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神舟十六号再创历史,中国航天标准被全球认可,甚至征服美国?

0
分享至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再次创造诸多历史。

首先它第一次搭载了载荷专家,创造历史,其次神舟十六号延续了中国空间站之前的壮举,保持空间站项目100%发射成功率,同样再次创造历史。

神舟十六号3名航天员

尤其是成功率上,堪称“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做到了连美苏都没能完成的事情。

要知道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开始,神舟十六号在20年时间里,进行了十六次任务,全部圆满成功,在整个中国空间站三步走战略中,更是进行了29次发射任务,没有任何一次失败。

如此大规模发射任务,还能保持这么高的成功率,这在世界航天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中国航天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是独特的航天标准体系。

由于航天工程实在太复杂了,所以每一个航天大国背后,都有一套非常严谨的航天标准。中国航天也不例外,而且我们的航天标准得到全世界航天科学家的认可。

比如“归零双五条”,它的全称叫“航天系统—问题解决的闭环管理”,它是一种质量控制方法,适用于整个航天的科研、生产和故障排除等环节。

2015年时,“归零双五条”就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列为ISO标准,而且是全票通过,当时审批的大部分专家都是发达国家。

他们被我们双五条的严谨深深震撼,不仅一致认同这项标准,还直接免掉最终的审核环节,就连一直对中国航天不感冒的美国也没有反对,而是积极的借鉴这个标准。

这套航天标准究竟有多严格呢?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长征五号称为“十万人磨一箭”,其实背后是有历史故事的。

2017年7月,胖五在第二次发射时出现了事故,于是它就“归零”标准下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故障排除,于是中国集合了大量的科研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整个归零过程整持续了900多天,出动了十万人才归零成功。

在归零成功的那一刻,很多科研人员才用“崩溃”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因此胖五才会被称为十万人磨一箭,意思就是无数人倾注的血液。

可见“质量归零双五条”到底有多么严格,也是因为如此,中国“质量归零双五条”得到了全世界航天科学家的认可,并且将它推广到航空工业、核工业、兵工厂,甚至民用高科技领域。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优秀的航天标准,中国到底是如何打造的?

在说中国标准之前,我们要说下中国为啥要搞这么严格航天标准,其实这背后都是有惨痛的教训。

在空间站项目上,事故发生频率并不少,甚至很多优秀的航天都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以前苏联为例,他们是第一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但是在联盟一号进行登月模拟实验时,就不幸发生了事故,造成宇航员科马洛夫的牺牲;在联盟十一号任务中也发生了严重的事故,造成3名宇航员牺牲。

美国也是如此,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时,阿波罗一号飞船发生起火的事故造成三名宇航员牺牲。

在国际空间站任务中更悲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均出现重大的事故,共造成14名宇航员牺牲。

其中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还是历史上首次被全球直播的载人航空事故,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大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无一幸免,直接终结了美国航天飞机的项目。

如果算上其他的航天事故,你会发现在航天历史上,美苏的航天事故率远远高于中国。

中国则不一样。

不仅在载人航天工程上没有一次事故,在其他航天项目里发生的事故也比较少,而且随着中国航天的发展,工程成功率反而越来越高。

2022年时,中国进行了64次火箭发射,包括天宫空间站的“问天号”和“梦天号”,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等等重大项目,成功率高达到恐怖的96.88%,其中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了53次,取得百分百成功的傲人成绩。

说实话,现在大部国人眼界都被养刁了,很多人对中国航天有一种满目的自信,打心眼里认为它一定能成功。

本猫自己也是如此,我在做中国航天科普视频时,都是提前把视频准备好,第一时间就发出去,整个过程信心满满,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成功。

图5新闻截图

但是我在做美国NASA和SPACE X的航天项目时,我总要再备份一个视频,因为我下意识觉得他们延期或者失败的概率比较大。

我有时候查资料,经常会看到有人说中国航天的成功率高是因为走在美苏身后,占了后来者的福利?

