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自去年6月以来韩国对华出口连续12个月呈现负增长态势,且其中的11个月都呈现出贸易逆差数字,这引起了韩媒的关注。据韩联社等媒体此前报道,很多韩企(尤其是外贸公司)都将中国疫情后的复苏视作一个“机遇门槛”,认为从2023年开始中韩贸易将稳步提升,但事实却是情况比疫情期间更为惨淡。据统计机构数据显示仅是在2023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华出口同比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是中韩贸易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夸张跌幅”。
6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布了前五个月的外贸数据:今年1月到5月韩国所有领域对华出口额已经降低至497亿美元,比去年减少超过27%,同时和中国外贸仍呈现逆差。韩国出口中国产业陷入“严重负增长”的领域包括降幅为44%的半导体、降幅为53%的显示器、降幅为34%的汽车零件等。结合目前萎缩的中韩贸易和韩企对政府政策的质疑,上个月下旬韩国主管经济的副总理秋庆镐也对华表态称:中国是韩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韩方没有准备和中国进行脱钩,未来也不打算如此做。
韩联社则刊文提到了三点原因:其一是中国当前“经济恢复缓慢,且内需复苏乏力”,无力承担过多的进口,造成了韩国出口低迷;其二是中国商品的“自给能力”已经得到完善,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供应链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韩方对华销路不畅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国产化”程度提高。此前韩联社还表示,他们的支柱产业半导体销售额下降和“世界需求低迷”有关,该行业整体表现并不好,所以处于“行业高端地位”的韩国自然也受到影响。
对于韩媒的这些措辞,有观点则认为这些分析“片面且逃避责任”,只会一味地指责其他国家或是大环境不行。例如第一点原因韩联社将其归咎为中国外贸经济问题,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8%,3月份甚至达到了15.5%的高值,中国仍在增加进口国外产品,只是“减少需求韩国商品”而已。同时韩国贸易协会上海代表处之前公布用户调查报告印证了该结论:中国客户对韩国产品的兴趣越来越低,部分还受到1月份韩方对华“特殊防疫措施”的影响,更多人也在选择上主动绕开韩国标签。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当前韩国外贸困境下贸易协会副会长郑晩基仍在进行一些“执着表态”,例如他称韩国产业方面有必要改善出口结构,因为其四分之一的出口都在中国,现在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也是可选项之一。对此有评论称:“将坏事描述成为‘喜事’,韩国贸易协会有自己的一套精神胜利法则;事实上韩国商品在很多领域的竞争力原本就不高,尹锡悦上台后又大搞政治偏向立场向美国加速靠拢,逐渐失去中国市场并不意外。因为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韩国从去年6月对华外贸开始走‘下坡路’,这正是尹锡悦胜选上台执政的时间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