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一家比较知名的台资企业,正在全线搬离昆山,甚至数万员工都将面临被遣散的风险。
这家台资企业为昆山当地解决了近15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带动作用不言而喻,甚至用“占据半壁江山”来形容也不为过。
如果这家企业真的选择搬离,那昆山还剩什么产业?被遣散的失业人员又该怎么办呢?
昆山台企的发展之路
在此以前富士康宣布要从郑州搬离,从网上的舆情来看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可为什么这家台企要从昆山搬离,却引起了网友们如此强烈的反应呢?
台企之于昆山的作用不言而喻。提及昆山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百强县榜首、昆山、富人区……
昆山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县级市(隶属江苏),在去年GDP总值就超过了5000亿,或许大家对5000亿没什么概念。
在我国,像中西部地区一些发展不错的城市,GDP水平也就在2000亿上下,而昆山作为一个县级市,却是它们整整两倍。
更令人拍手叫绝的是,昆山已经连续18年位列百强县榜首,多年以来昆山一直被称为“中国第一县”。
昆山近些年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各大外资厂商的纷纷入驻,而其中最耀眼的无疑就是这家台企,对昆山GDP的带动作用甚至一度达到40%。
所以台企搬离对昆山而言影响重大。
对此官方也终于给出回应了:六和集团要搬离昆山的消息并不属实,网友们所认为的“搬离”,实际情况只是解散一条生产线而已,并且六和集团不仅不会走,还会继续扩大生产与投资。
昆山这几年的发展离不开外企的帮助,同样也离不开领导们的高瞻远瞩。
自从1978年以后,昆山的领导们借助政策红利招商引资,全国第一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入驻大陆,首选地就是昆山,这也为以后大批台资企业入驻昆山奠定了基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台湾排名前100的制造业厂商中,至少有70%的企业都在昆山建有工厂,在昆山的台湾人更是多达10万以上。
为了纪念台湾企业在昆山作出的贡献,昆山特地命名一条街为“台湾老街”。
台企在为昆山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昆山也为这部分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优惠的政策条件,可以说两者是相互成就。
不过随着昆山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规模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办厂的条件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这部分企业,昆山要求它们搬离市区或重新规划调整,同时这也是为何大家都在说这些工厂也搬离昆山的原因所在。
如果这部分企业真的选择搬离,你那昆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大家的担心也并非完全没有理由,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里,许多大厂都纷纷跑去了越南和印度发展。
例如现在的东莞地区,似乎已经很难见到外资企业了,另外长三角与珠三角的这一经济趋势也在不断减弱,而同样作为同样受台企以及外企青睐的昆山,是否会步它们的后尘呢?
其实早在2015年时,昆山就大胆地做出了尝试——产业转型,想摆脱传统制造业的束缚。传统制造业虽然能够带来亮眼的经济数据,但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却不可估量,所以产业转型的关键就在于既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又要确保低碳环保。
直到2021年,地方要求昆山的一家制造企业搬离,而最近又网传六和集团也要搬离,这些似乎都与政策息息相关。
如果这部分企业真的搬离,那对昆山的经济将会造成很大影响。
所以昆山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争取早日摆脱传统制造业的束缚。
昆山毗邻上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昆山完全可以借助上海成熟的科技发展模式,承接一部分上海过剩的产能来发展高端产业。
尤其是从2022年开始,昆山立志打造“元宇宙”。从昆山转型的情况看,目前已经在向高端技术产业进发了,并且不少台企已经成功实现产业转型,主要发展领域主要有新能源、元宇宙以及人工智能……
不过也有一部分无法转型的台企,叠加疫情影响,它们只能缩减成本寻找新的办厂地址。
最后总结一下:
伴随中国人口结构逐渐发生改变,许多外资大厂的相关产业纷纷转移至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一带,“世界工厂”的名号是不是会易主,接下来还要看变数如何。
而昆山作为制造的典型代表地区,应该更加理性地对待产业转型与升级问题,争取利用政策红利留住更多高端人才。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