如果你真这么想,我只能说太天真了。

我们小学都学过一颗螺丝都有可能让火箭发射任务失败的案例。

在航天史上大部分事故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细节的小问题,比如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就是因为右侧火箭助推器上一个小小的O型橡胶密封圈失效,才导致飞行器爆炸的。

还有现在的美国星舰、日本、印度以及欧盟等航天任务,这些年发射失败的也不少吧?这里大部分都是因为某些局部小问题,引发了整个项目失败。

因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曾用“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细节决定任务成败。”来形容航天事业,说的也是螺丝钉就可以决定航天成败的事情。

所以中国“质量归零双五条”的严谨和有效才会成为航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甚至有中国航天业内人士调侃:没有经历过归零的折磨,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航天人。

可见中国航天的标准,已经深入整个航天人的血液里。

中国打造这个标准体系,整整用了50年,经历了几代人的呕心沥血,这件事还要从中国航天事业成立的那刻起。

1956年,钱学森向国家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由此成立了中国航空工业委员会,拉开了中国航空和航天的序幕。

不过刚开始时,中国主要以国防需求为主,航天和航空事业还是一片空白,钱学森利用自己研究的“工程控制论”,帮助中国引进了先进的工程体系,为航天系统工程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但是中国航天基础实在太差了,对于工程质量控制很难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

1962年时,东风二号导弹就遭遇了首飞失利。

钱学森认识到航空航天事业想要顺利发展,就得弥补这些不足,因此他根据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提出了中国导弹的“研制八大阶段”和“预先研究”等概念,完善了中国航天的完整系统学,其中质量管理就是重中之重。

同年,钱学森在704所成立了专家组,专门对质量、可靠性、精度等开展研究,这个专家组很快就成为中国航空航天重要部分,因此又经过数次扩张单独组建了一个可靠性与质量控制研究所:705所。

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航天领域有关质量、可靠性的专门研究所,凭借705所,中国航天项目开始得到质的飞跃。

1970年,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航天正式开始启航。

在这之后,中国航空航天系统在原有质检部门的基础上,普遍增设了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但是问题是各个部门都还是各自为战,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航空航天标准,只能凭借经验摸索,效率非常低。

尤其是运十项目,出现了大量的质量问题,材料、发动机、操纵系统、结构件都不同程度存在质量缺陷,有些是本身技术不够,也有一些是生产质量达不到标准,因此运十迟迟无法攻克。

最终经济链被拖垮,被迫终止了项目。

运十项目的失败,是中国航空历史上一次巨大的损失,让中国很久都不敢自研飞机项目,

很多人才被迫出国谋生。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改革开放,国防工业不再以军品为主,而是转为“军品优先”,要军民结合,以民养军,这意味着中国航空航天部门补贴下降,他们只能自食其力,开拓民用市场。

1986年,航空航天部决定向引进民用飞机项目,开拓国内市场,其中美国麦道公司的诚意最好,因此我们与麦道公司合作,在中国上海飞机制造厂生产一批MD-82飞机。

这是中国第一次接触到国外航空航天先进企业的技术标准,因此中国航空航天部非常珍惜这次与麦道交流的机会,拼命的学习和吸收。

1990年7月,航空航天部在上海召开麦道量管理学习和经验交流会,交流会上首次提出了技术归零概念。

这个归零源于麦道的生产经验,有TO(Tool Order)、FO(Fabricate Order)以及AO(Assemble Order),TO对应生产之前的准备阶段、FO对应的是生产过程,AO对应的是生产之后,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将整个产品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求不带一丝问题生产,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如果有问题出现,也方便分阶段找到源头,如此一来生产形成一个闭环。

在这套科学的标准要求下,上海飞机厂生产效率得到了飞跃式提升,他们总计组装生产了30架MD-82飞机,组装和试飞合格率均达到100%。

美国专家都感到很惊讶,他们在核实之后感叹中国组装的MD-82质量不输给美国,为此他们还举了一个例子:

