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东海舰队驰援西沙,毛主席:绕远路来不及,直接走台湾海峡

分享至

一、风云起西沙,毛主席对苏振华伸出小拇指:“我们的海军只有这么大!”

从1950年代后半期开始,南越当局的武装船只就开始对我国的神圣领土西沙、南沙两大群岛频频袭扰和窜犯。

由于建国初期人民海军远洋作战的能力不强,不能有效遏制南越军队非法侵占我岛屿的罪恶行径,到1973年下半年南越已经占据了西沙、南沙群岛中的6个较大岛屿,并无耻地宣布将10多个属于中国的岛礁划归其“福绥省”管辖。

他们不仅强占中国岛屿,还蛮横地出动军舰撞击、扣留中国在南海作业的渔船,把船上的渔民劫持到岘港,逼迫我渔民承认什么“西沙群岛是南越领土”的鬼话。

南越当局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中国军民的强烈愤慨,但由于当时我国北方边境局势紧张,能够抽调到南海的兵力不足,广州军区和南海舰队决定采取以武装民兵为主,解放军支援的办法,和侵占我国土的强盗做坚决的斗争。

以民兵为主,也是为了尽可能将冲突限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引起周边其他国家的忧虑并卷入南海局势。

1973年下半年,我们派出了402、407号两艘渔船,由张秉林带领90多名工人和民兵开赴西沙,在从事渔业生产的同时宣示主权。

此次我方有备而去,带队的张秉林是老八路出身,渔船上装备了轻机枪、手榴弹、步枪等武器,以防万一。

我407号渔轮

1974年1月10日,我渔船队抵达西沙海域后登上了甘泉岛,升起中国国旗,并在岛上竖起一块“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容侵犯”的木牌。

我船队在西沙海域停留了五天,南越方面一直没有露头,但到了第五天,不识相的还是出现了。

而且来头不小。

当初南越海军从美国海军那里接收了一批退役的二战时期军舰,虽然算不上什么一流装备,但在海军实力普遍不强的南海已经可以横着走了。

这次南越海军陆续来了4艘军舰,总吨位6000多吨,最大口径火炮127mm,小的也有40mm,火力强度远远超过了我方渔船。

他们仗着火力强大,竟悍然对我悬挂在甘泉岛上的国旗进行炮击,1月18日,南越的16号“李常杰”号巡逻舰和我方“407”号渔轮相撞,导致我渔轮驾驶台被撞坏。

面对这样的挑衅行径,南海舰队于1月17日紧急调动2艘扫雷舰和2艘猎潜艇前往双方对峙海域支援。

但就西沙对峙的双方兵力而言,我海军从吨位和火力上来说依然处于劣势,因为我方4艘舰艇的总吨位才1800吨,还没有对方一艘大舰的吨位重。

鉴于南海形势严峻,1月中旬中央决定由邓小平负责,叶剑英、陈锡联、苏振华等6人组成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西沙军事行动。

毛主席视察人民海军

南海舰队出兵增援前一天,毛主席专门约见时任海军政委苏振华上将等海军将领,听取备战情况汇报。

苏振华既是6人小组成员,又是海军的代表,他很清楚南海舰队的家底,又深知西沙一战对我国的意义,所以实事求是地对毛主席说:

“当前,南海舰队的实力还是很弱的,火力比不了南越。南越装备的是驱逐舰和炮舰,我们只有一艘护卫舰,目前还在厂里维修。如果硬要与敌舰对峙,我们只有扫雷舰,必要时潜艇可以顶一下。”

确实,当时海军的主力大舰都集中在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南海舰队账面上的实力虽有4艘千吨级的65型护卫舰,但都因年久失修,无法立即出海作战。

护卫舰以下就是一些不到600吨的扫雷舰、猎潜艇和护卫艇,这些小舰小艇不扛风浪,从海南岛基地出发,远征千里之外作战,能够赶到战场就已经不错了。

当时我们的海军威力最强的战舰还是69年刚刚完成导弹化改装,排水量2800吨的“鞍山”号、“抚顺”号、“长春”号、“太原”号等“四大金刚”,自主研发生产的051型驱逐舰首舰“济南”号1971年底虽然下水,但因没有配套的武器装备,实际上无法作战。

