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瞒着父母复读14年,7次放弃985名校:高考狂人的悲剧,警醒无数人

0
分享至

唐尚珺又又又上热搜啦!

他是谁?他干了什么?很多人肯定很好奇。

说起唐尚珺,离不开“高考”、“复读”、“清华”等几个标签。

从2009年到2022年,唐尚珺参加高考14次,不亚于赵本山上春晚的次数。

连续参加这么多次高考,唐尚珺在坚持什么?

有人说他为财,想拿高额奖学金,也有人说,他是疯子,有点不可理喻。

其实,在唐尚珺心里,只有一个“清华梦”。

这些年他的分数,一路从372分提高到645分,但始终与清华无缘。

上不了清华大学,唐尚珺宁肯选择回校复读。

去年,唐尚珺高考成绩597分,顺利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可他却以专业不合适为理由拒绝,再次选择“回炉再造”。

今年是唐尚珺第15次高考,也是复读的第14年。

三个月前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再战100天”,许多网友都为他鼓劲加油。

深陷复读漩涡的唐尚珺也曾迷茫过:“我发现我走错路了。”

但转头,他又去复读了。

他错了吗?他今年能否实现自己的清华梦呢?

唐尚珺的老家在广西下面的一个小山村,家中有五个孩子,他是最小的。

母亲生他那年已经40岁,属于高龄产妇,因此受了不少苦,父亲也因为超生问题,丢了教师工作。

一家七口人全靠几亩甘蔗地才不至于挨饿,但生活一直不富裕。

唐尚珺的童年都是在甘蔗地度过的。

种甘蔗、砍甘蔗,将甘蔗砍倒后,用绳子捆好,再靠人力运下山,装车卸车……如此不断重复。

每到这个时候,唐尚珺就想到父亲的教导,要好好读书,否则一辈子都要累死累活地在土里刨食。

因此,小小年纪的唐尚珺立志要用功读书,争取早日出人头地,接父母去大城市住,让他们不用再这么劳累。

小学升初中时,唐尚珺考了第一名,被当地最好的中学,上思二中录取。

当时班里四十多人,仅有3人考上,唐尚珺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唐尚珺背上行李登上前往县城的班车,在摇摇晃晃的车里向外看,一座座大山被抛在身后。

唐尚珺心想总算走出大山了,但让他意料不到的是,未来十几年,他还会被另一座大山困住。

作为家中唯一还在读书的人,唐尚珺承载了全家人的希望,父亲曾写下“跨长江,过黄河”几个字,勉励他以后去大城市读书。

刚进入初中,唐尚珺就感觉到了与县城同学的差距。

比如英语课,他以前没学过,在课上完全听不懂,但县城的同学从小学就接触过英语,学起来游刃有余,成绩也好。

这种巨大的落差感,让唐尚珺十分沮丧,一度生出厌学情绪。

但不论他如何沮丧,时间可不会为他停滞,三年时间转瞬即逝。

在初三这一年,唐尚珺感受到了铺天盖地的压力。

他想考当地最好的高中,钦州二中,但成绩很不理想,想学习不知道怎么开始,想找人指导也不知道该找谁,那时他感觉自己完了。

巨大压力一下压垮了唐尚珺,中考前两天他病倒了。

头晕、精神恍惚,如同喝醉酒一样,每天都像在做梦,医生说他是神经衰弱,需要休息。

唐尚珺只好回家休息,一周后他开始慢慢恢复过来,但也错过了中考。

第二次中考的前一个月,他的怪病又发作了,也是回家休息了一周,才慢慢恢复。

此后,“怪病”就在他身上常驻了,每学期复发一次,后来又变成一年一次,直到2015年才彻底消失。

不过,这次怪病没有影响到唐尚珺中考,他如愿考上了钦州二中。

钦州二中是当地最好的高中。

但唐尚珺以为上了高中就万事大吉,完全放纵了。

不听课,不写作业,不做笔记,只要有时间就打球、溜冰、在操场放小音响、去铁路边看火车、骑自行车逛钦州……

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他一样不落,唯独就是不学习。

高一放暑假,他买了一堆教材,想提前预习。

但整个暑假过去了,他也没翻过一次书,书包里的书好像刚买的一样新。

同时,他还把初中时养成的坏毛病带到高中,拖延、懒散、马虎、只会空想……在高中时期这些坏毛病甚至更加严重。

唐尚珺每天过得浑浑噩噩,不知道怎么学习,不知道怎么准备高考,就连上高三也没有紧张感。

如此状态,他的成绩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2009年6月,唐尚珺作为应届生参加高考,总成绩372分。

