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77年,刘少奇之子不被允许参加高考,他给邓小平写信:我不服气

0
分享至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以后,就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他决定把大学的招生当成工作的突破口,但当时由于“两个凡是”的影响,很多不合理的招生规定仍然没有得到改变。

7月19日,邓小平指示教育部准备召开一次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他对教育部负责人说,到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找一些敢说真话、有见解的、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是行政人员、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才华的教学人员来京参加座谈会。

8月4日,座谈会正式开始,邓小平亲自出席,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参会人员本以为像邓小平这样的高级领导人,能够在座谈会开始和结束时各来一次、讲几句话就很不错了。

但是出乎参会人员意料的是,4天的讨论,邓小平除了两次因为重要活动没有参加外,其余时间不仅每天准时到会,和大家一起离开,而且还亲自主持,大家在他的引导下,发言都活跃了起来。

8月6日,高考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忧虑地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

邓小平插话说:“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在坐的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被邓小平的话感染,他站起来发言:

大学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现行招生制度的弊端首先是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热爱文化、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一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反而占据了招生名额。

此语一出,举座皆惊,这是大家的心里话,但大家都不敢说,查全性替他们说出来了。

邓小平也很受触动,他对查全性说:“查教授,你说,你继续说下去。”

查全性继续说:

当前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一是埋没了人才;二是卡了工农兵子弟;三是助长了不正之风;四是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查全性还建议,从1977年起改进招生办法。大学招生名额不要下放到基层,改成由省、市、自治区掌握,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并要严防泄露试题。

查全性的发言结束后,得到了包括吴文俊、王大珩在内的很多老科学家的响应。

但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夕,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已经开过,招生依然沿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方针,文件也已经送到了邓小平的手中,也就是说,1977年按照老办法招生几乎已成定局。

邓小平于是问教育部长刘西尧:“今年改恐怕已经来不及了吧?”

查全性连忙插话说:“还来得及,今年的招生宁可晚两个月,不然又招20多万不合格的,浪费可就大了!”

刘西尧也说:“还来得及。”

最终邓小平拍板:“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恢复高考!”

8月18日,教育部上报了《关于推迟招生和新生开学时间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原计划高校和中专学校8月开始招生,11月中旬新生开学,但现在决定恢复高考,招生时间拟推迟到第四季度,新生于明年2月底前入学,推迟3个月。

邓小平看了报告以后,很快作出批示:

这是经过考虑,为了保证重点大学学生质量而商定的。拟同意。

对于各大高校招收新生的政治审查条件,邓小平也重新进行了规定,他说:“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8月21日,北京长安街沿途的高音喇叭里传出头条新闻:恢复高考。当时正在北京起重机厂当铆焊工的刘少奇之子刘源听说以后,发现报名的政审条件中不涉及出身,于是决定报考。

刘源出生于1951年,是刘少奇的孩子中年纪较小的一个,但刘少奇并没有因此而溺爱他。刘少奇给刘源制定了一个严格的“成长进度表”:9岁学会游泳,10岁学会骑自行车,13岁能够生活自理,15岁独立出门。

刘源上中学时,为了使他受到艰苦生活的锻炼,每逢暑假,刘少奇都安排他到部队锻炼。一开始,刘源出于新奇,很是高兴。可时间一长,就感觉到有些吃不消了。因为当时正赶上军队开展大比武,他被选为特等射手,编入尖子班,和战士们一样托着砖头练射击,顶着烈日练刺杀,累得腰酸背疼。

但刘少奇没有心软,他鼓励刘源克服困难,坚持锻炼。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教导下,刘源上中学期间坚持在部队过了3个暑假,军事技能颇有长进,还荣获了“特等射手”的称号。1966年国庆节阅兵时,刘源还成为了国旗护卫队中的一员,迈着标准的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1968年,刘源来到山西省山阴县白坊村插队,他刚到这里时身无分文,曾去卖血换钱。村里每人每天定粮一斤一两小米,刘源根本吃不饱,有时候实在是饿极了,就到山坡上捕田鼠果腹,去地里挖野菜充饥。尽管条件艰苦,但刘源干活却任劳任怨,他每天镢犁把,拉车辕,下地比别人早,收工比别人晚。渐渐地,刘源和村里的人打成了一片。

