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港媒:中国耐盐碱油菜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0
分享至

参考消息网6月8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6日报道,盐碱地油菜籽产量创下“新纪录”,中国粮食安全取得突破。

中国报告说,在盐碱地种植油菜方面取得了“创纪录”的进展,此举有望在北京推动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尽管这一技术大面积使用之前仍然需要“许多步骤”。

据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国科学报》报道,新的耐盐品种和技术在中国东部江苏省沿海县级市东台200亩盐碱地上进行了试验。

报道说,每亩收获323.87公斤油菜籽,亩产油量163.17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单产增加59.5%,比当地油菜平均亩产油量增加82.7%,创造了盐碱地油菜籽产量新纪录。

报道指出:“我国目前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碱地总面积1.85亿亩。而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供给安全面临巨大风险。”

油菜是中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具有突出的耐盐能力。

《南华早报》认为,此举是北京推动自给自足的最新例证,据信这将对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产生深远影响。

长期号召中国人端稳饭碗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中旬考察了北方省份河北的盐碱地,他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中国的东北、西北、沿海、黄河上中游和华北平原有适宜种植油菜的盐碱地区域。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青去年11月在一份学术期刊中表示,油菜籽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菜籽油是在中国食用油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世界三大主要食用油之一。

她还表示:“提高油菜种植和油菜籽行业的效率,对于保障中国食用油供应结构总体安全,维持菜籽油自给自足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荣誉研究员詹姆斯·基利说,中国“多年来”在开发耐盐碱作物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因此“像这样的实地研究突破”是意料之中的。

他说:“但实地研究和在几个省份大规模应用之间仍然有许多步骤。”

中国科学家去年说,他们已经培育出一个耐盐大豆品种,可能减少从他国进口的依赖。

基利强调说,目前还不清楚在油菜籽上取得的进展是否可以复制到其他作物上,有可能通过长期杂交来确定可以调节耐盐碱度的基因和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官方网易号
170486文章数 7198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