唐尚珺不敢相信自己的成绩这么差,感觉对不起父母,于是没有填报高考志愿,直接去学校报名复读了,他想用成绩证明自己。

钦州当地十分流行复读,无论成绩好不好都有人复读,钦州二中每年都有1000多名复读生。

在唐尚珺看来,自己没考上,回去复读也很正常。

但他没搞懂复读是怎么回事,只单纯地认为再读一年,成绩一定会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

2010年6月,唐尚珺再次参加高考,成绩出来了,405分,还是没过二本线。

唐尚珺心有不甘,想继续复读,可家人都劝他别复读了,还是去上大学吧。

拗不过家人,唐尚珺只好报了南宁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开学之后,他怀揣着家里借来的5000元学费,去学校转了转,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读的学校,然后申请退学,回原来的高中复读。

彼时的唐尚珺认为,自己今年能考四百分,明年肯定能考五百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继续复读这事,他瞒着家人,想等自己考好了再坦白,认为那时就没事了。

然而,这个谎言维持了很多年,并且想维持住这个谎言,就必须编造更多谎言。

第二次复读,唐尚珺还是没能沉下心。

他变得很浮躁,每次看书遇到不懂的知识,就不想学了,过一会又感觉痛苦自责。

唐尚珺的日记中,记下了他的目标,想考清华;也记下了他的愧疚,感觉对不起父母。

他还用纸笔列出了自己的缺点,下决心要改,几个月下来,缺点写满了二三十张纸,但他还是老样子。

唐尚珺经常一边自我鼓励,一边又陷入迷茫。

每次看到身边埋头苦读的同学,他都觉得学习毫无乐趣,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拼命?

迷茫的唐尚珺,复读了一年又一年。

但他的成绩始终不理想,2011年475分,2012年505分,2013年537分。

虽然成绩一直在提高,但远远达不到清华的招生标准。

那么,唐尚珺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考清华大学呢?

这源自于他们村里流传的一个传说。

据说,在九十年代,他们村出过一个清华大学生,这个人后来当了大官,还出钱给家乡修路。

一时间,这个学生成了全村人仰慕的对象,清华大学也成了乡亲们对大学的全部认知。

唐尚珺听着这个故事长大,但对清华大学的了解十分有限,只知道世界上有这所学校,至于怎么考进去,里边是什么样,就一概不知了。

在高中以前,他都以为考清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直到考进钦州二中,他才得知清华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考进很难,就算钦州二中这样的重点中学,也只有前三名才有希望。

不过,唐尚珺还是把考清华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因为这是他儿时的梦想。

2013年8月,他坐火车去北京,在清华校园逛了一圈,那天正赶上新生军训,唐尚珺羡慕极了,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在这里军训。

