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在西藏竟然有这样的能耐!人们现在还尊她为观音转世

分享至

文成公主是藏汉千年交往的代表性人物,她与松赞干布的婚姻成就了一段传奇。

我在藏区游历期间,发现在藏族同胞口中,几乎所有好事都和文成公主有关,“她带来了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帮忙建了大昭寺、带来了佛经、茶叶、医书、青稞、豌豆,还教会了打酥油、织氆氇”。甚至,她“留下”的摩崖石刻都能预测水灾!

在藏族同胞看来,她是绿度母的化身,同其夫婿松赞干布和赤尊公主三位一体,直到现在依旧有人相信,三人都是观世音菩萨托生,同日出生、同日虹化。

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尽量还原她本来的面貌。

看看历史上那个相对真实的文成公主是个什么样子,她为什么会嫁入吐蕃?她嫁入吐蕃的前前后后,都出现过哪些事情?

贞观八年,吐蕃使臣首度到访长安。

关于这次出访,藏文史料里没有任何记载,汉文史料倒是记载挺多,《两唐书》、《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唐会要》都有记载,就是记载的不太一样。

《资治通鉴》里记载:“贞观八年,十一月,甲申,吐蕃遣使入贡,仍请婚。”[1]

也就说这不是吐蕃第一次派使臣来访,但目前学界更认同其他唐史的记载,认为这次出访是唐蕃交往的开端。

李世民倒是对吐蕃来访给了足够的尊重,派冯德遐跟随蕃使回访拉萨。

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冯德遐访蕃不仅仅是为了搞好关系,他身上一定有探听情报的使命。这种利用使臣的身份探听对方情报的情况,在唐蕃交往史上很常见。

冯德遐是唐使访蕃的首次记载,之后使臣的足迹不绝域野。在唐蕃交往的二百余年间,使臣互访多达290多次。

考虑到拉萨与西安之间的距离,唐蕃使臣的互访,堪称连踵而发。

冯德遐出访的成果倒是挺丰厚的,按照台湾学者林冠群先生的理解,《旧唐书·吐蕃传》里最开头的那段描写,应该就是他的亲身观感。

我们来看看这段是怎么写的,“其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相为大论、小论,以统理国事。

无文字,刻木结绳为约。

虽有官,不常厥职,临时统领。

征兵用金箭,寇至举烽隧,百里一亭。

用刑严峻,小罪剜眼鼻,或皮鞭鞭之,但随喜怒而无常科。

其地气候大寒,不生杭稻,有青稞麦、小麦、乔麦。”

大家注意,这地方已经写了吐蕃有青稞麦,所以说文成公主带青稞进藏的说法,就是纯扯淡了。

冯德遐应该是见到了松赞干布,两人坐一起一唠,冯德遐就开始白呼了。

我们大唐啊,那老牛了,周边的异族都以娶我们公主为荣,史料里写的是“尚公主”

松赞干布一听就来了精神,合着他们都尚公主了,那我也不差事儿呀,我也得尚公主。

于是蕃使就带着厚礼,跟冯德遐返回长安求亲。

咱刚才说了唐朝对吐蕃的观感,反正不咋好就是了。

李世民一听吐蕃来求亲,这差点意思。

虽然唐朝公主产量高,存货多,毕竟也不是大白菜,不能谁来都给一个。这事儿毕竟也是有门槛的,而吐蕃那副草莽初创的状态,很显然没达到李世民心里的门槛,吐蕃的第一次求亲就被拒了。

碰了一鼻子灰的蕃使回去以后,说了一个很逗的理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