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正在守墓的李开田,收到来自上海的信件,请他和他聋哑的妻子去上海,和上海的正厅级干部一起居住。
一开始他感到非常惊讶,不知道居住在沂蒙山区大半辈子的自己,怎么和上海的“大官”扯上了关系。
一番询问下,才知道原来是十几年前自己和妻子因为善心偶然救下的一名八路。
当年因为他受伤在机缘巧合下,李开田和妻子救下了他的命,伤好后他就去寻找部队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消息,没想再次得到消息就成了厅级干部。
李开田赶忙回家和他妻子明德英分享这个喜讯,明德英也很高兴,即使说不出来话她也高兴的一直在比划。
但可惜的是因为她身体承受不了路途遥远,最终只有李开田独自踏上去往上海的火车。
一下火车一个高大的男人就把他抱住,嘴里还说着着“爹,娘的身体还好吗?”,他定睛一看那名八路的脸上早已褪去稚嫩,变得成熟且干练。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恩情能让一位厅级干部记这么久,还心甘情愿地称呼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为爹娘?
恩重如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日本针对山东沂蒙山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行动,这是为期两个月的行动,该事件被称为“沂蒙山区大扫荡”。
在日军占领了山东地区后,他们针对沂蒙山区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这个地区是当时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曾经有许多抗日军民在那里进行抗日斗争。
这次扫荡,日军参加的军队估计有三万人之多,面对他们的进攻,抗日军民只能以游击方式作战。
在这个扫荡行动中,日军实行了所谓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
他们烧毁了当地的城市、乡村、建筑和粮食库存。
据历史记录,日军在这个扫荡行动中杀害了超过40,000人,其中包括无辜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军队士兵。此外,他们还对沂蒙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和掠夺,损失惨重。
庄新民作为一名卫生员,参加了突围行动。战斗异常激烈,他不幸身受重伤,与队伍失散后来到了横河村附近。因为身体状况欠佳,他陷入昏迷状态无法醒来。
这时,村口的李开田发现了身穿八路军装的庄新民,不顾日本侵略者们以往的恐吓,将他直接背回了家中。
尽管正在照顾孩子,但明德英没有因此而选择视而不见。当她看到丈夫背回一个满身是血的陌生人时,她并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或怨言。
相反,她迅速行动起来,帮助丈夫进行救援。他们合力将危在旦夕的庄新民放在了家里的炕上,用被子盖着藏起来。
没过多久一群日军闯进他们家里,大声叫喊是否看见有一个带血的人。
明德英指指嘴,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能说话,他们明白后也没有再多计较,但也把明德英他们家里剩余不多的粮食搜刮干净后,便往别处搜捕了。
当敌人走后,明德英赶忙把他从被子里扶出来,看见他满身的伤,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满眼心疼,连忙烧水为他清理擦拭身体,用草药为他疗伤。
为了保护庄新民不被敌人发现,夫妻二人冒着极大的风险,把庄新民藏在附近岩洞和村外沟壑内等不同地点。
在这过程中,明德英还用家里唯一的破棉被给庄新民盖好,让他能够安全地度过难关。终于等到日军全部撤离后,他们才顿时松了口气,直接在家里全心全意地照顾庄新民。
在那个年代即便是明德英他们两个,能养活自己和孩子都难,更别说还有一个伤势严重的庄新民。
但他们还是把家里稍微有点营养的东西全给庄新民吃了,只为能让庄新民早日痊愈。
为了让庄新民能够安全度过难关,这对夫妻毅然把家里仅存的两只鸡宰杀煮成营养丰富的鸡汤供给他饮用,希望能够加快他的康复,而两人自己则只能靠野菜来维持生活。
庄新民身体状况十分虚弱,他几乎没有力气咀嚼食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德英想到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庄新民。
乳汁易于消化,同时可以保证庄新民摄取足够的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庄新民的健康逐渐恢复了。
明德英夫妇展现了他们传承下来的技能,为山上的庄新民治疗疾病。尽管医疗用品短缺,他们仍然坚持每天给庄新民清洗身体并更换草药,以预防感染。
在照顾完庄新民后,明德英还利用她的针线技能,修补了他的破损衣物和鞋子,并为他制作了新的鞋垫。
就这样在明德英夫妇的精心照顾下,庄新民的面色慢慢红润,身体也逐渐恢复健康。
当他的伤好了一点儿后,为了不再拖累明德英夫妇,他执意要下床去找部队,但都被明德英夫妇给劝说下来了,要他必须身体好完了再走。
此时此刻不仅仅是他的胃被填满了,他的内心更是深深地被明德英夫妇感动所填满,甚至直接称呼他们俩为爹娘。
庄新民恢复健康后,意识到明德英夫妇的良苦用心,深感自己对明德英家庭的拖累。为了不增加额外的负担,他选择了为实现民族大业而奋斗。
他离开了明德英夫妇前往部队,并在那里展现出不凡的才能和决心。