在学校复读的那些日子,唐尚珺过得很煎熬,其中最难的便是瞒着家人。

他的哥哥姐姐基本都在钦州,所以唐尚珺每次出校门都像做贼一样,提心吊胆、东躲西藏。

就算这样,他还是被三姐撞见两回。

第一次是一个周末的早上,唐尚珺出去办事,在路上被他三姐发现。

三姐问他怎么在钦州,不是去南宁读书了吗,唐尚珺吓得不知所措,有那么一瞬间想着干脆坦白算了。

但他还是忍住了,借口说来看望生病的同学,才勉强混过去。

第二次是去书店买书,为了避开可能会出现的家人,唐尚珺特意早晨七八点出门,没想到还是被带孩子出来玩的三姐发现。

三姐问他怎么又来钦州了,他还是同样的理由,过来看望同学。

为了隐瞒自己复读的事,唐尚珺可谓是煞费苦心。

彼时还没有手机,为了给家人打电话时显示南宁的区号,他每年都要跑几趟南宁。

每次放假,他都要先坐车去南宁,然后再买回钦州的车票,因为哥哥会去钦州火车站接他。

书包里塞的都是大学教材,他从不敢带高中课本。

就这样,他连续复读4年,家里人却一无所知。

2014年,唐尚珺“大学毕业”了,当然这是他对家人的说法。

他说自己在南宁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工资一千六,管住不管吃,工作很轻松。

父母对唐尚珺的说辞深信不疑,每次说起儿子的工作,母亲都满脸骄傲,自己儿子跟着大老板赚钱,终于不用再卖苦力赚钱了。

唐尚珺工作之后,父母不用再辛苦种甘蔗,于是把甘蔗地都种上树,家里的老水牛也卖掉了。

不过,这对正在复读的唐尚珺不是好事,因为他没了家里的金钱支持,复读生活一下就艰难起来,只好自己想办法赚钱。

他做家教、做小时工,每个月的收入勉强有一千元,但这点不足以支撑他的复读生活,也没办法帮他维持工资1600元的假象。

唐尚珺曾去东莞的工厂里打过工,但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食宿环境让他无法忍受,加上主管不拿他们当人看,经常辱骂他们,感觉尊严被践踏了。

勉强干了五十多天,赚了五千块钱,唐尚珺就回老家了,并且发誓以后绝对不进工厂打工。

后来,唐尚珺找初中同学何汉立借钱,两人曾是最好的朋友。

当何汉立听说唐尚珺还在读“高三”,马上想到要将他的经历拍成纪录片,在电视台工作的何汉立,正打算拍一部纪录片。

唐尚珺不想答应,但架不住何汉立软磨硬泡,加上有求于何汉立,于是便同意了,但要保证不能影响到他学习,也不让他的秘密被家人发现。

2014年春节,何汉立谎称拍摄当地春节民宿,跟着唐尚珺回老家拍摄。

拍摄至深夜,唐尚珺趁着酒意,对着镜头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心中的梦想驱使着他复读,但他当时只打算复读一年,没想到一晃五年过去了。

如今回头想想,其实能走的路有很多,但他已经回不了头了,只能继续往下走。

那一刻,唐尚珺似乎想通了,自己的清华梦可能没有那么重要。

2016年,唐尚珺身边发生了几件大事。

其一,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还剩几个月的寿命。

其二,他考出历史最高分621,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了解唐尚珺的老师和同学都为他感到高兴。

可他却很平静,只说“终于可以向家人交代了”。

当唐尚珺把通知书摆在桌上,向母亲坦白一切时,母亲没有怪罪他,只是捧着通知书看了半天,说:

自己不识字,看不懂里边的内容,但看到唐尚珺的相片还是很高兴。

在医院治病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也没有怪罪唐尚珺,只说了敬佩他的毅力,还夸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纪录片《高十》的结尾,有一行字幕:

9月4日,唐尚珺去中国政法大学报到,办理了助学贷款,并且一边学习一边在学校餐厅兼职打工……

唐尚珺的高考故事似乎有了一个完美大结局,但现实却充满转折和意外。

唐尚珺又一次欺骗了所有人。

他确实去中国政法大学了,但只在校园里逛了几圈,看了看新生报到处,在新生名单里找了找他的名字。

然后,唐尚珺就转身离开北京,返回老家了。

再次选择复读,唐尚珺说了三个理由:

第一、父亲已经癌症晚期,急需钱治病;

第二、南宁平果三中能给他高额奖金,只要超过600分就奖励10万,如果以后考上清华,还能再得60万;

