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广阔的新疆土地上,牧民们又欢欣鼓舞,又忧心忡忡。
嚣张已久的“巴爷”被一个个地抓走了,牧民们还终于分得了属于自己的牛羊。但是一些恶霸正在磨刀霍霍,要对他们的大恩人不利。
此时,正准备去巡视牧区情况的王震,看到警卫员捏着一个袋子,神色匆匆地赶来。
“说了不要担心不要担心,那群土匪能把我怎么……”
王震毫不在意地大手一挥,警卫员更着急了:“不是那些闹事的,是中央!”
听是中央来的文件,王震急忙打开,里面的内容却让他傻了眼:这是一封调令,他被免去了现在的职务,并且还要立刻回北京。
新疆的改革正是关键阶段,现在离开,岂不是功亏一篑!
带着满腔疑问,王震回到北京,谁知道他最敬爱的毛主席,给了他当头一喝:你这是坏了中央的大事!
利民的好事怎么就变成了坏事?这让王震很委屈,还实在摸不着头脑。
二次长征“急先锋”
1944年年底,此时的敌寇日本,已经快成为了强弩之末,眼看着胜利在望,主席高瞻远瞩,计划深入华南地区,给日寇来一个沉重打击。
可华南地区的形势并不简单,这里除了有日寇侵略,还是国民党的老巢。
老蒋本就对我党有很重的提防心,若是要成功完成计划,不止要清扫沿途日寇,还需要时刻提防着国民党的攻击。
此行路程遥远,且凶险异常,毛主席在部队领导的选择上犯了难。此时一位将领风风火火地闯入营帐,一开口将毛主席都震了三震:“主席,这次你一定要派我去!”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蓄着浓胡的“胡子将军”王震。看到他,主席顿时想起十多年前的事情来。
在第四次“反围剿”成功后, 我军于1933年的5月份,在株洲的九渡冲附近,发动了一次追击战。
此时的王震,已经在先前的实战经验中,将朱德总结的“十六字诀”,运用得出神入化,他带领部队大举迂回,抢占高地,将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举歼灭敌军五百余人,俘获了上千名敌军。
虽然现在鲜少有人知晓这次九渡冲大捷,但在当时,红八军传来的捷报,大大提升了我军士气,被湘赣军委赞扬为“湘赣的空前胜利。”
组织看到了这位当机立断的年轻人,并且有意栽培,很快,王震成为了红八军的代理军长。
若说这次是崭露头角,那长征路上就可谓是一战成名。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王震带领先锋团队一路冲锋,密密麻麻的敌军包围,被一道疾速闪电划开口子。
九千人的队伍,如有神助般,生生打出九万人的气势,在部队最前方的王震更是以一敌百,冲出一条生路。
敌军的封锁是严密的,王震的破局是迅猛的。任弼时后来都在会议上总结说:“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师,王震同志立的是头功。”
毛主席看着这个过了十几年,依然不减当年锐气的胡子将军,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背:“不要着急,那边没有根据地,你一支军队要面临两重危险,还没有根据地,也没有援军。这次的任务太过凶险,九死一生,也许你也会丧命,这可得想好了。”
“早就想好了,主席,我这条命就是咱们党,咱们人民的。国党封锁的时候就有心理准备,这回是为打那群贼寇,那我更不怕了。”
于是,王震带着决心和满腔热血,率领着五千余人出发了,一路疾行至同蒲铁路边,最危险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冬日的夜色掩护下,王震带领部队奔上了铁路,忽然,一阵刺眼的灯光闪过,一辆铁甲车正向他们驶来——还是被日军发现了!
王震当即举起手枪进行指挥。他其实早就领略过日军的残暴,知道想要对抗这群敌人,一定要讲究方法,更要坚定信念,不能退缩。
王震带领部队猛烈攻击,将深夜的刺骨寒风与敌军一并击退,随即一鼓作气,经过了十几天,就行进到河南境内。
第一关已经闯过了,毛主席看着发来的捷报,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一点,还跟身边人感叹:“还真得是他王胡子!”
不过连王震也没想到,这次的任务会如此繁重,他带领着五千人,总共突破了一百多道封锁线,进行了大大小小三百余场作战,才算是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等到1946年重新返回延安的时候,毛主席激动地握着王震的手:“王震同志,这两年多受苦了!你可是给党给百姓们,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
战士们也情绪高涨,跟毛主席讲述了这一路上的惊心动魄,还有王震是如何奋勇当先,在行军指挥上大搞创造的。
枪镐并用“带头人”
关于王震的创造性,毛主席可是早有发现:这王震可不止是个猛将,在行军上极为灵活地运用了游击战术,在搞建设上,也颇有敢于突破,不惧未知的魄力。
若说让人耳熟能详的红歌,《南泥湾》绝对排得上号:“如今的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为这份美景立功的,就是生产模范359旅,也就是王震带领的队伍。
1941年,好不容易在抗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民党又发动皖南事变,这回的严密封锁不是要封锁我军士兵,而是封锁住了后勤。
弹尽粮绝,没有后勤力量,何谈继续作战,王震此时满腹忧愁,带领359旅,踏进了南泥湾这片荒芜的土地。
“同志们,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囤田。”王震在巡视过之后,给部队下了这么一个指令。
士兵们有些不乐意:“我们出来拿着枪,不就是为了打仗的吗?现在去种地,这不是在浪费吗?”
