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西南昌一高校的食堂引发了轩然大波。一名学生在吃饭时,从餐盘里夹出了一块疑似老鼠头的东西,拍摄视频后在网上发布,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愤怒。学校和食堂方面却声称这是鸭脖,并且发布了情况通报和检测报告,试图平息事态。然而,这些回应却没有让人信服,反而让人更加怀疑。究竟是鸭脖还是老鼠头?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水分?
视频中的异物明显有牙齿和胡须
从网上流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学生从餐盘里夹出的异物,形状和颜色都与老鼠头十分相似。更重要的是,它有明显的牙齿和胡须,这是鸭脖所不具备的特征。
据上游新闻报道,6月6日,上游新闻记者联系到了“鸭脖”送检的南昌市检验检测中心,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称,“鸭脖”的确在该中心进行检验,但相关结果只能向送检方市场监管局进行通报,不能向外界透露。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某高校一位从事啮齿类动物研究30多年的专家,他表示自己只看到了图片没有看视频,“它有上下的门齿,新闻里有一个正面的图,它有鼠的犬齿,特别是下面犬齿很长,它会生长,如果图片没有造假,我觉得那就是鼠头,如果是鸭脖的话,它不会有那种白色的东西。”这位专家的判断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同。
学校和食堂方面的回应存在诸多漏洞
面对舆论压力,学校和食堂方面迅速做出了回应。首先是学校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情况通报,称经调查,“异物”经当事人确认为鸭脖,并附上了当事人的书面说明。然而,在书面说明中,并没有提到当事人如何确认“异物”为鸭脖的过程和依据,也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或证人来佐证。此外,在书面说明中还提到,“异物”已被当事人处理掉,并未留存。这就让人不禁怀疑,为什么当事人在发现“异物”后没有保留下来作为证据呢?难道他们不想查清真相吗?还是有什么隐情呢?
其次是食堂方面发布了检测报告,称经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测,“异物”为正常食品,并附上了检测报告截图。然而,这份检测报告也存在诸多疑点。
首先,检测报告的日期是6月3日,而事件发生的时间是6月1日,这中间有两天的时间差,期间“异物”的去向和保存情况如何?是否有可能被人为篡改或替换呢?其次,检测报告的内容十分简单,只有一句话“经检验,样品为正常食品”,并没有说明检测的方法、标准、过程和结果,也没有说明样品的来源、数量、形态和特征,更没有提供任何图片或视频来证明。这样的检测报告,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涉事学校曾因“老鼠事件”被联合执法
如果说以上两个细节还不足以证明学校和食堂方面在撒谎,那么这个细节就更加令人震惊。原来,这已经不是该校第一次出现“老鼠事件”,早在2021年,南昌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曝光过一次此类事件。
当时,该局接到举报称,该校食堂存在老鼠出没、食品卫生不达标等问题。经联合执法检查发现,该校食堂确实存在老鼠粪便、食品保质期超期、食品标签不规范等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处罚。这就让人不禁怀疑,该校食堂是否有长期存在老鼠问题?这次的“异物”是否就是老鼠头?学校和食堂方面是否在故意掩盖真相?
综上所述,南昌鸭脖事件后续的三大细节都暴露了学校和食堂方面的谎言和漏洞。他们试图用“点鼠成鸭”的手法来欺骗公众,但却无法掩盖事实。我们不能被他们的谎言所蒙蔽,我们要坚持追求真相,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不能容忍任何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我们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查清事实真相,并对涉事者严惩不贷。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避免再次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受害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