第三、最重要的他还是放不下清华。

唐尚珺的人生再次分成两面,A面是中国政法大学学生,B面依然是高三复读生。

2016年,27岁唐尚珺的复读生活进入新阶段。

他不再满足于每月只领四五百生活费,开始将目光瞄向那些能给高奖金的复读学校。

复读的第一站是南宁平果三中,一入学他就得到了10万元奖励,此外每月还能领到两千元生活费。

同时,他还享受和老师一样的住宿条件,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

2018年,唐尚珺转战柳铁一中,2019年,他又去了百色鸿顺中学。

百色鸿顺中学是一个房地产老板创办的,专门招收高分复读生,目的是打造能考清华北大的复读班。

每个复读班只有四五个学生,都是能冲击清华、北大的。

学校给的奖励十分诱人,高考分数达到600,就能得到5万元奖励,每月给一千五百生活费,全市统考排名前十还有奖励。

唐尚珺有一次考了全市第七名,马上得到一千五百元奖励。

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待遇也很好,比如吃饭不要钱,食物还特别丰盛,鸡鸭鱼肉、海鲜、牛肉……样样俱全,此外还能报销回家的路费。

此时,唐尚珺的复读已不单纯是学习,更像是一份工作,考试就是完成任务,每一分都对应着不同的奖励。

在复读之外,唐尚珺也做了其他事,比如谈恋爱,2017年他交往了一个女朋友,后来女朋友考上了广西大学,唐尚珺还在原地踏步。

有网友说他是“高考钉子户”,一次次复读只为拿高额奖学金。

面对质疑,唐尚珺说自己没想过靠高考赚钱,只是想实现自己的清华梦。

有网友好奇,唐尚珺复读这么多次,是不是没有学校要他?

其实,不是的。

高考14年,有很多学校录取他。

既有西南政法大学这样的普通本科,也有吉林大学、广西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样的985高校。

但他一次次放弃,一次次复读,只因为太过执着清华梦。

这些年,唐尚珺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好大学,然后读书、工作、娶妻生子,过正常人的生活。

就像他的同学何汉立,虽然读的只是普通二本,但娶妻生子,事业有成,生活岂不美哉?

但清华大学俨然已经成了唐尚珺的诅咒,圈住了他,圈住了他的人生。

他已经把所谓的梦想,凌驾于所有东西之上,比如家庭、亲情、爱情等。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能考上清华,唐尚珺可以不顾一切。

但这样的坚持,真的值得吗?

唐尚珺也曾反思过目前的状况:

“我不应该复读那么多年了。真的,人有很多路可以走的,那时候我真的想非要考上那个大学。”

其实,唐尚珺目前的处境十分尴尬:

如果继续复读,以他现在的成绩,考上清华的希望十分渺茫;

如果去读大学,等到毕业时他已经快四十岁,工作不好找了;

如果放弃复读,回家创业,相当于过去十几年就浪费了,他能甘心吗?

如今的唐尚珺犹如堂吉诃德,为了梦想,在现实与荒诞的夹缝中游走、寻觅,这一切是闹剧,还是勇敢的挑战?

不得而知。

我们无法嘲笑一个为了梦想孤注一掷的人,但我们也无法歌颂为了虚无缥缈,甚至无法实现的梦想,任性蹉跎的人。

今年是唐尚珺第15次高考,他能否考上清华,结束复读怪圈呢?

如果这次再考不上清华,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为上清华复读13年考生唐尚珺”,这是唐尚珺社交账号的自我介绍,但愿明年能变成“清华大学学生唐尚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刚刚,中国前首富被抓!留下的烂摊子怎么收场?

刚刚,中国前首富被抓!留下的烂摊子怎么收场?

川渝横贯线
2023-09-28 21:08:46
胡锡进:假期一些公职机构要求员工“奉献”加班,非常不合情理,得改!

胡锡进:假期一些公职机构要求员工“奉献”加班,非常不合情理,得改!

可达鸭面面观
2023-09-28 20:37:01
成为副市长后,我依旧要忍受来自上峰的玩弄,这就是靠身体上位的代价吗?

成为副市长后,我依旧要忍受来自上峰的玩弄,这就是靠身体上位的代价吗?

茶馆说书人
2023-09-25 12:31:56
千岛湖鱼头和农家土猪肉让霍启刚回味无穷,还拍了一堆饭菜的照片

千岛湖鱼头和农家土猪肉让霍启刚回味无穷,还拍了一堆饭菜的照片

齐鲁秀才
2023-09-28 20:49:34
说真的,这个女人的身材很不适合穿这种露背装,很难看!

说真的,这个女人的身材很不适合穿这种露背装,很难看!