而且就算我们的导弹驱逐舰战斗力再强,从黄海北部赶到西沙也需要七八天时间,因为军舰续航能力不够,中途还要加燃料。

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舷号101的“鞍山”舰

二、毛主席说:“直接走台湾海峡”

1月19日,我舰艇编队与表面上强大的南越舰队在西沙海域爆发激战,我英勇的海军将士以海上拼刺刀的精神抵近敌大舰,把手榴弹扔到了敌舰甲板上,将南越军打得落花流水。

战斗结果,我军以伤亡85人的代价歼敌约200人,击沉了南越“怒涛”号护卫舰,击伤另外3艘军舰,将其逐出西沙海域。

尽管首战告捷,但我军实属依靠广大指战员的顽强斗志艰难取胜,赢得太不容易了。

而损兵折将的南越海军虽然被击沉了一艘护卫舰,但其主力仍在,并未受到多大损失,特别是其接收自美国的2艘“埃兹尔”级护航驱逐舰,排水量1200多吨,火力强大,随时会再来西沙侵扰。

考虑到南越当局遭遇惨败后为了挽回面子可能发起疯狂的反扑,而我先期抵达西沙的6艘舰艇经过战斗均有不同程度的消耗,如果再战可能吃亏,海军提出将东海舰队部分兵力调往南海,加强西沙海域的防御力量。

1月19日中午,海军东海舰队接到海军司令部根据中央军委特急电报下达的命令,指示将舟山基地的海军护卫舰6支队第18大队调往南海海域。

海军护卫舰第18大队由4艘“成都”级护卫舰组成,这是1958年加入海军的01型护卫舰,排水量1389吨,最高航速28节,装备了3门100mm舰炮和“上游-1”型反舰导弹,以及当时比较先进的警戒雷达、炮瞄雷达、侦察雷达等。

“成都”号护卫舰

可以说,“成都”级护卫舰的综合战斗力较强,不仅超过了国民党当局海军的“太”字级护卫舰,而且对阵南越的驱逐舰也绰绰有余。

由于当时“贵阳”号护卫舰正在船厂进行维护修理,东海舰队决定先派出“昆明”号、“成都”号、“衡阳”号三艘护卫舰南下,“贵阳”号待修整结束后再南下。

从东海海域前往南海有两条路,一条是经台湾海峡直接南下到海南基地,一条是从台湾以东的东海海面,走巴士海峡到海南基地。

由于台湾海峡形势比较敏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海军以往的兵力调动走的都是东海巴士海峡那条路线。

但这一次军情十万火急,兵贵神速耽搁不起,毛主席特地嘱咐:海军去南海直接走台湾海峡!

这是新中国成立25年来解放军舰船首次穿越台湾海峡,经毛主席、周总理同意,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和邓小平同志拟定电报报海军司令部,交海军副司令员刘道生(55年开国中将)、东海舰队司令员马龙(55年开国少将)执行。

根据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孔照年的建议,编队要穿过台海,不能紧挨着海岸线(内线)行驶,因为沿海地形复杂,暗礁密布,开过去风险大而且很费时间,最快的办法就是走外线。

之前人民海军还没有完全穿越过台湾海峡,为了确保舰队过海峡的安全,中央军委同时电告福州军区,要求军区务必在舰队南下通过台湾海峡时的负责组织和掩护。

穿过台湾海峡的行动如果泄密,不但耽误海军南援,还会引发涉及台海局势的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东海舰队从上到下对此次行动的目的地始终高度保密。

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马龙

19日下午,东海舰队首长到6支队召开了紧急会议,将真实的行动计划扩大到各舰舰长、政委一级。

当时马司令员亲自交代带队的第6支队副支队长严恩明: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有在出发以后才能告诉大家真正的任务!

1974年1月20日是农历大年二十八,这一天下午2点多,3艘导弹护卫舰从舟山基地的锚地出发向浙江南部的东海海域行驶。

到了下午17点多,编队抵达大陈岛锚地,这时各舰的战士们还以为只是例行节日战备巡航,下午就会返航,直到2艘海军护卫艇送来大批物资和年货,有人才发现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这时,严恩明向各舰全体指战员传达了海军司令部和东海舰队的命令:三艘导弹护卫舰立即南下,通过台湾海峡,加入南海舰队作战序列,保卫西沙群岛。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