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江,生于 1955 年 7 月, 大学本科学历,字燕人,斋名:子 衿斋。书法先后得到刘炳森、启功、 旭宇、米南阳、刘以忠先生指导, 并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书法专业研究生班进修。作品先后入展全国首届“红星杯”书画大奖赛,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等及省市晋京展等各展赛。亦为天安门管委会,国家体育博物馆等机关单位 和国内外友人收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书画家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 法学会理事。著有《赵万江书法作品选》《中国书画百杰作品集·赵 万江》《子衿斋诗词》及司法理论与实务方面的论文近百篇,有的篇目获国家优秀论文奖和国际优秀论文奖。
鹰击长空 69cm×34cm
兼收并蓄 有容乃大
——对书法学习的几点思考
文 / 赵万江
自从书法列入一级学科后,其热度再掀高潮。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 用。但在学习书法的人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就此得到有效解决。无论是学院系统、书协系统 和社会人群,笔者只挑几点带有共性的问题与大家商讨。
首先,重技法,轻学养,盲目自信。经常听到一些人报怨:某 xx、某 xx(指几位名家)那字 功夫一般,甚至不如一般,却享有那么大名声,真是名不符实!再想想自己,几十年的功力,从一 点一画开始学起,功夫之深怎么就不行呢,言语间现出了一百个不服!其实,书法作为一种汉字艺 术,尽管历史悠久,却没有统一规范的评判标准(也不可能有)。还有就是书法的审美同样属于人 的个体行为,各自认知有异。更重要的还是对书法的理解出了问题。从历史上看根本没有专门的书 法家,就连钟繇都首先是政治家。书法虽说是文人的事,可文人不仅仅只会书法。书圣王羲之不要 说人家在政治上的建树,看看《兰亭序》那辞之精,境之美,思之妙,意之深,就知道人家的学养 有多深厚。孔门“六艺”书法也只列其一。可见书法这门艺术除了本身必须要具备的要素功力之外, 更重要的与书家的社会影响力有关,特别是学养。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下编 115 页)中说,“博 学问以究天地古今之理,广游观以穷动植流峙之奇,然后能通灵感物,变化从心,新理异志,自然 生于腕底矣”。陆维钊认为“要想在书法上有大成就,必须以学问作基础”。启功先生说得更直截 了当,“写字就是穿衣服,没什么了不起的,关键是读书。”所以说书法很难单独立脚,如果单打一, 字练得再好也不会得到社会更大的认可。更何况有的人几十年的功夫还陷入“惯性书写”的弊端, 还成了高端艺术创作过程中最大的“罪魁祸首”(见 2022《书法报》10 期陈振濂《反惯性书写》。) 由此可见,只有有了深厚的学养,才能提升自身的审美认知,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和闪光的 思想。虽说书法技法也是一种学养,而笔者所说的“学养”显然远不止此,是外延非常宽泛的概念。 可见文化修养对于一个书家的重要性。缺此,就会少了根基。“大成靠天分,小成靠勤奋”,这句 话虽然不够周全,但大多数人通过勤奋是可以取得成绩的。由此可以归纳,学书人既要重视书法技法、 更要重视学养,并能耐住寂寞,恒久为之,切不可一叶障目,盲目自信。
毛泽东词·浪淘沙 69cm×138cm
自作诗·七言绝句·游蔚县138cm×55cm
其次,拜门子、拉圈子,故步自封。其实,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拜门子、拉圈子并不是问题, 问题是通过这些手段搞团团伙伙,搞山头主义,形成了门户之见,且故步自封。如非本圈子或拉不 进本圈子的一概不屑,甚至统统予以抨击。还有甚者,总以某某学生、某某徒弟诏告,似乎只有先 生或师傅的威名才能代表本人水平!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有一些现实的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根基不牢,自信心不足,心胸狭隘所致。缺乏了谦逊好学,海纳百川的文人情怀,反而形成了文人相轻 的狭隘局面。诚然有门子有圈子不是错误,但切不可形成门户之见。书法属文人雅事,应讲点文人 情怀。即使不是一个门子,一个圈子,相互交流学习,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是好事。即使不能相容, 也不必相轻甚至相杀。因为百花园里不能只有一种颜色,陆地上也不能只有一种生物。蜜蜂和苍蝇 同属昆虫纲,爱好和追求却大相径庭,苍蝇不必强求蜜蜂跟着自己去找大粪,蜜蜂也不必迫使苍蝇 跟自己去采花朵。它们都是自然界里的客观实在,不存在谁对谁错,相融有问题,包容总是可以的。 上述比喻所涵概的只是个别现象,更多的还是要相互交流、相互批评,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为正道。
自作诗·古绝句·谒陕西黄帝陵 69cm×138cm
自作五言诗·印象金河寺138cm×69cm
慎独 35cm×138cm
自作诗七古吊·高昌139cm×69cm
