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印反击战前夕,我军内部出现严重分歧,刘伯承用三句话镇住场子

0
分享至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2年10月,由于印度在边境地区的不断挑衅,中印双方剑拔弩张,战争的铁幕仿佛随时都会落下,基于这种情况,全军上下的主战之声朗朗,几乎全体国人都想同这些不知好歹的印度人决一死战。

然,出于全局考虑,党中央和毛主席却还是觉得应以谈判解决问题,为此周总理曾几次三番的向印方提出和谈邀请,希望不动兵戈妥善处理分歧,只是令世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面对中国主张和平的态度,印方居然蹬鼻子上脸,认为我们软弱可欺,相继加大了挑衅力度。

如此行径,士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乎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决定快速下达,毛主席亦是叫来了全部的高级将领,于中南海会议室内商讨起了开战后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

可奇怪的是,明明之前主战派占了大多数,真到了关键时候主和派却占了上风,还是直到刘伯承元帅愤然开口,这才用三句话化解了众将的分歧,并且他的主张还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刘伯承到底说了什么,这场战争又为何非打不可呢?

战争起因

当然了,此事错综复杂,诸位若想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我们便不得不从这场战争的起因开始说起。

对印自卫反击战,光听名字就知道,战争的开端是为印方,是他们主动挑起的这场争端,至于他们为何要弃和平于不顾,大体原因有三,首当其冲的便是英国的阴谋。

自从1849年,印度彻底沦为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后,英国在南亚及周边地区的手段就从未停下,先是肃清缅甸、斯里兰卡,随后剿灭孟加拉、旁遮普,待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后,他们甚至还将矛头对准了清政府,打算来一个两面夹击,对中国西藏下手。

支那

在我国之中,西藏的地理位置一直不太显眼,仅仅是一个西陲的偏远省份罢了,可纵观全局,在整个欧亚大陆上,西藏的优势却是无比巨大,西可以进军印度,东可以居高临下入侵中原腹地,向南可以俯瞰东南亚,向北亦是能够图谋新疆西域。

西藏的战略意义可见一斑,于是乎就在英国安抚好后方后,眼见大清势弱,1903年,一场侵略战争随之开始,两千余名英军直奔拉萨而去,西藏人民虽然奋起反抗,却终究抵不过列强的火炮步枪,而清政府呢?眼见领土被夺,腐朽的王朝统治者竟选择了视而不见,不出兵、不声讨,只是签署了一份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就将西藏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英国。

自此,西藏彻底并入了英国的控制范围,当然,只是控制而已,主权却依旧在我国手里,这英国人怎么会答应呢?所以,为了彻彻底底的将西藏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英吉利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又是大肆驱逐西藏境内的汉人,又是煽动、哄骗民众,企图让他们主动选择独立。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在藏族同胞眼中,糖衣炮弹、威逼利诱,远远比不过家园沦丧的彻骨仇恨,他们一直在反抗,一直在斗争,这才延缓了英国强占西藏的脚步,这才让对方只能退而求其次,仅仅在地图上非法划走了西藏边缘的90000余平方公里土地,将其并入了印度版图。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对于这条线,包括新中国在内,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过,但印方却不然,这倒也能理解,白捡的土地谁不要?谁不要谁就是傻子,可问题是,英国是中国的敌人,同样也是印度的敌人,他们在印度次大陆上足足剥削了近百年,这份仇恨理应没齿难忘,怎么可以为了占便宜,就承认了侵略者的正统地位呢?

这是其一,其二则是尼赫鲁本人的问题,自打印度独立后,尼赫鲁的人生瞬间达到高潮,自诩第三世界头号强国总理的他十分张狂,拳打不丹、尼泊尔、脚踢巴基斯坦、锡金,仿佛在亚洲这一左一右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外加之西方世界的捧杀,这位曾经的开国英雄很快便化身恶龙,学起了帝国主义的那一套,妄图称霸周边。

而印度称霸亚洲,刚刚崛起的新中国自然是最大的阻碍,所以尼赫鲁便企图借着西藏问题打服中国,进而让中国亦对印度俯首称臣。

这其三就是美苏的“功劳了”,美国与新中国一直不对付,与印度一直“眉来眼去”此事世人皆知,他们帮助印度对付中国可以理解,那苏联老大哥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此前的友好早已成了过去式,自打五十年代末起,中苏关系便彻底破裂,以至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没了中国的支持,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压力瞬间增大,与美国的冷战也逐步陷入劣势,故而,当下他们急需一个新的“话事人”,而狂妄的印度正是最佳的人选。

在苏联看来,只要拿下了印度,那他们就有了同美国一决高下的资本,与称霸比起来,意识形态的分歧根本不算什么,因此自打中印之间爆发摩擦后,苏联便从未停下过对印度的支援,从声援到现今支援都是如此。

美苏两极都选择支持自己,当然了,这也就是印度敢于挑战中国的最主要原因。

挑衅、冲突、态度

既有“历史依据”,又有大国支持,还有一个好战的领袖,而战争也就这样一点点的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1959年的“朗久事件”,印度派兵大肆入侵中国领土,打死打伤多名解放军战士和无辜平民,随后是“空喀山口事件”,印军悍然出击,与我边防部队爆发激烈冲突,导致我军战士一死多重伤。

闻听此消息后,举国上下无不震怒,老百姓们的意见很统一,那就是兵发西南,狠狠教训一下这群侵略者,可党中央和毛主席却陷入了沉思,他们不得不从大局考虑,思考一旦开战会对新中国造成何种影响。

