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22年,穿着简陋的他们,为新中国造出了一把最锋利的倚天长剑

分享至

一、如果要研发,就要研发能把F-16打爆的飞机!

1981年8月,2艘美国海军航母“福莱斯特”号和“尼米兹”号进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东南方向的锡尔特湾(锡德拉湾),借“军事演习”之名向利比亚政府炫耀武力。

自从1973年以来锡尔特湾就是利比亚政府宣称的内海,美方此举毫无疑问就是挑衅。

8月19日,2架利比亚空军的苏制米格-22战斗机试图进入美国舰队演习区域,美军随即出动2架F-14“雄猫”战斗机拦截。

发现目标的利比亚战机率先开火,向美军F-14发射了2枚“环礁”导弹,但均未击中目标,而美军随即进行还击,发射“响尾蛇”导弹将2架利比亚战机击落。

实战结果证明,三代机无论是从性能还是武器装备上对二代机都具有碾压式的优势。

1981年底,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邹家华上书邓小平同志,建议空军开始研发新一代歼击机,也即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机。

很快小平同志亲自拍板:“新歼项目较为重要,前期投资5亿左右,目前花钱也不多,拟同意。”

当时西方国家陆续都已经研发和装备了自己的三代战斗机:美国空军的F-16“战隼”战斗机从1976年开始大批量生产,法国空军的“幻影-2000”战斗机于1978年3月首飞,到1981年底已经投入量产。

美国F-16战机

苏联空军则于1977年推出了苏-27“侧卫”战斗机,这种战机的性能远远超过作为苏联第一型三代战机的米格-23,足以与F-16匹敌。

而到了1980年代初期,中国空军战斗机的主要家底还是一代机歼-6,还有为数不多的二代机歼-7、歼-8。

当我们的战机设计思路还停留在高空高速的时候,西方国家的战斗机已经在实践低空高速突防的新空战理念了。

这就是当年中国空军高层说的“世界在起飞,中国却在等待”,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试飞员、空军特级飞行员的葛文墉将军于1982年访问法国,在试飞了幻影-2000之后直截了当地评价道:

“如果将来和他们的飞机对抗,除非是人家犯了错误,否则我们绝对不可能把他们打下来。”

对为了新中国的空军事业奋斗了半辈子的老将军来说令人心酸的事实是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太大了,当我们的飞行员还要用心算来确定飞机抵达时间的时候,人家已经完全计算机化了!

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当家人来说,这是鞭策,也是警钟!

法国幻影-2000战机

5亿元虽然看起来不多,但1981年新中国的财政收入一共才1175亿元,如果专门挤出5亿元研发三代机,就意味着其他部门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1982年2月,北京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82年5月改为航空部)组织了一次高度机密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确定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方案。

根据上级的意图,新型歼击机在性能上要强于苏联的米格-23和中国现有的歼-8,争取向美国的F-16看齐。

当时参加会议的主要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和南昌的洪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50所),提供给空军方面论证和考量的方案包括601所的歼-13方案和650所的歼-6改方案。

作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的副所长、总设计师,同时还兼任歼-7III型歼击机总设计师的宋文骢,在列席会议之前收到的通知只不过是“给这次讨论会当当参谋,提提意见”。

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第一次会议后三机部的领导临时找到他,询问成飞是不是也有备选的设计方案。

他本是无心之问,却问在了宋文骢的心坎上。

宋文骢在讨论会上

1981年,宋文骢领导的成飞设计所确实也在考虑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方案,并有了初步的结果,只不过他因为没收到正式通知所以没有做充分准备。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中国国防工业的作风!宋文骢临时向兄弟单位借了几张透明胶片和绘图工具,又熬个通宵,把一些重要图形、曲线和参数画在胶片上。

在第二天的补充讨论会上,上级给他的汇报时间只有15分钟,但谁也没想到,这15分钟却影响了中国航空军工业后30年的发展轨迹。

宋文骢的切入点十分现实,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机型和601、650的方案比较,而是谈起了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

按照中国空军方面的研判,以三代机为主体的“超视距空战”将成为未来空战的主要模式,为此中国的新型歼击机必须具备全新的技术能力,包括中距拦射、电子对抗等等。

歼13在布局和装备上向F-16看齐,实际上就是F-16的仿制品,不具备战胜F-16的能力。

而宋文骢的雄心壮志是:我们的三代机和F-16打个平手有什么用?如果下定决心搞研发,就要研发能够把F-16打爆的飞机!

