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末的北京清晨已有了一丝凉气,十世班禅确吉坚赞早早起床完成惯例锻炼等事宜,用过早餐,便拿起一份资料,坐在客厅一边耐心阅读,一边等待客人的到来。
不一会儿,他等的人来了。杨静仁笑眯眯对确吉坚赞道:“走吧,咱们去见一位老朋友。”
他们坐上小汽车,来到一座幽静的四合院前。四合院的主人邓小平已等候在门内,确吉坚赞看到他,立马加快脚步,走到邓小平的面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
邓小平真诚地称赞确吉坚赞:“你是我们祖国一位很好的爱国者啊!”
确吉坚赞眼眶瞬间湿润,不知该如何接话。他感谢邓小平的理解和肯定,蓦然觉得,自己往昔所遭遇得一切都是那般不值一提。
邓小平望着确吉坚赞百感交集的面容,续言道:“你和达赖不同,你是爱国的,始终维护祖国统一!”
他邀请确吉坚赞与他入书房畅谈,和确吉坚赞说起祖国曾受过的那些苦难。确吉坚赞诚实地告诉邓小平:实际上,确吉坚赞亦有过迷茫苦闷,可一想起党和祖国,想起人民,他便生出一种“总会云开雾散”的信念。
确吉坚赞无比感慨地表示:“与老一辈革命家,与您相比,我的遭遇又算什么?”
邓小平再次夸赞确吉坚赞的豁达,转而提及另一个话题:“我最近看了许多有关你的资料,你有思考,会分析,也有能力,我希望你日后能为祖国再多作一些贡献。”
他强调:“和你有关的活动,你可以放手去做,无需顾虑。”
邓小平的信任,又一次让确吉坚赞心生欣喜和鼓舞,他郑重向邓小平保证:在他有生之年,有能力工作时,他一定会做更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为祖国统一和团结建设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辞别前,邓小平指了指陪同他一起接见确吉坚赞的杨静仁等人,叮嘱确吉坚赞:“倘若你有什么需要反映的,都可以经常和他们几位说说。”
顿了顿,邓小平再道:“我在家里约你,是没有把你当作外人看待,以后啊,你有空,可以再来。”
确吉坚赞点点头,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同邓小平道别。
就像邓小平早年所言,在选择人才方面,必须要抛开一切成见和以往恩怨,于人民和国家的角度上,放宽视野去挑选有用有能力之人。在此一方面,他的思想与认知无疑是极其优秀的。
而这些,恰巧能从邓小平同人才的往来中看出一二。
01,用人不拘一格:他可惜陈永贵,多次强调人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陈永贵出身贫寒,从小吃尽苦头,所幸他本身能力不弱,跟着毛主席一步步闯出属于他的天地。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收到一份关于陈永贵的事迹资料,对陈永贵在大寨的工作非常认可。之后,毛主席将这份资料递给邓小平翻阅,邓小平的看法相同。
不久,陈永贵到北京作报告,赢来阵阵喝彩。邓小平听说后,同人感慨:陈永贵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农民啊!
大寨遭到某些人否定时,邓小平亦曾站出来为大寨解围。那是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时的事情。
邓小平看到一份关于小靳庄的表演资料,问身边人:“那是什么?”
身边人急忙回答:“是群众在小靳庄的体育活动。”
邓小平当即命令他们撤掉。世人都觉得,邓小平此举即是在表达他对大寨自力更生奋斗精神的肯定,对陈永贵的支持。
同年,邓小平出席全国农业相关会议,再一次公开支持陈永贵。他说:“在农业方面,我是外行,华国锋同志和陈永贵同志才是真正的内行,因为有他们二位与在座各位,这次会议方能开好。我希望,通过此会议,能把大寨事例普及至各处。”
他不只高度评价大寨,并且提出学习大寨的建议,强调一定要“真学”大寨,而非弄虚作假。邓小平的话,让陈永贵深受鼓舞,愈加坚定要搞好大寨的信念。
可遗憾的是,陈永贵到底未能在宦海沉浮中保全自己。邓小平听闻陈永贵的某些事情后,特别可惜地感慨:“他本应是一个出色的农村基层干部啊!非要把他放到副总理的位置上,那不是叫他‘活受罪’吗?”
1983年,陈永贵向邓小平等人提出一个请求,希望中央能再给他安排一些工作。邓小平经慎重思考后,将陈永贵分配至京郊某农场当顾问。
然而好景不长,没有几年,陈永贵即因病去世,结束了属于他的起伏一生。
刘华清是优秀的中共党员。在他71岁那年,已做好退休打算的他忽然接到邓小平的通知,让他去邓宅开会。刘华清不知开什么会,只猜测或许与军委班子变动有关。
未料,到了邓宅,邓小平却丢下一枚“炸弹”,直接把刘华清“炸懵”了。邓小平说:“军委准备调任你和洪学智来当军委副秘书长。”
刘华清大吃一惊,无比意外。邓小平没有在意刘华清的惊讶,转而对参加会议的其余人道:“让刘华清同志来,就是希望他带头抓现代,抓装备。”
很多年后,刘华清回忆当时种种,特别激动表示,他首次参加高层会议,见识到邓小平举重若轻的领导风采,记忆深刻。
他坦言:“那时,我年已古稀,也算看尽人间万象,但邓小平同志却屡次带给我一种油然而生的敬畏感,他的信任叫我百感交集……我别无选择,只能鞠躬尽瘁。”
在邓小平的推荐和支持下,本该安享晚年的刘华清又在军委领导岗位上工作整整10年,他没有辜负邓小平的厚望,为我国部队现代化作战和现代化武器装备作出巨大贡献。
可以说,这就是邓小平,用人不拘一格的邓小平。他不会因为过往或年龄等外在因素而影响挑选人才、任用人才的标准,在他的心中,只要能对祖国、人民好,就是可用之才。
02,用人不只党内:他说民族团结最关键,亲笔为中信题词“勇于创新,多做贡献”
除此外,在邓小平挑选人才、任用人才的事例中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从不拘泥于党内人员,他的眼光可以放得十分长远。
费孝通为扬名在外的社会学家。邓小平出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时,曾将费孝通请到办公室,与他叙谈。
邓小平的态度十分干脆,见到费孝通,即开门见山问他:“你认为,当下民族问题应主要抓哪个方面?”
