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史是贯穿着救亡图存和波澜壮阔革命的一段历史,在这段岁月里,无数英雄先烈挥洒鲜血与汗水,才铺就了新中国崭新的未来。而在这其中,就有一个人,他只是上海一户贫困农民家的孩子,甚至4岁时父母双亡,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凭借对祖国朴素的爱和热血,毅然决然走上战场,最终成长为新中国领导班子的一员,甚至被称为“新中国大掌柜”。
他就是29岁入常委,44岁成为新中国副总理的陈云。他的一生足以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来概括:“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那么在他的一生中,究竟经历了些什么?这位新中国的大掌柜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少年时期的陈云
陈云生于1905年,那时腐朽的清政府已然奄奄一息,各国列强在中华大地强取豪夺,民不聊生,因而陈云出生时,家庭非常贫困。祸不单行,陈云两岁时父亲离世,4岁时母亲也撒手人寰,当时懵懵懂懂送别母亲的幼年陈云只好跟随舅舅生活。好在舅舅并不是刻薄之人,虽然舅舅家境也不算好,但也保证了他的衣食住行,还曾花钱让他上学读书习字,一定程度上陈云后来的青云直上,全靠舅舅的养育之恩。
高小毕业后,舅舅家实在无钱继续供应他的学业,陈云便四处求职,最终辗转来到了上海商务印书馆,成为了这家至今仍然在运行的老字号印书馆的学徒。由于当时革命思想在中华大地上逐渐燎原,在这里陈云也接受到了许多的进步思想,并为他后续加入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25年,年仅20岁的陈云组织并领导了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实现圆满胜利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长期的地下党情报工作。到了1930年,陈云便被推选为了中央候补委员,这一年他仅仅25岁,由此可见他的能力实在是出众。
二、战火硝烟铁血成长
1934年,陈云正式担任红5军团指导员,他们当时面临的最大一场战役就是湘江之战。由于13师需要运送相对沉重的武器辎重,没能跟上大部队,在湘江边踌躇不前,但是追兵将至,整个13师都陷入了被动局面,错走一步,就有可能让整个师全军覆没。
而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陈云发出呼吁:“大家不要犹豫,赶快过江,毛主席曾让我代行军政大权,听我的,速速渡江!”就是在这样的鼓舞之下,13师一鼓作气赶在敌人包围圈展开前渡过了湘江,但后面的红34师则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晚了两个时辰,红34师最终几乎无人生还。
此后,陈云还在上级的指示之下先后参加了多次大型战役,功勋卓然,足可以见老一辈革命家对于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也没有功成身退,而是继续为国效力,44岁那年,正式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
三、艰苦朴素的“新中国大掌柜”陈云
1949年进京,陈云在北京市西城区的老房子足足住了30年,由于年久失修,墙皮脱落、漏雨等都是家常便饭,当时的行政机关部门提出要大修,但遭到陈云拒绝,理由是“房子大修要花许多钱,只要不漏雨就行了。”后来几次后勤部门都曾提出要为陈云的老房子进行修缮,都被他以“不影响办公”、“没必要”等理由搪塞过去了。
直到后来,由于唐山大地震影响到北京,陈云的办公室南墙被震出了一道长长的裂缝,最终在多方动员后,陈云依然拒绝修房,最终勉强同意搬入中南海居住,但依然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中南海的房子不许重新装修,直到他去世,那间房子依然如旧。甚至陈云的厨师都吐槽过,说首长只吃家常菜,自己的技术都得不到提升。
就是这样的陈云,在解放战争边区和新中国成立后,长年掌握国家的财经权力却毫无觊觎之心,在国家经济金融的核心岗位上工作几十年,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陈云去世后,陈云仅有每月1336元的工资,以及不到2万元的稿费,而这就是陈云同志所有的积蓄,令人感叹。
结语:陈云同志是新中国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大地的人民,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没有落下,他的儿子陈元,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女儿陈伟兰则当选全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也算是教子有方。我们当代人依然要缅怀陈云同志的丰功伟绩,将他不朽的精神和崇高的风范传递下去,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