妖麟杂谈
2023-09-29 12:43:40
宋喆出狱曝大瓜,马蓉瑟瑟发抖,网友:疯了吧

宋喆出狱曝大瓜,马蓉瑟瑟发抖,网友:疯了吧

冬天会过去
2023-09-29 11:49:39
昨天下午,我工地上有两个民工打架,一个五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

昨天下午,我工地上有两个民工打架,一个五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

人情皆文史
2023-09-27 23:32:51
乌财长承认:愿意给钱的国家越来越少

乌财长承认:愿意给钱的国家越来越少

参考消息
2023-09-29 09:33:22
这巴掌很贵!江西男子怒扇女业主脸后续,办公室被围,身份被挖!

这巴掌很贵!江西男子怒扇女业主脸后续,办公室被围,身份被挖!

喜西说历史
2023-09-29 08:15:08
回顾突发新闻:景甜私人视频泄露长达2分32秒,谁在网上发布这个

回顾突发新闻:景甜私人视频泄露长达2分32秒,谁在网上发布这个

镜头里的我们
2023-09-29 12:43:49
网传Lisa疯马秀16秒资源流出,被扒的只剩下一双鞋

网传Lisa疯马秀16秒资源流出,被扒的只剩下一双鞋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2023-09-29 13:51:02
汪雪儿抢跳丢金掩面落泪!张雨霏无缘7冠王上热搜,冲MVP加难度

汪雪儿抢跳丢金掩面落泪!张雨霏无缘7冠王上热搜,冲MVP加难度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3-09-29 15:16:55
最新!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9人

最新!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9人

中国经济周刊
2023-09-28 10:09:16
许家印悬念揭晓,客散楼塌人被抓

许家印悬念揭晓,客散楼塌人被抓

元芳有看法
2023-09-28 22:29:35
吉林一副市长女儿独自旅游,失踪7天7夜,发现时已“躺在”山沟

吉林一副市长女儿独自旅游,失踪7天7夜,发现时已“躺在”山沟

一场奇遇日记
2023-09-28 21:26:03
许家印有两个儿子,最小的也被抓了

许家印有两个儿子,最小的也被抓了

贩财局
2023-09-29 09:06:17
据内部人士透露,许公子拥有几量辆价值千万轿车和一架私人飞机

据内部人士透露,许公子拥有几量辆价值千万轿车和一架私人飞机

蝌蚪踢足球
2023-09-29 07:10:29
亚运游泳第6日:中国队接力抢跳被取消成绩,其余项目全部晋级

亚运游泳第6日:中国队接力抢跳被取消成绩,其余项目全部晋级

乒烧足篮排
2023-09-29 12:12:57
恒大有近2800亿债务未能清偿,换算一下就是:1740个爽、207个娅

恒大有近2800亿债务未能清偿,换算一下就是:1740个爽、207个娅

老郭在学习
2023-09-28 21:59:52
陈冠希曝出与杨颖早年合影,简直不堪入目,黄教主要怀疑人生了

陈冠希曝出与杨颖早年合影,简直不堪入目,黄教主要怀疑人生了

普法实务
2023-09-27 19:02:53
2023-09-29 16:12:49
鬼谷子思维
鬼谷子思维
传承鬼谷子智慧
1762文章数 1009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2023网易新闻“金翼奖”荣耀开启

头条要闻

许家印被抓 同行曾评价恒大: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

头条要闻

许家印被抓 同行曾评价恒大: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

体育要闻

时辰已到,末日降临

娱乐要闻

baby化身嫦娥送祝福,黄晓明称赞

财经要闻

恒大系丧钟轰隆:许家印的罪与罚

科技要闻

能造EUV光刻机的欧洲:第一次有了自己的EUV生产线

汽车要闻

内装更豪华 福特探险者赤金版10月4日上市

态度原创

本地
健康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我“混进”了河南今年最火的科技馆

不同人群,适合不同的茶

《孤岛惊魂7》大量爆料!还将会首发登陆switch2

公开课

埋在东莞地下18米的“神器”,多国科学家借用

军事要闻

台"拼装潜艇"在岸上搞"下水典礼"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