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一下路透社的报道,这篇文章对韩国的出口情况做了一个拆解,可以分国籍、行业看一下
分国家来看,出口中国下滑28%,连续12个月下滑;出口美国下降15%、出口欧洲下降3%。
By destination, shipments to China slid 20.8%. It was the 12th straight annual loss, but the pace eased to the slowest in seven months. Those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Union declined 1.5% and 3.0%, respectively.
分行业来看的话,半导体下滑36.2%、石化产品下滑33.2%,汽车同比增长49.4%。
Exports of semiconductors, South Korea's biggest selling item, dropped 36.2%, extending losses to a 10th consecutive month, though it improved from April's 41.0% drop. Shipments of petroleum products fell 33.2%, while cars jumped 49.4%.
可以说还是比较符合预期的。
中国方面由于半导体的国产替代进程以及中韩关系恶化,所以出口持续下滑;美国的需求还是受到了加息一定影响,欧洲同样需求疲软。
具体行业来看,半导体行业周期还没到达底部,从前阵子主要半导体上市公司财报电话会的反馈来看,行业预期是23Q4开始见底、行业开始补库存,这么看的话今年韩国的半导体行业都会不好过。
除了行业因素,中国半导体的国产替代进程同样对韩国造成了直接竞争。韩国不同于日本,日本在设备、材料领域的很多细分市场有独到的竞争优势,韩国的半导体更多集中在存储芯片产能、显示面板行业产能上,这两个领域目前都面临着中国企业的直接竞争(长存、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如果说在显示面板领域,凭借新技术韩国还能有稳固的阵线,那么近期的国产SSD价格趋势来看,存储领域韩国人的优势的确不乐观。
石化行业个人并不熟悉,不敢妄下判断,个人觉得还是和俄乌战争以来的能源价格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全球需求疲软分不开。
最后,汽车领域其实是逆势上扬的,看头部车企现代的情况,销量保持增长且出口增速超过国内增速。在国产车高歌猛进的同时,其实韩国车企同样在快速增长。可以说这一波新能源的浪潮,目前看最先掉队的会是日本(两田豪赌燃料电池,显然是失败了),但其他厂商恐怕都能在日系的衰退中分得一杯羹。
所以总的来说,韩国的持续下跌,既有全球需求疲软和细分产业周期的影响,但同时也的确受到了全球产业结构变化的冲击。
就拿最核心的半导体行业来说,行业周期复苏或许可以在年底帮助韩国半导体产业逐步恢复,中国的半导体进程不可能就此停下脚步、仍然将不断冲击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当然,就像日本最新的对华半导体禁令一样,这背后的博弈、拉扯和演进还将持续很久,但如果往长线看,在不涉及顶尖技术和前沿制程的领域,我对国产替代还是有信心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