临别前,庄新民跪在二人面前,郑重地说到:“爹娘,如果儿子没有牺牲的话,一定回来好好报答你们。”
贫苦半生
明德英出生于1911年,成长在山东沂南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在幼时因患重病而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尽管她具有卓越的手工艺技能,并且一直很努力地工作,但由于她是聋哑人,没有人愿意娶她。
直到她三十多岁时,她才嫁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李开田,他们住在山东沂源县马牧池乡横河村。
李开田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心地善良,老实本分。因为家里穷,所以没有人愿意嫁给他,他也知道他自己娶不到媳妇。
而当看到明德英愿意嫁给他时,也是非常高兴的,一点儿都不计较她是个哑巴。
虽然成了夫妻,但二人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一度需要乞讨过活,直到村长介绍了个看守墓地的工作给他们。
虽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李开田和明德英夫妇努力开垦附近的边角地,同时看守着墓地来维持生计。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生活也在慢慢变好。
直到在1939年,日本军队在山东省沂蒙山区对中国农村地区展开了大规模扫荡,他们利用大火焚烧村庄,烧杀欺压百姓,抢夺财物,造成了很多村庄的毁灭。
许多百姓在日寇的侵略下失去了家庭、财产和生命。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八路军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保护了沂蒙山区的百姓,给他们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为了迎接日军的扫荡,八路军提前在山区设置了伏击点、掩护点等,采取精准打击,游击袭扰等多种灵活的战术,成功地打击了日军,降低了百姓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全国抗战爆发时,明德英也在场,目睹了八路军奋不顾身地坚持抗战,为了保护百姓而奉献无私的事迹。
即使不能说也听不到,但她还是能亲眼看到八路军不顾艰险和死亡,为了保卫祖国不断作战,为了保障百姓生活不断开展各种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热爱。
这让她对八路军充满了感激和崇敬之情。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后来庄新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战英勇,屡立军功。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与同袍们浴血奋战,抵御了日寇的侵略,保卫了祖国。
在解放战争中,庄新民也积极参加了战斗,在战场上坚韧不拔地作战,多次立功屡获嘉奖。
庄新民所在的部队在战斗中坚守阵地,与敌人进行了多次交火。在每一次战斗中,他都是最前沿的作战指挥员之一,时刻身先士卒,挺身而出,鼓舞部队士气,奋勇杀敌。
庄新民在部队中的指挥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总是率领着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在危急关头自己冲在最前面,奋力抵御敌人的进攻。
他忘我地投身到战斗中,在民族解放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庄新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跟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陈毅,来到上海担任正厅级干部。
战争虽已结束,但庄新民对明德英夫妇的关怀和情感却依旧未曾减退。他深知自己在最艰难的时候离不开这两位长辈的关爱和帮助,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永远难以言表。
自战争结束以来,他一直在努力工作,希望能够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同时,他也时常想起明德英夫妇过去为他所做的一切,总是想方设法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尽一份孝心。
但因为自己当时去的匆忙,走的也匆忙,再加上这么多年过去,具体的位置已经湮灭在了记忆里。
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庄新民始终没有放弃他对失散亲人的寻找。
无论他在寻找过程中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他总是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心态。经过数次信件往返和多方打听,他终于在1955年找到了他们的下落,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激动和高兴。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工作的繁忙,庄新民始终始终不能请假亲自前往山东沂蒙山区看望二老。于是他萌生了把他们接到上海居住的想法。