随后,他拿出了一张采用鸭式布局的新型歼击机透明胶片,这一新设计和他的霸气观点一下子抓住了在场所有空军高层的心:

宋文骢和他手中的概念模型

宋文骢提出的鸭式布局方案在技术上领先于F-16的常规布局,当时只有瑞典在研发的JAS“雷电”战机采用了这一先进布局,可以说技术上难度不小,但这也是超越F-16的唯一途径。

惊叹之后,在场的技术专家们议论纷纷:611所的方案采用的是静不稳定设计,虽然能够使飞机的机动性大大提高,但对于气动布局、飞控系统有着极高的要求,这种设计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

就算是美国和苏联的三代机,当时也只不过把静稳定性做到零,而他宋文骢却要把静稳定性做到负数。

既然没有先例,研发、生产、试飞和成军就一定有风险。

但空军的当家人和宋文骢有一样的雄心壮志:新中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哪一样不是从一片空白开始的?

1984年2月,611所的鸭式布局方案被确定为新型歼击机的最终方案,1986年7月14日,根据国防科工委的任命书,宋文骢开始担任代号为“10号工程”的新型战机总设计师。

二、“不要指望外国人会帮助我们!”

1930年3月26日,宋文骢出生于云南昆明,在他7岁时抗日战争爆发,随着战线逐渐西移,到他8岁时日寇的飞机已经开始轰炸昆明。

被日军轰炸后的昆明市区

抗日战争是一次深重的灾难,它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道理,激励了许多有志气的中国年轻人发愤图强,学习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报效祖国。

比如后来成为新中国核潜艇“四大总师”之一的黄旭华先生,就是因为目睹敌机轰炸中国而立志走上学习航空之路。

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宋文骢隔三差五地被大人带着躲避鬼子飞机的轰炸,日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鬼子的飞机在天上飞,凭什么他们能轰炸我们,但我们打不到这些畜牲!宋文骢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也要去开飞机,打这帮日本鬼子!

19岁那年,宋文骢秘密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云南民主青年同盟”,不久之后解放军进军大西南,他就参加了二野,并当了人民解放军的侦察员,由于他文化水平高,不久之后又调到云南军区情报处。

1950年,新生的人民解放军空军扩大规模,在全军招募有一定文化的人才,宋文骢抓住机会,不远万里从昆明来到长春的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空军地勤机械师。

尽管没有如愿以偿地成为战机飞行员,但只要每天能看到、能摸到心爱的飞机,宋文骢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时候朝鲜战场的空战正在激烈进行,大批苏制飞机随着苏联飞行员进入中国东北,宋文骢的任务就是修理苏联制造的米格-15战斗机。

年轻时的宋文骢

这种喷气式飞机是苏联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第一代喷气式主力战机,其性能和美国空军装备的F-86“军刀”式战斗机不相上下,在朝鲜战争中,英勇的志愿军空军和苏联空军一道,用米格-15打出了一条令美军飞行员闻之色变的“米格走廊”。

宋文骢一边维修,一边细细地揣摩米格-15的设计思路,有一次,他从飞机肚子里出来后刚好碰到同单位的苏联机械师车尔尼雪夫,下意识地说了一句:“你们的飞机不好。”

车尔尼雪夫很惊讶地问道:“为什么?”

宋文骢说:“你们设计飞机时,就不考虑维修是否方便吗?”

车尔尼雪夫一愣,随即哈哈一笑,拍拍宋文骢的肩膀说:“宋,以后你就是中国的飞机设计师!”

果然被这位苏联机械师言中,1954年8月,宋文骢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深造,4年后就开始参与改型战斗机的设计。

成为歼-10总设计师这一年,宋文骢56岁,已经在战机设计这一行干了近30年。

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一代新型战机从研发到最终装备成军,少则十五六年,多则二十年,更何况研发歼-10困难重重。

有人甚至不客气地问他:“老宋,你看你能活着看到飞机上天吗?”

宋文骢坚定地说:“做不做得成我说了不算,但我可以肯定手下培养的人才定能成长,到时候我老宋不在了,还有更高明的人接着干。”

宋文骢向刘华清将军展示歼-10模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