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毛主席提醒陈永贵:“钓鱼台没鱼可钓”,陈永贵听后心领神会

分享至

1975年的2月份,又到了中央机关发薪水的时候。财务人员按照1956年制定,19年来没有变化过的工资标准,按部就班地准备着。

今年的国务院,一共有12位副总理们,按照副总理425元的工资等级,加上补贴,应该需要下发约7千元的工资。

财政部门只准备了10位副总理的工资,因为有两位副总理依然由原来的工作单位发放每个月几十元的工资,坚决拒绝从国务院领取。

其中一位是陕西西北国棉一厂出身的吴桂贤,另一位就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农业旗帜大寨村的陈永贵。

大寨奇迹

1964年12月21日、22日,周恩来总理在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台下一位代表听得是心潮澎湃,无比自豪。

总理说:“这个大队...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艰巨的农田建设,把过去的4700块土地连成了2900块,并且都建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他们的粮食亩产产量,1952年为237斤,1962年增加到774斤,1963年虽然遭到很大的水灾,但仍然保持在700斤以上。...”

“...他们只向国家借过一次钱,第二年就归还了。从1952年到1963年的11年中,这个大队在逐步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向国家总共交售了1758000斤粮食,每户每年平均交售7000斤。...”

这位代表就是陈永贵,报告里说的那个大队,就是他亲自领导治理下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

今天看来亩产700多斤粮食也许只能算低产田,但在那个时代,大寨能交出这般成绩,完全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奇迹。

大寨村是山西河北交界处,太行山深处一块山坡上的小山村。在雨水千万年冲刷下,山坡上几乎存不下泥土,只有被蚀刻成一道道沟梁的石头。

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是个历朝历代的史书上都找不到任何记载的穷乡僻壤,亩产七八十斤的贫瘠薄田在这里如同珍宝,只有地主才能拥有。

即使新中国进行了土改重新分了田地,当地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第一任村支书贾进才任内,也不过把亩产勉勉强强提高到了180斤。

在总理报告中提到的1952年,贾进才向上级打了一个报告,请求让陈永贵接任自己的书记。

贾进才时代,大寨村成立了几个“互助组”,陈永贵主动要求把村里的老头和小孩子全部交给自己,成了“老少组”里唯一的壮年劳动力。

陈永贵发动全组男男女女互相帮助,根据轻重统一调配劳力。到了年终,老少组的亩产高达150斤,反而比精干劳力组成的“好汉组”还足足多出30斤。

这样能干的好人,贾进才和全村村民都信得过,纷纷要求加入老少组。

接任大寨村书记,陈永贵把互助组发展成了合作社,老领导贾进才宋立英夫妻、娃娃副组长梁便良心悦诚服地跟着他,在只有石头的山坡上凿开石坑,填上泥土,修建沟渠,引来水流,改造成可耕种的良田。

按照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四五八”标准,大寨村1962年的774斤亩产已经远远超过了黄河以北年产400斤的良田指标,几乎可以与长江以南800斤亩产的标准媲美。

更不用说,当时全国还处于特殊的困难期,大寨的一切都是在国家没有提供援助的情况下,完全自力更生达到的。

12月26日,结束了一天会议议程的陈永贵正要往外走,忽然听到身后有人亲切喊他:“永贵,停一停。”

陈永贵回头一看,正是刚刚在全国人民面前高度表扬自己的周总理。

特殊的宴会

周总理告诉陈永贵:“有个事,今天你跟我走,主席生日请客,请你。”

毛主席对陈永贵的印象,主要来自于3月底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给他做的工作汇报。

前一年1963年,山西遭受了罕见的洪灾,昔阳县连下七天七夜大雨。雨后省里把救灾物资送到大寨村的时候,结果又原封不动地全数退回了。

大寨村告诉前来慰问的干部们:“遭灾地方很多,如果都依靠国家救济,国家的钱财从哪来呢?”

村党支部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不要国家钱、粮、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

事实证明,大寨村说到做到,陈永贵带领村民重修被水冲坏的梯田、水利、窑洞,一切重头开始,完全实现了三不要三不少的目标。

著名作家赵树理听了陈永贵的报告佩服不已,对陶鲁笳说:“陈永贵的讲话没有引经据典,但他的观点完全符合毛泽东思想和辩证法。”

赵树理的好友,同为山西作家孙谦为大寨抗灾的传奇故事感动,专门跑去大寨蹲点40多天,不仅验证了陈永贵所做报告的真实性,还据此写出了一篇十分动人的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

毛主席一般很少在生日这天举行宴会招待客人,但今年的71岁生日有些不一样,他专门把陈永贵的名字加入了邀请的清单之中。

毛主席当然不会因为陶鲁笳和一些报告就轻率做出这个决定。他早已专门派出一个调查组,在大寨进行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才确定陈永贵的成绩没有掺杂一点水分,的确拿着太行山的条件,种出了江南的成绩。

晚上陈永贵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来到宴会现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座位竟然被安排到了毛主席的主桌,周总理、刘少奇、朱老总等领导反而在客桌。

再看看陈永贵周围都坐着哪些人:大庆油田英雄“铁人”王进喜、火箭专家钱学森、还有两位下乡知识青年杰出代表董加耕、邢燕子、石油工业部书记余秋里。

除了董加耕和余秋里,其余四位客人都是当年的劳动模范,也是毛主席这个宴会招待的主题。

毛主席对王进喜和陈永贵的工作做了肯定,又专门告诫陈永贵:“不要翘尾巴,一辈子不要翘尾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