第三,乱定义、重搞怪,故弄玄虚。近年来,无论是媒体还是学书人群中相继出现了一些新名词, 什么“丑书”、“江湖体”、“老干部体”等等。实际上下定义的人很可能在向人们传达自己对书 法审美或批评的一些感悟,并由此产生了一些认知。因为书法创作大都在努力追求美和雅,而与之 相对的不合一些人审美需求的即是“丑”(丑书)和“俗”(老干部体、江湖体等),因此为形成 鲜明对比,生出了这些概念。笔者毫不怀疑定义人的动机,但如果真正作为名词定义是极不严肃的 事。理由就是这些概念既无清晰的外延,又无准确的内涵,是违反逻辑常识的,对一些学书人的影 响也是消极的,因此,不能跟风乱讲,特别是媒体。当然,书法中的“美”与“丑”、“雅”与“俗” 是客观存在的。对此,可通过加强学习,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另外,书法热已使这项活动由 “小众”逐渐变为“大众”的参与,而书法的审美又纯属个体行为(虽然这种个体行为会有不同的 受众面)。一些人认为“美”和“雅”的东西在另一些人那里可能认为是“丑”和“俗”,反之亦然, 亦不存在对错。特别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书法热,好多人愿意并有积极性参与,因为练习书法虽 然高至没有极限,但亦低至没有门槛,所以他们更注重在过程中学习提高,并享受这个过程,甚至 用这个过程养生,而非结果。他们认为,学书法就像夫妻生活,不一定都为生个孩子,过程同样美好。 对此,我们同样可视为文化自信的回归,同样应该得到鼓励。可见书法史和文字史相当,几千年了, 还是不要忙于下定义,作结论。对各类审美追求给予极大的包容,因为有些探索还是有风险的,最 终由历史自然选择更符合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
对于在书写过程中的一些“搞怪”现象,并由此生出“鬼画符”之类的所谓“作品”,不必细 说,还是要相信绝大多数学书人的基本认知。因为书法是文人雅事,不是耍猴儿,也不是跳大神儿, 以搞怪装神弄鬼博人眼球儿太无聊,实在是缺乏或丧失对传统文化的敬畏!附和者更是皇帝的新衣, 自欺欺人。切不可将“创新”与“搞怪”混为一谈。
路远事难联138cm×69cm×2
知足贪得联138cm×69cm×2
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69cm×69cm
杜牧诗·赠别 69cm×138cm
自作古绝·黄帝陵138cm×34cm
自作诗登庐山138cm×34cm
隶书 诸葛亮戒子书 139*68
关于故弄玄虚的问题是指一些人对书法的审美理论故弄玄虚,把一些书法理论玄化、虚化、神 秘化。似乎越神秘越和西方艺术接轨水平就越高。弄的人家如坠五里云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儿。 不可否认的是,书法的审美水平确实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逐步提高。但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审美就 是你自己的直接感觉。看人看字看其他事物道理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摄影、画画都挑山水花鸟之类, 为什么见到狗屎都躲得很远?因为美和丑大多可凭直觉即可获得感知。而书法与之相较虽有抽象与具象,复杂与简单之别,但只要掌握一些书法艺术的专业知识,很容易分辨。至于对那些加进了若 干“哲学思辨”玄而又玄的唬人理论,应该懂得选择。因为任何人阐述的都是一己之见(当然包括 笔者),而真正要认真学习的还应该是那些书法史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之作。蔡邕《九势》、王羲 之《笔势论》、孙过庭《书谱》直至沈尹默《书法论丛》等等。作者既是书法大家又是书法理论大 家,他们的理论都来自躬身实践,所以精详入理,既闪烁思想光辉,又有很强的可操作和导引价值, 因为他们才是书法史上的一座座丰碑!反之,有些所谓书论艰涩难懂,往往是因为缺乏实践体验, 缺乏功力,特别是操作起来与“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相去甚远。好比一个男人大谈分娩的体会, 好多地方是没法精准感知的,说和做也一定是蹩脚的。“学乎其高取乎其半”,只有选择那些经过 历史洗礼仍能巍然屹立并熠熠闪光的顶峰书法理论,才能激发灵感指导我们从事书法艺术的学习和 创作。
当然,在学习书法的人群中,问题远不止此,背离主流审美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同 书风之间相互攻谄仍很严重;展览及评审模式的导向相对固化,又出现了表达不准确的概念——“展 览体”;书法批评超出技艺等学术范围甚至形成诉讼、对簿公堂亦见诸报端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几千年来,书法艺术演进到今天,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并没有使书法受到冷落,已经充 分证明了这种民族艺术的强大生命力,而推进这种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除了政府机构部门和学校, 还有热爱书法艺术这个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的主流始终是积极的,健康的,是有海纳百川的博大 胸怀的。从书法自身发展的历史要求看,这门艺术也是不断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完善的。广 大书法人把追求和成就书法创作作为一个目的地,大家都在路上,好比目的地是首都,不论选择哪 条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即予放行,切不可人为设置好多“检查站”,只放 行某条路,其余拒之门外。唯此,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赓续传统文脉,把“双百方针”落到实处, 使书法艺术发挥潜心化人,培根铸魂的作用。
自作隶书·三字歌 139cm×68cm
草书 ·诸葛亮戒子书139cm×68cm
篆书·诸葛亮戒子书139cm×68cm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1.0px 'Source Han Sans CN'; color: #161717}
篆书·沁园春·雪 68cm×139cm
更多期待 等您订阅、关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