一时间,大家纷纷响应,也有人表示:缺粮食我们去跟百姓们买就是了,现在正是应该练兵的时候,怎么能懈怠?
王震听着乌泱泱的讨论声停下来,才发话:“谁说让你们光种地,不打仗的?我们枪和镐头都要拿。”
众人一听,更不乐意了。与笑呵呵的毛主席不同,王震最大的特点就是雷厉风行。
不说多的,王震将东西准备好就开始干了起来。
战士们一看,将领二话不说埋头苦干,于是也都纷纷拿起镐头。
大家大多是农民出身,干起活来上手也快,很快,他们发现一个问题:这南泥湾的土地明明很是肥沃,怎么现在如此荒凉!
慢慢的,大家开始在劳作出找到了乐趣,锄草、种地、捡木材,造房屋……
这时大家才体会出来王震的深意来:这南泥湾是块宝地,若是用好了,就成了我军的粮仓和休息基地,这对行军打仗可是极为重要。
战士里也有一些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不熟悉这里的耕种方式,王震就去找了当地的农民,让他们来做战士们的老师。
王震深入群众,也敢于大刀阔斧搞创造,这些让南泥湾焕然一新,跃然成为陕北江南,但也因为这些,让他在新疆犯了错误。
建设新疆“实干家”
1949年,各地的解放工作开始陆续进行,新疆则成了一个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毛主席的目光逡巡一圈,最后落在了王震的身上:毕竟这员猛将名声在外,还创造了“陕北江南”南泥湾,正好能解决新疆的两大难题。
王震自然是当仁不让,还说:我就应该到最困难的地方去。
这一年的5月,嚣张多年的马家军终于被打得七零八落,再无还手余地,王震带领部队翻越祁连山,将溃散逃跑的敌军一举歼灭,从此,红星红旗长久地飘扬在了新疆的土地上。
在南泥湾的经验,让王震熟门熟路地开始搞起生产,无论是荒漠,还是盐碱地,在他的带领下,都变成了可以耕种的农田。兴修水渠公路、出资建造学校……新疆的焕然一新肉眼可见。
同时,王震还进行了土地改革,将新疆残余的农奴制度彻底击碎,农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土地,都念叨着听说共产党好,这下看见了,是真的在为我们百姓着想啊!
就在土地改革成功进行了之后,王震发现了一个问题:新疆还有着大量的畜牧业,牧区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一成多。
可是,这里的畜牧业被“巴依老爷”们把持着,牧民不说没有自己的牛羊,连帮人放牧,都没有报酬,巴爷们将他们奴役起来,牧民们也毫无办法。
这种情况王震哪里受得了!
他立即向上反映,进行牧区改革。新疆分区也是苦巴爷久矣,自然是答应,于是拟了一份文件要向中央请示。
但急先锋在改革上也很急。不等批示下来,他就着手开始在牧区进行实践。
这么一改,老百姓们拍手称快,他们终于不再受人压迫,不用被当作免费劳力,不用上交繁重的赋税,就连农田也不会遭受侵扰。
王震因此受到了一些人的攻击,但他不怕——他也从来就没有怕过什么。
就在王震打算抗着压力,也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时候,中央调令下来了,说是免去他的职务,并要求他即刻回京。
“你这是坏了中央的大事!”毛主席显然十分着急,他确认王震毫发无损后,才跟他细细道来。
原来,并不是不能牧场改革,而是这个步子迈得太大。一旦新疆开始了牧区改革,其他地区势必要跟着来。
土地改革尚且有些事情需要料理,更不用说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么一改,就给了有心之人可乘之机,他们趁机挑起动乱,还将矛头对准我党,这不利于团结,更会危及到我党对于各民族的团结和解放。
应该徐徐图之,这样才能够让局势不至于出现动乱。
但经过十几年相处,毛主席自然知道王震是好意,所以他说:“你的错误其实就是十个指头里的一个小拇指,做事不能太过于简单直接,只能说不适合少数民族地区。”
王震明白主席的意思,却在之后的工作中又积劳成疾,很快就病倒了。
主席亲自过问了病情,发现在国内无法治疗后,赶快让人将王震转到了苏联。
待到病好回国后,毛主席找到他,来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这下王震终于彻底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并且在1954年,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铁道兵司令,不久之后,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远在北京的王震,心里却装着新疆,他经常跟邓公写信:“新疆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新疆人民从前生活辛苦,我想,总该是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这份牵挂让新疆人民无不为之动容,在1993年,王震将军病逝的时候,新疆人民都自发地为他哀悼,而王震将军的骨灰,也按照他的遗愿,撒在了新疆的天山上。
一生奋勇当先,数次突出重围,保家卫国的急先锋,最终在天山上,与各族人民一起,守护着这片祖国的广袤疆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