MD-82机翼上有几万个铆钉,标准要求是每个铆孔都必须一个个用铰刀铰,且误差不得超过七分之一头发丝,然后再用螺栓固定后再一个个涂上密封胶,这样才能保证机翼内部的油箱不发生漏油问题。

而在中国组装的MD-82飞机油箱液密试验中,每一架飞机都没有出现漏油问题,反而是美国长滩的飞机生产线生产的MD-82飞机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油或渗油。

所以,通过MD-82项目,我们认识到并不是我们制造技术相差太大,而是技术标准差距,因此才有了上海的麦道经验总结大会。

航空航天部所属14个院(局、基地)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了会议,因为英文的O和数字0很像,为了方便交流大家用“归零”来称呼,然后这个叫法就流传了下来。

当时中国航天也在往民营方向转型,一直在引进先进的管理标准,但是受到美国的封锁,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引进渠道。

归零标准的出现,让中国航天人看到了希望。

1991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对长征3号运载火箭,开展了“总装过程归零管理”的探索性试点工作,质量管控提升很大。

这项技术开始在航天领域大量被应用,形成了第一版归零标准。

不过飞机制造与航天制造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很多经验并不能通用,首版归零标准在航天领域推广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症状。

1992年3月22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发射澳大利亚B1卫星失利,刚刚起步的中国商业航天遭遇重大挫折。

痛定思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 初版“归零” 标准的基础上,将归零标准扩大到四个阶段,按照“论证、方案、初样、试样”实施质量问题归零管理。

中国航天一边在为问题火箭溯源,一边完善归零标准,并将它用在“长征2号丙”火箭的研制质量管理要求中,逐渐形成中国航天自己的质量标准。

1995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印发了《质量问题归零要求》,第一次在航天领域明确提出了质量归零的要求。同年8月,原航天工业总公司发布了《质量问题归零的管理办法》,对质量归零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这些管理办法也是“归零五条”的最初模型。

我们前面也说过,航天事业技术问题其实并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细节,而细节漏洞往往在于管理的疏漏或者突发情况应对不足造成的。

果不其然,在质量归零标准下,中国航天还是出现了问题。

1996年,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型火箭,首发“国际通信卫星708”就发生了事故,火箭在起飞后22秒发生触地爆炸,星箭俱毁、

1996年,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中星七号通信卫星,三级发动机二次点火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一年内的两次发射失败对中国航天的信誉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而这两次事故都是因为细节疏忽造成的损失。

国外媒体大肆报道,对中国航天进行抹黑。

在他们的干预下国外一些卫星用户纷纷提出终止发射合同,国际保险界提出要提高长征火箭的保险率和种种苛刻的条件,中国火箭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业务陷入低谷。

在这样严峻的局势下,1996年,中国航天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归零”标准:要求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杜绝重复故障发生。这五条标准将技术规范化、制度化,所以也被称作“技术五条”。

1997年,中国航天在“技术五条”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管理五条”,分别是: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

至此,中国形成了航天质量管理体系的技术、管理“归零双五条”的完整体系,任何人都不得违背这些标准体系,否则直接将受到严厉处分。

在1996年至1997年,就有数百人因在质量上“犯规”受到处罚,其中还有多名厂所级领导。

终于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下,中国航天开始起飞。

1997年5月,长三甲火箭成功发射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6月,长三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首颗高轨气象卫星风云二号;8月,长三乙火箭将美国为菲律宾研制的马部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复飞圆满成功。

在之后的几年里,长征系列火箭取得了连续75次发射无事故的奇迹般成就。

2002年8月,航天科技集团正式将“归零双五条”列为管理标准,

2012年,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交提案,希望将中国航天的“双归零”质量管理标准,变成一项通行世界的国际标准。

