地来说,并且是已经很久了。
在我国执行神舟十六号任务的时候,长二F遥十七运载火箭也已经接棒,进行应急值班,长二F遥十七运载火箭将在针对塔架的测试大厅里,随时待命出发,所以,这一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准备好,就是随时进行待命发射。
为什么是待命呢?这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跟我国的航天发展有一定的原因,自执行长二F遥十二火箭任务起,火箭研制团队进入“发射1发、备份1发”即“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两发火箭轮流“站岗”。
“值班”火箭如接到应急救援命令,可随时实施应急救援发射,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所以,相对来说,我国执行一次载人飞船任务,其实属于两艘飞船准备状态,这就是原因。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中国进行火箭研究方面,已经在时间成本上压缩,提升了发射场工作效率,技术能力上必然有所提升,依然是可以做到——以更快速度将航天员安全精准送入太空,这说明中国的技术能力提升也增强了。
所以,这再次说明了中国航天技术不是吹的。
曾经在国外打压之下,虽然最初阶段比较困难,但是,随着中国科研人员的努力,自己走出了一条航天路线,掌握了各项技术,就算是还有国外某个国家的限制,那也是徒劳了。
这样反而激发了中国航天科研人员研究的决心,各种技术突破,实现中国的航天梦。
然而,对于神舟十七号发射来说,我们上面说了,预计是在10月发射,这其实还有一个中国载人航天的大事件,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10月发射的原因之一,什么节点呢?
中国载人飞行成功20年!这或就是神舟十七号时间节点特殊意义
没错,今年神舟十七号10月发射阶段,恰好就是我国载人飞行成功20周年的节点,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节点,也可能是为了庆祝中国载人飞行任务的成功。
大家都知道,杨利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在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其成功完成太空之旅后,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中国的航天历史书写了新篇章。
所以,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六号,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也少不了他在执行神舟五号任务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成果。
所以,从2003年10月,到2023年10月,这是中国载人飞行成功20年的时间节点,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那么,这可能也是我国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中国空间站执行大约5个月原因之一。
当然,能否将神舟十七号发射定点到10月15日,这个还需要根据空间站的战略要求来看才行,但是,对于整个10月来说,的确对我国航天发展是意义非凡的。
我们在这一个月,也期待中国载人航天未来继续发挥突破,强,稳等特点,实现中国更强的航天梦。
当然,对于中国空间站的战略要求来说,我们并不是说也会学习其他国家,搞什么封锁。
而我国都是保持全球开放的状态——以开放,共同发展,交流等态度发展,因为这样我们才可能利用中国空间站研究更多的东西,实现中国空间站的伟大成就,在交流的过程之中,我们也可以相互学习,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实力。
而且,只有变得更强,也才具有更大的航天发言权,这不,很多人应该也看到,随着中国航天的发展,外媒对中国航天的风向都改变了,都在大赞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外媒风向改变
大家都知道,曾经中国在航天成就还不是很突出的时候,外媒别说报道,对中国的航天发展基本上都是“不在意”的状态。
但是这些年来,随着中国航天的发展,只要中国执行什么航天任务,都会密切关注,并且进行快速地点评。
例如:在中国神舟十六号任务发射执行的时候,时常对我国不太友好的美媒,都在大赞中国航天,CNN说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计划“再迈新台阶。
韩媒指出,中国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空间站于2022年底全面建成以后,时隔约6个月,又再次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等等,都是针对中国航天成就的大赞。
所以,中国航天的成就已经变成了世界的焦点,外媒风向改变——指出了中国的航天成就是明了的,中国的确变得是越来越强了。
而且,随着中国航天的不断发展,这种趋势会一直向前,我们也期待中国航天更好,希望在接下来的各个发展领域之中,实现更强的突破。
这不,中国在控制技术上,也获得了新突破,借助北斗卫星发射,在火箭助推器上搭载伞降落区控制系统,与火箭分离后的助推器被成功引导至预定区域降落,实现精准定位。
未来,我国也可以将其运用到载人飞船上,会再次突破我国航天员返回时段的精准落点,这也是值得期待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