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8年有人问:留学生派出去不回来怎么办?邓小平一句话令人佩服

0
分享至

1978年,国家决定选派一批公费留学生赴美留学。对于这个决定,大多数人都是支持的,但也有一些人对此怀有顾虑:“留学生派出去,万一不回来怎么办?”

其实,邓小平也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不能因为怕留学生不回来就因噎废食。面对人们的疑虑,他说:

“就是跑了十分之一,还有十分之九嘛!派一万人,还能回来九千人。不要怕,大量地派。”

邓小平的这句话,可以说是非常令人佩服。是的,或许会有一部分留学生贪恋他乡的荣华富贵,但是邓小平始终坚信,这样的人肯定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的留学生学成之后肯定会回来报效祖国的。

比如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曾经有过留学经历,但是他们并没有贪恋国外的荣华富贵,而是学成之后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显而易见,对于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家国情怀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多次组织公费留学生赴国外深造。最早的一批公费留学生诞生于1872年,当时还是清朝时期,洋务派选拔了120名留学生赴美留学,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留美幼童。

虽然这些留美幼童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但是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早已埋下了报效祖国的理想。

他们中有很多人回国后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阵亡,也有人成为中国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除了留美幼童之外,后来清朝和民国时期选派的公费留学生中,也诞生了不少人们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例如创立地质力学,为中国石油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李四光,还有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们的身份都是官派留学生。

1977年7月,邓小平重新主持工作后,一方面抓紧恢复高考的工作,另一方面开始对大学的办学质量和科研工作进行调研。

他多次公开强调:

“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大学水平,更要派人出去学习,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怎么样。”

那么,究竟怎么才能尽快提高我国大学的办学质量,尽快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呢?

对此,邓小平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大量选派留学生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科技知识,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下,1978年12月26日,第一批共计52人公费留学生从北京出发飞往美国纽约。他们到达纽约机场后,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也亲眼见证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在这批留学生出发前,曾经有人担心他们会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迷惑,担心他们从此一去不复返。那么,这一批留学生中,究竟有没有人留在国外呢?

答案是一个也没有。当他们按照预定计划修完学业后,没有一个人留在美国,他们全部回到了祖国,为祖国的科研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这一批公费留学生中,后来出现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两院院士,例如留学生代表团团长柳百成,他后来成为了中国顶级铸造和材料加工方面的专家。还有中国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智能通信网的开拓者陈俊亮等等。

曾经有记者对陈俊亮进行过采访,问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陈俊亮回答说自己能做出一些成绩,和这段留学经历是分不开的。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担心留学生不归这个问题,甚至认为是在给外国培养人才。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按照邓爷爷的看法,这些出去的人当中总有人会回来。

而且,如今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各方面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根本不用担心留学生不回来的问题,以前条件那么艰苦都有人回来,如今条件变好了自然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树人闲谈
树人闲谈
谈历史,我是认真地
1577文章数 153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