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是最讲究辈分的一个行业,到现在相声演员在一起聚会,还是按照相声辈分,该怎么喊就怎么喊,非常规矩。
相声界虽然非常讲究辈分,但也会因地制宜,像天津“宝”字辈的相声演员田立禾,因为年龄小,就跟比他小一辈的李伯祥、魏文亮等人结拜为兄弟,这叫各喊各亲。
刘文步是相声大家郭荣起的表弟,可他在相声门的师父是杨少奎,要是按照相声门的辈分,郭荣起就成了表弟刘文步的师爷,当然,刘文步看到郭荣起还是喊表哥,这叫“先亲后不改”。
下面我和朋友们分享马三立和郭启儒砸挂的小故事。
郭启儒(1900—1969年),北京人,满族。郭启儒读过6年私塾,后来因家里贫困,就辍学当了一名邮差,后来还干过一段时间的警察。
郭启儒
郭启儒 从小就喜欢曲艺,23岁的时候开始学演文明戏;25岁正式拜到刘德智门下学相声,成了中国相声第五代传人,为“寿”字辈。
郭启儒出师后就在北京天桥等地说相声,先后和师父刘德智、于俊波等人合作说相声。
1940年6月,侯宝林、郭启儒应邀从北京到天津燕乐戏院说相声,他们靠文明相声一炮打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侯宝林郭启儒的相声也成了天津最火五档相声中的一档。
另外四档相声分别是:张寿臣、侯一尘,常宝堃、赵佩茹,戴少甫、于俊波,马三立、张庆森。
侯宝林、郭启儒和其他四档相声艺人的关系都非常好。
一代相声宗师张寿臣是“寿”字辈的大师兄、大门长,他是相声界的权威,德艺双威,一言九鼎。
按相声辈分,郭启儒应该管张寿臣喊“师哥”,可郭启儒每次看到张寿臣总是喊“师叔”,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得从郭启儒的师父刘德智说起。刘德智1952年去世,出生于哪一年没有准确的资料。
刘德智的师父是徐有禄,他的大师哥是焦德海。
焦德海、刘德智都是“相声八德”之一,因为刘德智入门较晚,当时张寿臣已经是京津两地有名的相声艺人了,所以焦德海就吩咐刘德智:“你和寿臣不能论辈分。”
张寿臣
焦德海的意思很明显,你不能当张寿臣的师叔。相声门有规矩,师父不在了,掌门大师哥可以代替师父发号施令,所以刘德智遵从焦德海的指示,和张寿臣以兄弟相称,也就是以平辈来论了。
1925年,郭启儒拜到刘德智门下,成了“寿”字辈的相声艺人。
刘德智除了传艺,还向郭启儒转告了焦德海的吩咐,命他见到张寿臣不能喊“师哥”而必须喊“师叔”。
郭启儒谨遵师命,每次看到张寿臣总是规规矩矩地喊师叔。
张寿臣按年龄只比郭启儒大一岁,所以他开始是坚辞不受:“师弟啊,咱俩是师兄弟。”
郭启儒恭恭敬敬地说:“师叔,师命不可违。”
时间久了,张寿臣也就坦然受之了。
不过,郭启儒也就管张寿臣喊师叔,他见到其他寿字辈相声艺人的仍然是喊师兄、师弟。
像马三立也是“寿”字辈的,他比郭启儒小17岁。郭启儒和马三立关系非常好,一见面总是亲亲热热地喊“三立”,马三立则规规矩矩地喊“师哥”。
新中国成立后,郭启儒都在中央广播说唱团工作,马三立在天津市曲艺团工作,他们见面的机会不是太多。
1963年,马三立到北京演出,在台下遇到了郭启儒。
马三立
马三立看到郭启儒并没有喊师哥,而是眨巴眨巴小眼睛,笑眯眯地说:“哎,你是不是得喊我点啥?”
别的相声演员都是一愣:“喊点啥?你们不就是师兄弟吗?”
郭启儒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他知道马三立是拿自己砸挂,他笑眯眯地看着马三立问道:“我是得喊你点啥。那你说我喊你点啥呢?”
旁边的相声演员更懵圈了,这两位怎么还打上哑谜了?
相声演员相互砸挂都是适可而止,马三立总不能在那个场合说:“你管张寿老喊师叔也得管我喊师叔吧。”
马三立赶紧收手:“ 师哥,我逗您呢。”
郭启儒捧道:“三立啊,我也逗你呢。”
两个人是哈哈大笑,留下其他人是一脸懵圈……
(全文完,感谢阅读。码字不易,欢迎朋友们点赞、关注@兰石读书习字?转发、留言,批评指教,谢谢。)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头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