二人的谈话总共持续两个多小时。费孝通数次被邓小平打动,生出许多钦佩中共的感慨。中午,邓小平热情邀请费孝通同他共用午餐。
期间,邓小平告诉费孝通:“民族团结最关键,在少数民族方面,我还是个‘小学生’,需要你来当参谋啊!”
费孝通立马回道:“不敢当不敢当,您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尽管指示。”
邓小平笑了:“别说指示,您是先生,欢迎您再来啊!”
荣毅仁与邓小平的往来是在建国后,可邓小平早将荣毅仁的爱国行为尽数看在眼中。某次,毛主席让邓小平为新中国挑选几名党外人士当部长,邓小平就推荐了荣毅仁。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又一次推荐荣毅仁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会议结束后,更是亲自与荣毅仁等工商从业者见面谈话。
他问了荣毅仁等人对经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当场第三次“点将”荣毅仁,叫他去管理经济,令63岁的荣毅仁无比感动。
荣毅仁创办中信公司后,邓小平更是予以荣毅仁绝对支持和关心,只要见到荣毅仁,就会关切问他公司筹备怎样,叮嘱他一定排除干扰,不要搞官僚主义。
中信公司成立5周年时,邓小平亲笔书写“勇于创新、多做贡献”8个大字赠予荣毅仁与中信公司,当作鼓励,且在接见中外代表时,郑重向世界推荐中信公司。
荣毅仁也的确没有让邓小平失望,努力将中信公司发展为中国大集团公司,成就中国知名品牌。
03,非凡人格魅力:不只中国人敬佩邓小平,外国人同样高度评价邓小平
或许正是邓小平这种卓越的人才眼光与领导风格,让外国各界慢慢注意到他,给了他以非凡人格魅力征服那群外国人的机会。
尼克松是美国前任总统,曾应邀同邓小平见面。他对邓小平的评价非常高,不仅将邓小平称赞为“20世纪最杰出政治家之一”,而且强调,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理应归功于邓小平。
吉米·卡特也是美国前任总统,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回顾了同邓小平的往来:当有人问他,你在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时,可在中国国内遇到政治方面的反对?邓小平坦诚回答:“有,台湾省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吉米·卡特说,与邓小平的会见是非常愉快的经历,邓小平似乎也这么认为。邓小平是一位聪明、强硬、机智和坦率,有风度,足够自信并友好的领导人。
作为英国铁腕女首相的撒切尔曾在邓小平面前受挫,可她并未憎恨邓小平,反而在回忆录里,以一种失败者的无奈向读者们表达她对邓小平的钦佩,说邓小平“直率且并不粗鲁”。
法拉奇是来自意大利的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初,她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邓小平的会见。那次采访尤为特殊,邓小平答应了法拉奇“专访”的请求。
第一次见到邓小平,法拉奇明显过于紧张,为了给邓小平留下好印象,她率先表示:“我听说明天是您的生日,我提前祝贺您,生日快乐。”
邓小平笑了,反问法拉奇:“明天是我的生日?我从不关心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法拉奇解释:“我从您的传记中得知。”
邓小平摇摇头,道:“那也别祝贺我,我年已古稀,到了衰退的年纪啦!”
法拉奇被他逗笑,说:“我父亲和您一样大,我要如此对他说,他肯定会打我两巴掌。”
邓小平接道:“对呀,当然不能这么对你父亲讲啦。”
寥寥几句话,便让法拉奇放松下来。虽然随后的采访中,他们二人也曾针锋相对,但总体来说,却让法拉奇感觉甚好。甚至第二次采访结束后,邓小平风趣问法拉奇:“怎样,我的考试有没有及格?”
法拉奇回答他:“无比精彩!”
法拉奇说,对邓小平的采访是她记者生涯中最成功一次事例,她亲笔给邓小平写了一封感谢信,告诉邓小平:“采访您,乃我职业夙愿,我曾担心言语障碍会妨碍愿望的实现,现在看来,这个担心完全多余。”
正如前文所言,邓小平的杰出领导艺术和出色人格魅力就是他获得世界各界高度称赞的原因之一,他的人才选取标准,他的语言力量同样值得每个中国人学习。
参考资料:
《邓小平与农民副总理陈永贵的最后相处》
《“民族团结很要紧”——费孝通与邓小平的交往侧记》
《外国政要眼中的邓小平》
《“很少发现如此智慧的领导人”——法拉奇评邓小平》
《邓小平与党外人士交往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