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至1976年10月共一年零两个月的日子里,玉林市《当时称为玉林县),曾调动北市、蒲塘、高峰和沙塘等四个乡镇的民工两万多人,修建红江水库干渠和万龙渡槽等大型水利工程。其工程的艰巨,设计的精巧,曾轰动了中南区好几个省的人士,广东、福建和贵州等省和广西各县市都派了代表团来参观。
这个水利工程,是我市北片人民的伟大劳动成果。是值得笔之于书,以留后代史家参考的。今将我在最近参观所见的情况,述之于下:
(一)红江水库与红江渠道的概况红江水库是在北市乡偏东南旺村的小大田村屯对面的峡口,位于大容山的西北麓。水库面前,是红江河(旧称旺村江,即南乡江上游)。下流直通北市而达大洋江。这里四面群山环抱,水源丰富,建筑工程也非常艰巨。
水库东南面,有两条通上大容山的漫长岭坑。右边是从原小大田村屯(已搬迁)、上旺种桐,而朱坡、洞圈田,直达良民、石等自然村落;左边是福基坑直上石寮屯。这两条巨大而长的岭坑,集雨面积极广。每逢大雨,暴发的山洪一泻数十里奔腾澎湃地到达水库,所以红江水库的储水量极为充足。
这个工程的实施建造,包括一条引水渠(红江干渠),两个水库:一个是红江水库,一个是彭山水库(彭山水库又是干渠中的一个大储水库);四条灌溉支渠,即东风支渠、桐心支渠、山心支渠和洛阳支渠。工程控制集雨面积39.85平方公里。两个水库平常总容量为1486万立方米。但多年来水量均达4085万立方米,靠溢洪处理。
干渠渠道总长65.9公里,其中引水灌溉21.7公里,“三面光”14.5公里,过水四个流量。渠道附属工程较多,途中共建有渡槽39座,总长3。36公里;凿山通隧洞52座,总长6.63公里。
水库和干渠有不少骨干工程,计有,红江水库沥青防诊斜墙土坝、彭山水库砌石拱坝、群英山2.86公里长隧洞的苗挖沟通,万龙高45米长125米大跨度双曲拱渡槽。在全玉林市的水利工程中,除大容山发电站的建造工程外,就算红江水库和红江渠道工程为最大了。
红江渠工程,可灌溉北市、蒲塘、高峰和沙塘四个乡镇农田用水,新增灌溉面积1.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万多亩,1979年即开始发挥灌溉效益。
此外,这个红江渠工程,还实行了综合利用,如发电站的建设。已经完成者,有红江水库发电站、和新安发电站,装机容量为600千瓦,年发电量为172万度,供广大农村用电照明,造福于群众,作用是很大的。
(二)人造长虹——万龙渡槽
万龙渡槽是一座单跨双曲拱空腹式渡槽。东北基脚建在狮子山边,西北基脚则建于白鸽山麓,主拱跨度120米,高45米,工程宏大。
张龙华工程师(本市龙安乡杨前村人,清华大学毕业)设计的总图式是这样的;渡槽从狮子山至白鸽山,中间横跨万龙江,最高点凌空45米,短比1/6,拱轴悬链线M=2.24,拱筋三条,高1.7米,宽矢跨比1/24.2,拱波矢跨比1/3,厚为30厘米。拱座基础,进口挖深15米,出口挖深18米,均达弱凤化花岗岩。腹拱采用无筋板拱,跨径8.1米,宽4米,矢跨比1/5,厚度30厘米。腹拱立柱采用简单排架,空心砖填混凝土及现浇素混凝土两种形式。主柱断面80×120米,立柱高17米,槽身过水断面2×1.7米,槽底微弯板2米,矢跨比1/2,板厚6厘米。墙采用空心工字砖翻筑,用五层钢性防水原料批荡。
在最初施工的时候,不少人看见这样宽阔而高大的渡槽工程,担心会发生事故,可是竞一帆风顺。从奠基日起,仅用了14个月时间,就胜利完成了这项巨大的工程。一座宏伟而壮观的渡槽,高高屹立,极似一条长虹悬挂在空中。过路的人,举头观看,都异口同声说:“新中国成立后,才有这样伟大的水利工程出现在人民的面前啊!”
1987年1月2日写于小平山
注:本文写于1987年初,文章写时洛阳尚没有从蒲塘镇析出。文中开建时间与市志写的不一致,特说明。
内容:牛府、阿候、小陳、瓜车黄七、淡泊以明志、兵佬、輝、牧马先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