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开始,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科考当官,也有学而优则仕一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70后、80后都开始陆续步入仕途,更成为了新时代青年的榜样,一批又一批学者型官员开始崭露头角。
他们无疑不是在特定领域有专长,而又具备学者独有的儒雅随和,与极其强大的学习能力,为中国领导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更彰显了我国领导选拔机制的先进与完善,让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公众形象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也为培养下一代人才做出了范例,大有实现人才正循环的趋势。
继上海市委书记陈继宁、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之后,又一位学者型官员走马上任重庆。
但这个人可不一般,不仅曾是十大杰出青年,而且还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之一,身上的光环无数,大有成为全能人才之势。
相关任命通告一经在网上发出,重庆人民都在为这位年轻干部的到来欢欣鼓舞。
“重庆人民欢迎您!”
“希望能接好陈书记的班!”
“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只要看过他的简历之后就会明白:继陈敏尔之后,中央组织部又任命了一位全能型干部,来为重庆人民服务。
这个航天工业出身的高材生,履历上都写了些什么?
不为人知的背后,他又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一、航天少帅年少成名
袁家军是1962年生人,从小在吉林通化长大,父母都是教师出身。
他成长的年代,是中国发生巨变的年纪。
正因如此,他才走出了一条和父母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因为父母的关系,他也总能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当同龄人还不知飞机为何物时,他就已经对航空事业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当高考结束之后,北京航空学院就远超清北成为了袁家军的第一志愿,他优异的成绩让他的求学之路并没有太多波折。
当年金秋,袁家军就如愿进入了北京航空学院,并成为飞行器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
按照一般人来讲,此时面临的道路无非只有两条,要么继续深造学业,要么接受调配早日参加工作。
但袁家军却不止这些路可以走。
早在大学毕业之前,就参加了空军飞行员的选拔,而成功率只有0.77%。
当时北航足足有700多学生报名,通过的人就只有9个人,而他就是那九分之一。
可他并没有因此就高枕无忧,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考取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的研究生,依旧是飞行器设计专业。
这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征服天空的男生来说,都是难以抉择的事情。
一个乘着战机翱翔于天空,而另一个是朝着未来无限的可能性进发,实现中国人的航天理想。
好多同学都选择了战机,但袁家军却选择放弃飞行员资格,继续钻研到实验室中,为航天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经过从无到有的科研,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也渐渐从无到有。
1992年,30岁的袁家军破格成为了卫星结构系统的主设计师,在他的引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实践四号”卫星研制工作。
这颗实验卫星在完成半年的历史使命之后,也彻底为中国航天事业指出了一条明路,袁家军也因此获益匪浅。
仅仅在3年之后,他就一举成为了神舟一号飞船的常务副总指挥。
他制定的工程管理方法,以出色的成绩完成了宇宙飞船的研究和设计,至今如此都是极为有效的。
1999年,袁家军已然是是中国航天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外界更是被称为“航天少帅”。
在那之后的几年里,载人航天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方案,神舟四号的发射,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当被问及自己是否也想遨游太空之时,袁家军笑了笑。
“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更好啦,在高中和大学两次飞行员体检,我可是以绝对优势通过的。”他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又有十足的自信。“只不过当时踏入了航天的大门,就只能忍痛割爱了,要是当了飞行员,指不定现在已经是个航天员了呢”
事实上确实如此,他一直都对自己有着十足的自信,而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后来,神舟五号果真大获成功,而且13项关键技术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他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了中国航天的大功臣。
二、化身全能型学者
而在这时,袁成军已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即使是已经身处行业的顶端,他还是没有放弃时刻充电,于2006年完成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学习,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
到后来,他直接升任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部的二把手。
真正成名之后,他那些乐趣和爱好也都陆续为人所知。
很多人都对他这种科学家抱有偏见,认为他们都像是科学狂人,平日里除了研究就是研究。
其实不然,在生活中袁家军也是很有趣的人。不光每天都会晨跑、打太极拳,偶尔打打乒乓球,就连各种的歌剧他也能唱的很好。
在神四的发射期间,他就以一曲清唱京剧直接拿到了“最佳表演奖”,而这份天赋都是他从大学时期就可以培养的。
而且在学校时,还曾是校园歌手,只不过他更钟爱歌剧一些。
除此之外,游泳、读书也都是他的爱好,诸多时兴的书籍,他都能说个所以然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袁家军将以这样的状态,一直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
直到2012年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他一个科技工作者,居然收到了组织部的另类任命。
调任宁夏担任常委。
这也就意味着,他不再和满天星辰打交道了,而是必须凝视每一寸黄土。
在实验场踱步的航天少帅,一眨眼就变成了头戴草帽的青年干部,这样的身份转变实在太快。
尽管在外人看来有些难以接受,但袁家军很快就适应了新身份的转变,不论在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袁家军到宁夏的第一件事就是实地展开基层调研,然后开会解决问题。一通操作下来,原先的老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
紧接着几个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也陆续出现了,老百姓的脸上也因此多了不少笑容。
在宁夏工作的两年,也让宁夏人民记住了“航天少帅”的另一副面孔。
2014年,因为他在宁夏的出色表现,被调任浙江继续为当地人民谋幸福。
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搞科技出身的袁家军直接将数字化作为市政创新的和新举措。
他在任的那几年内,一场数据化改革推动了整个浙江的机制创新、组织体系、干部能力,更为省市的经济发展、人文创新注入了全新活力。
而在2022年时,他已经成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可以说是踏足了人生巅峰。
正因如此,当得知他调任重庆时,民众才对他信心满满。
如今,虽说他调任重庆还不满半年,但他的所有功绩都看在眼里。
成渝双城经济圈已然取得了重大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也都在蓬勃发展,更是着眼于创立西部人才中心与创新基地。
从他的表现来看,教育、科技、人才都是对重庆建设的极为重要的战略支撑。
眼光之狠辣,着实让人敬佩,只能说不愧是“航天少帅”,真是不服不行。
有了这样的市委书记,重庆人民又何愁不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