思来想去之下,国家还是选择了隐忍,党中央派出了周总理亲自前去会见尼赫鲁,希望能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料,尼赫鲁政府却吃硬不吃软,一听说中国想要和谈,直接便认定我们软弱可欺,不仅拒绝了周总理的一番好意,甚至还变本加厉的做出了诸多挑衅之举。

1962年9月,在尼赫鲁的授意下,“择绕桥事件”爆发,印军趁着深夜对我边防阵地展开了偷袭,激战持续了半月有余,最终导致我军十二人受伤,十一人牺牲。

好,既然你给脸不要脸,那我们就用真刀真枪说话,愤慨异常的毛主席立刻召开了中央会议,并调兵遣将,叫来了正在休假的开国中将张国华,准备让他挂帅,向印度侵略者正式宣战。

会议很快开始,然,就像开篇时说的那样,真到了开战之时,众将领却齐齐陷入了犹豫,甚至涌现出了不少主和派,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倒不是大家伙怕了,完全是敌人的纸面实力太过强大。

据战前打探的情报显示,本次入侵作战,印军派出的乃是整个印度最精锐的部队,即王牌第七旅,这个第七旅可不一般,不光是出了名的骁勇善战,武器装备也远远优于我军,在美苏两国的军事援助下,第七旅上下全员配备了自动化步枪、新型美式迫击炮,其他的各种重炮更是要多少有多少,反观我军呢?简直落后印军一个时代,重武器亦是少得可怜。

因此,在战前分析上,众将领们都将印军的作战水平视为了国民党王牌部队的水准,如果是老一辈战士与他们对战,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现在是1962年,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大多退伍,前去与印军作战的都是没见过血的“新兵蛋子”,这让将帅们如何能放心呢?

再有,抗美援朝战争才刚刚过去不到十年,国内的天灾人祸源源不断,建设还来不及呢,如果这时爆发战争,小规模冲突还好,一旦演变成大规模战争,那中国的经济又会倒退十年,再想追英赶美难度可就大了。

综合考虑之下,这才会出现那么多的主和派,但很显然他们说了都不算,真正掌握决定权的人还未开口,共有两人,那就是刘伯承元帅和张国华将军。

三句话流传至今

看着台下众人议论纷纷,张国华将军率先开了口,他说了两句话,一是“此战事关国威,必须要打!”,二是“我们打的就是精锐、王牌,必须灭掉印第七旅,搓搓他们的锐气!”

闻言,大多数主和派都闭上了嘴,却仍有几名高级将领想要发表意见,想要阐明利害,可还没等他们说话,刘伯承元帅便发话了,他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青藏高原的作战难度是大,可却并非没有胜算。

一听军神开口,台下众将这才安静,看到时候差不多了,毛主席亦是站了出来,表示既然刘伯承、张国华两位主将说要打,那就打,大不了重新来过!

毛、刘、张三人显然都是强硬的主战派,他们都决定了,自然没人再敢提反对意见,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卫反击战迅速展开,10月17日,全军开拔,张国华挂帅指挥,刘伯承参谋督战,精兵强将快速驶向战场,可刚一到地方,战士们便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正面作战对我军不利,山路狭窄大兵团施展不开,印军完全可以守在隘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该怎么办才好呢?

张国华显然也没有太好的主意,所幸就在这时,刘伯承元帅给出了建议,即“有水就有路,沿着水流走,来一手天降奇兵!”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两线作战,一路正面对敌,另一路沿着水流开赴锡金,从敌人的后方突然袭击!

果不其然,刘伯承的策略是正确的,当中印两军正在边境激战正酣之际,一股精锐部队如同天降一般,从锡金方向杀入战场,直接就将印军打了个人仰马翻,最终只能含恨撤回印度本土。

此战过后,第七旅几乎被全歼,战线也被推到了敌人境内,首战告捷我军从上到下都无比兴奋,大家伙载歌载舞庆祝着胜利,唯有刘伯承元帅神情严肃,看着士气逐渐放松,他直接用一句话喝醒了众将领,他说:

“不要轻敌,骄兵必败,印度人打了败仗,肯定会寻求反击,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严阵以待、乘胜追击!”

此话一出,包括张国华在内,全体官兵都醒了过来,严肃的准备起了第二次战役,果然,和刘伯承预想的一样,短短几天后印军便卷土重来,再度派遣出了一支精锐旅团,以蛇形队列向我军发起了进攻。

所幸刘伯承早有预料,这才提前想出了应对之法,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斩蛇行动”,即全军分三段出击,一路在正面应敌,一路绕后切断敌人的退路,最后一路趁战事燃起直插中军,将印军的队伍拦腰截断。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刘伯承的战术效果显而易见,印军再次被全线击溃,而我军亦是乘胜追击,一路向西推进,甚至一小股部队还打到了印度首都新德里,将一场由印度发起的侵略战争,硬生生打成了首都保卫战。

仅仅历时32天,我军便战胜了敌人,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尼赫鲁“请”到了谈判桌前,此役刘伯承元帅的战略战术功不可没,他的三句话亦是流传至今,一直指导着解放军前进,尤其是“骄兵必败”这四个字,更是成为了我军的指导思想,即便如今国富民强,即便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强马壮,从上至下所有人都时刻谨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一见历史
一见历史
一见历史便倾心
514文章数 26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