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无锡人氏曹辑五出任云南蒙化府太守。曹辑五是雍正二年(1724年)的举人。
他的儿子名叫曹翱,是江苏巡抚庄滋圃的门生,于乾隆庚午年(1750年)中举。蒙家也算是书香门第,人才辈出了。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瘟疫,整个江南地区都被卷入瘟疫之中,这场瘟疫大概持续了四个多月之久。
因头一年水灾、蝗灾,致使庄稼颗粒无收,正所谓无粮生存难,生命无保障。百姓少衣缺食,长期饥肠辘辘,身体本就虚弱。
瘟疫爆发后,百姓更是不堪一击,致使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处处哀鸿一片。
可以说是家无不病,病疫者甚重、死者无法计算,十分惨烈。
无锡华氏,有“江南第一望族”的美誉。以孝义传家,贤善人士辈出。华剑光先生的儿子华某一向乐善好义。
他见患疫死去的百姓曝尸荒野,无人将其安葬,心中很是不忍,便拿出家中珍藏的古画数幅,托付曹翱售卖。
嘱咐说:“这些画至少能卖八百两,作为本县埋葬死人的费用。”
曹翱把画带往苏州,呈到老师庄滋圃(苏州巡抚)面前,并告知前因后果。庄滋圃念在卖画葬人是正义之举,并且这些画确实画得不错,遂拿出八百两将画买下。
曹翱回到无锡后,交给华某八十两,说:“只卖了这些钱。”
华某失望至极,喟然长叹道:“大灾之年,世道萧条也无可厚非,只是万万没想到会萧条到这种地步……”
华某很是无奈,又尽力凑了些钱,买得数口棺材,把病死在外面的人埋葬了。即便这样,仍然还有很多死者没有棺材可下葬。
没多久,曹翱跟着也病死了。他的父亲云南太守曹辑五悲痛不已,一时无法释怀,便心怀埋怨地到东岳庙焚烧告牒。
自称居官清正廉明,上对得起天子,下对得起百姓,小儿曹翱又何罪之有?年纪轻轻就生病而逝,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何等的残酷,实在不该得此果报。
曹辑五在东岳庙诉说冤屈以后,回到府上仍忆儿伤怀,精神萎靡不振。手倚着额头坐在桌旁,渐渐昏昏欲睡。
见一身穿青衣的人手持东岳大帝的神贴请他前往。曹辑吾恍恍然然就跟青衣人来到一大殿外。
东岳大帝来到台阶处相迎,说:“先生为官的确是清正廉明,但是你的儿子最近做了败德辱行之事,私下囤积了别人的钱财,令千百人尸骨暴露在野外;
先生如果不信,可回去到你儿子的书房打开盛衣物的箱子一看便知。”话毕,东岳大帝命人押来一囚犯。
此囚犯披枷戴锁,拖着铁链,缓缓来到台阶下。曹辑五仔细一看,竟是自己日日思念的儿子,见儿子凄惨模样,其心如刀割,忍不住抱着儿子大哭起来。
这时,曹辑五突然惊醒,梦中事历历在目,急忙快步走到儿子的书房打开衣箱,见里面尚有白银七百二十两。
随即唤来专门伺候儿子的仆人询问,这才知道儿子替人卖画藏匿价格、私吞钱财一事。后又叫来儿媳妇问话,儿媳妇对此毫不知情。
曹辑五悲愤填鹰,老泪纵横。暗想儿子因私包中囊七百余两,就丢了性命,是何等的不值。
可是其心不正,干了败德辱行之事,又如何值得同情呢?自此以后,曹辑吾对儿子的哀思慢慢地变少了。
选自《子不语》声明:本事故事内容皆为虚构,文学创作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切勿信以为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