2015年,ISO秘书处随即决定跳过FDIS(最终国际标准草案)终审阶段,直接进行出版,同年11月,中国“双归零五条”正式成为ISO国际标准。

没想到的是,航天质量标准发布没多久,“双归零五条”。

2017年7月2日,我国新研制的下一代大推力火箭——长征五号遥二火箭搭载着实践十八号卫星,在海南文昌发射。

结果在发射后346秒时,火箭发动机出现提前熄火的故障,火箭随即偏离轨道,坠入了太平洋,发射以失败告终。

没有残骸,中国连问题出在哪里都不知道,因为长五的故障问题一直无法找出来。

很快,全网都充斥着对中国航天的批判,有国内网友评论说,中国航天享受了太多的光环,开始变得浮躁了,国外媒体也在炒作,说中国航天神奇不在,处处找茬,甚至隔断时间就暗讽中国长五火箭项目注定失败。

其实类似的事情,中国航天见多了,只要每次有问题出现,美国等发达国家整天盯着我们的航天事业,一旦发现我们那里做的不好,哪怕只是一点点,他们就咬了过来,让我们航天人格外的难受。

但是也正是因为美国这个对手整天坐着给我们找茬,让我们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前进。

长五故障溯源上也是如此,中国展开了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的归零行动。

没有残骸,我们就用将整个火箭的研制流程,整理成故障树状图,利用故障树法从上到下逐层逐步排除,几乎将整个工程都翻了一遍,最终确定了50多个可能造成推力下降的隐患。

然后将这些隐患再次归零,逐一排查。

没想到的是,这次排查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归零工作一次又一次重现,甚至有两次都已经确认可以发射,但还是在归零要求下重新排查。

在最紧张的时刻,长五归零工作临时增设了第一总指挥,在中国航天史上,只有巨大工程或者任务面临巨大挑战时,才会增设这种岗位。

最终整个归零过程整持续了900多天,出动了十万人,累计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才归零成功。

2019年,胖五再次王者归来,很多知悉内情的国人都流下眼泪,胖五不仅仅是一个火箭,更是一次对中国航天的巨大考验。

但也是这次涅槃重生,再次让中国航天标准完成了进化,中国航天也迎来了大爆发

2020年6月,北斗导航第五十五颗发射成功,宣布组网成功,中国打破美国GPS数十年的垄断。

2020年7月,天问一号成功发射,中国一次性完成绕和落的步骤,成功登陆火星,创造航天史上的奇迹。

2022年11月,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且取回月壤,让美国NASA局长厚着脸皮求赠送。

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自己空间站的国家,而我们的奇迹还在继续。

其实我一直相信那句话,越努力越幸运,你所做的一切都将在未来得到最好的回报,而中国航天的人努力带来的成果还将继续开放,中国航天的未来也注定是星辰大海。

责任编辑:王钰凤_NBJS2039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款宝马5系终于来了!比奔驰s还漂亮,3.8秒破百,还买啥奔驰E

2024款宝马5系终于来了!比奔驰s还漂亮,3.8秒破百,还买啥奔驰E

美少女小美
2023-12-08 01:38:53
名师门女主角办公室不慎曝光,颜值超高引热议

名师门女主角办公室不慎曝光,颜值超高引热议

像素的你
2023-12-06 11:35:27
人民日报发声,陈婉婷无缘,外籍教练3选1,最快明年5月到位

人民日报发声,陈婉婷无缘,外籍教练3选1,最快明年5月到位

东球弟
2023-12-08 11:07:13
范进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在你来当,你会怎样

