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作为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之一,对于生物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失去了水,生物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生物的生存发展也都伴随着水的演变。从人类文明发展来看,最原始的人类文明全部都是依靠水域发展起来的;古代的众多城池选择也都以水为根本。因此,几乎所有国家文明发展的源头都在淡水流域旁边,而对于我国来讲,这条水域自然就是黄河了。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在全球河流排名中也位居前列。也许在当下不少人的心中,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好像比黄河对我们的意义更大,简单地从经济发展布局来看就不难看出。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虽然黄河现在看来没有长江重要,但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黄河的重要程度显然要高于长江,黄河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地位也更高。要不然不可能将黄河成为母亲河的。毕竟我们最初的耕种文明其实都是在黄河流域建立的。
提到黄河,人们除了会直接想到母亲河以外,“黄”这个字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它名字的主要由来。众所周知,黄河有着巨大的含沙量,完全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就是说明黄河在流淌的过程中,其水流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那么按照常规思维来看的话,随着黄河东入渤海,这些泥沙自然也就进入了渤海。而渤海作为海显然不会时刻像黄河那样保持激流勇进的状态,渤海的水也并不是黄色的。那么黄河携带而来的这些泥沙都到哪里去了呢?如果是进入了渤海,那么渤海为什么还没有被填平呢?要知道,黄河的寿命可是十分悠久的,它携带泥沙的历史完全可以追溯数万年。
首先我们能够明确一点的是,黄河所携带的泥沙确实都进入了渤海。而渤海之所以没如同黄河那般黄,是因为在其平静的状态下,这些泥沙都沉淀了下去,并没有在水流中。毕竟泥沙的可溶性是十分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尽管黄河向渤海输送了数万年的泥沙,它依然清澈如故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黄河固然没有填平渤海,但它填平的面积其实早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渤海。在黄河下游阶段,早已经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而这些地上河所覆盖的长度是远超渤海的。其实不仅是地上河,如今我国四大平原之一的华北平原就是被黄河“填平”而来的。也就是说渤海其实早已经被填平了绝大部分了。那么未来渤海究竟有没有可能被黄河填平呢?
答案是有可能的。毕竟位于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想要彻底治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黄河依然会很黄,那么到如入海口所沉淀下来的泥沙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多。其实如今的渤海与古代的渤海相比,早已经有所缩小。而人们之所以没有发现或者说是察觉到,是因为任何自然地形的改变大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依然大量时间逐渐累计起来的。而人类的寿命与这些地形形成的漫长时间相比,过于短暂,从而难以直观地让人进行察觉,只能通过历史遗迹进行发现。
而且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随着渤海的逐渐远离,我国内陆地区的气候也会进一步恶劣。众所周知,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最宜人的存在,主要就是因为靠海,有大量水源参与水循环进行调节的原因。而随着水源的远离,气候调节能力降低,那么随之迎来的自然就是气候恶化了。
当然了,水源并不是唯一对气候有调节作用的,森林等同样拥有。而我们现在要做的除了保护既有环境以外,也要尽可能地对人类以外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尤其是类似于黄土高原这种恶劣环境的存在,其修复更加重要。人类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们不可能脱离大自然而独自存在,保护大自然,恢复生态环境,既是对我们自身的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
黄河“填平”了一座海?中国有现在的国土是要感谢它的黄河含沙量之大,为何没有填平渤海,却填平了华北平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