当时村里的乡亲也穷得揭不开锅,每天的工分才几毛钱,但大家都心疼刘源。在地头村口,经常有人偷偷地塞给刘源一条红薯一块馍,还有人曾在半夜里来敲他的窗,邀他同到家里喝碗糊糊汤。

1975年,刘源拉车滚到了沟里砸了腰,得了急性肾炎。当时山沟里缺医少药,刘源只好给周恩来写信,周恩来亲自指示调他回京治病。但刘源却没能马上走,因为村里家家排队挂号请他吃饭,谁家漏了都不行,就这样,刘源整整吃了20天!

刘源走的那天,全村百姓都站在村口为他送行,还有30多个小伙子簇拥着他翻山越岭,一直送到火车站。当列车启动时,刘源伏在窗口泪如泉涌,向他村里人大喊:“我要回来的!”

刘源回到北京后,在北京起重机厂当铆工。恢复高考的消息发布之时,刘少奇还未平反,刘源虽然发现报名的政审条件中不涉及出身,但还是对自己能否顺利参考有些担心。

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后,刘源的报名被厂组织部门退了回来,理由和出身没关系,而是“超龄”。

刘源对此很不服气,当年他26岁,年龄并不算大,而且高考对“老三届”的高中生都是放开的,其中肯定有不少学生比自己的年龄要大。

后来刘源曾这么回忆说:“当年高考报名,也不能说我本人有什么问题,就说我年龄不行。当时的环境中,不让我考,不会犯错误,让我考,就可能冒风险。”

刘源越想越气,最后决定直接给邓小平写信,请他帮忙。信是这么写的:

小平叔叔:
我是刘少奇的儿子刘源。我这几年从农村又到工厂,听说您恢复工作抓高考,很高兴,大家都很振奋。我想考大学,现在厂子里不让考,如果因为我父母的原因、我的出身不让我考,我很不服气,何况这个招生简章并没有这么讲。让我考我考不上,是我自己的事情,谁也不怨。

刘源把信写完以后,在信封上写上“中共中央邓小平副主席”,然后贴上4分钱的邮票,在他所住的永安里附近随便找了一个邮筒投了进去。

邓小平收到信后,马上给北京市委书记吴德作出指示:同意刘源参加高考。10多天以后,刘源终于顺利拿到了在北京市参加高考的考号。

刘源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第二志愿是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他的高考分数也很不错,两个学校的分数线都过了,但北大考虑到刘源身份特殊,最终没有录取他。

在北京师范学院内部,关于录不录取刘源也有很大的争论,最后学院革委会副主任崔耀先想了一个办法,他看完刘源的档案后说:“这个学生在农村插队,是因为肾炎被退回北京养病的。这个身体呀,能过关吗?得让他去医院复查。身体行的话,没有理由不让他上吧?”

就这样,学院将刘源的“政治问题”变成了“体质问题”,并专门为他在同仁医院安排了一场体检。幸运的是,刘源顺利地通过了体检,终于在1978年3月8日进入北京师范学院就读。

1980年,中央正式为刘少奇平反,此时刘源的大学生活已经持续了大约800天。此时北大专门派了一位老师找到刘源说:“你还想上北大吗?这是你原来报考的大学。当时没收,确实不对,现在也许可以补救一下吧。原来你报的哲学,现在上的历史,你愿意上哲学还是历史?”

但刘源最终没有选择转校,因为他对北京师范学院一直心怀感激。

起点公平的高考,让刘源的命运曲线重新划出上升的轨迹,多年以后,已成为解放军上将的刘源在回忆高考时说:“恢复高考决策的英明和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它挽救了这么多人。”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帝哥说史
帝哥说史
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
1282文章数 153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