范进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在你来当,你会怎样

史家绝唱
2023-12-02 10:59:30
敏昂莱急了,派人求中国帮忙、再给一次机会,缅甸要的中方没全给

敏昂莱急了,派人求中国帮忙、再给一次机会,缅甸要的中方没全给

皓月说故事
2023-12-08 15:17:18
肺里有癌,手指先知?中老年人手指出现1个变化,可能身体已患癌

肺里有癌,手指先知?中老年人手指出现1个变化,可能身体已患癌

39健康网
2023-12-07 18:27:24
CBA今晚8场对决!央五播辽宁战北控,广厦迎巨人杀手,新疆战青岛

CBA今晚8场对决!央五播辽宁战北控,广厦迎巨人杀手,新疆战青岛

篮下王者
2023-12-08 09:42:50
矛盾爆发!库里发言批评科尔,汤普森火上浇油,拉科布不满现状

矛盾爆发!库里发言批评科尔,汤普森火上浇油,拉科布不满现状

体育大朋说
2023-12-08 07:01:43
61年毛主席视察佛山后,告诉省委领导:你们那个地委书记胆子很大

61年毛主席视察佛山后,告诉省委领导:你们那个地委书记胆子很大

混沌录
2023-12-08 11:56:29
刘亦菲养小鬼?张杰证实婚变?张颂文躲心机女?五月天卖嘉宾席位?董子健退圈了?张雪迎被金主抛弃?

刘亦菲养小鬼?张杰证实婚变?张颂文躲心机女?五月天卖嘉宾席位?董子健退圈了?张雪迎被金主抛弃?

毒舌扒姨太
2023-12-07 23:15:19
不断创下新低!南沙二手房是真的笋!

不断创下新低!南沙二手房是真的笋!

童童聊娱乐啊
2023-12-08 14:31:24
用它泡脚,80岁依然满头黑发,还能抗衰老,家家都有

用它泡脚,80岁依然满头黑发,还能抗衰老,家家都有

营养time
2023-12-07 18:28:19
李少莉事件背后,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李少莉事件背后,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创作者_SOV7
2023-12-02 07:50:32
“安陵容”携老公走红毯!她挂脖裙美成仙女,夫妻宛如共用一张脸

“安陵容”携老公走红毯!她挂脖裙美成仙女,夫妻宛如共用一张脸

影苏爱时尚
2023-12-07 11:31:41
自称“内心深绿”后,柯文哲遭遇致命打击,赖清德要高兴了?

自称“内心深绿”后,柯文哲遭遇致命打击,赖清德要高兴了?

DS北风
2023-12-08 16:29:19
想通了!新加坡将对中国免签,中国护照含金量即将暴涨?

想通了!新加坡将对中国免签,中国护照含金量即将暴涨?

陌上花开缓缓行
2023-12-08 14:56:55
景甜与董洁相比,好似富家女与村姑,冷清秋何至于此!

景甜与董洁相比,好似富家女与村姑,冷清秋何至于此!

归来老友
2023-12-08 12:49:32
2023年韩国最强10部王炸电影,尺度之大,太敢拍!

2023年韩国最强10部王炸电影,尺度之大,太敢拍!

君君电影院
2023-12-06 23:38:54
被“困死”在养老院的老人们,揭露当下社会最残酷的真相

被“困死”在养老院的老人们,揭露当下社会最残酷的真相

冬天来旅游
2023-12-06 20:51:30
省委书记秘书是什么级别?

省委书记秘书是什么级别?

摆渡人
2023-12-06 17:54:50
2023-12-08 19:36:49
硬核熊猫说
硬核熊猫说
简介:科普媒体人 分析前沿科技和趋势 解读中国奋斗史以及背后的故事
43文章数 11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试用完谷歌的Gemini 我只想说GPT-4有点菜

头条要闻

普京宣布将参加2024年俄总统选举

头条要闻

普京宣布将参加2024年俄总统选举

体育要闻

仅仅一年,他带领英超保级队争冠!

娱乐要闻

五月天巴黎演唱会直播真唱 对比太惨烈

财经要闻

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

汽车要闻

德系操控 智能大进阶 试驾大众ID.7 VIZZION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数码
时尚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画展参观人数创历史新高,这个小镇画家凭什么?

手机要闻

第四代iPhone SE预计将使用与iPhone 14完全相同的电池

数码要闻

大疆发布户外电源DJI Power系列:2099元起

她被拍到新恋情?而网友还在等她的前夫

军事要闻

外媒:600亿美元援乌提案被拦下 拜登政府遭重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