上了年纪的明德英由于身体受不了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于是只有李开田带着老伴的期望独自前往上海的路途。
当李开田的火车到达的时候,庄新民专门请了假去迎接,见到李开田的那一刻,一瞬间思念喷迸发在心头,汇聚成眼泪流了出来。
庄新民对待李开田始终如一地满怀关爱和敬意,他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照顾李开田的生活起居。
每天晚上,他都会亲自为李开田洗脚,无论是睡前还是起床后都会去看望他,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他也带着李开田去参观上海的繁华和新中国的变化,向他介绍社会的各种变化和进步。
但李开田并没有在上海住太久,他从沂蒙来只是想看看庄新民现在过得怎么样,并不是看见庄新民富贵了,就来投奔。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沂蒙山区的壮丽滂沱,培养了李开田单纯和朴素。
李开田为了让庄新民能早点安心工作,便以要回家照顾老伴为由,踏上了回沂蒙的列车。临行前庄新民还到处借钱,凑了1000元给李开田带回家给明德英治病以及补贴家用。
但李开田并没有接受,直到最后实在拗不过庄新民,以“路费”为由,收下了300,以及很多庄新民买的补养品一同带了回家。
即使无法亲自看望,庄新民也经常往沂蒙山区里给明德英夫妇寄钱和物品。一件件物品承载着他浓浓的感恩之情和孝心去往山东。
1985年,60岁的庄新民由于身体原因退居二线,终于可以离开上海了,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来到沂蒙山区的家中看望明德英夫妇。
“娘,您的儿子回来了。”
进屋后,庄新民便扑倒在明德英的怀里,泣不成声。而当明德英看清眼前人,一下就认出这是40年前的小八路,明德英也不禁流下眼泪,用手势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和高兴。
从此以后,庄新民也会经常带着儿孙来看望二老,也会接二老去上海小住一阵,享受天伦之乐。
1995年4月21日,明德英在横河村逝世,享年84岁。
庄新民得知这个消息后,难以平静心情,他在上海的家里为明德英安排了一间临时的灵堂,并在牌位前长时间地跪拜祭奠。
他无法摆脱内心的悲痛和追思,几乎泣不成声,流下了热泪。
每年清明,庄新民都会前往沂蒙为明德英和李开田扫墓,以至于后来,在庄新民因病身体行动不便时,他还把他的子孙叫在身旁告诉他们不要忘记在山东沂蒙的爷爷奶奶。
在庄新民死后,每年清明节出现在明德英夫妇坟前的人,也变成了庄新民的儿孙。
明德英的感人事迹被写进了以她为主角的历史小说《红嫂》,这本小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动。
小说以明德英的生动形象为主线,展现了她顽强拼搏、勇敢无畏的精神,她在战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该小说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更是一本充满了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经典之作。
在此基础上,还创作了以明德英为主题的现代京剧《红云岗》和舞剧《沂蒙颂》,它们通俗易懂、感人至深的表现形式更是让明德英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些作品传递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创造力,实现了历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鼓励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重大意义。
明德英就此被称为“沂蒙红嫂第一人”。
结语
明德英的行为不仅仅彰显了她自己的美好品德,更是代表了在艰难的抗日解放战争时,军队和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体现。
她不仅仅救了一个八路军战士,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将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体现了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
明德英和庄新民都是非常优秀的人,他们承袭了中国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甘愿奉献,不求回报,并懂得感恩。
他们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来教育后代,明德英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送入了人民军队,延续了强烈的爱党爱国精神;而庄新民则鼓励儿子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恩情。
他们都是值得我们铭记和颂扬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继承中华文明。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