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有刘伯承有粟裕,为何选择许世友挂帅?后来看真高明

分享至

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这一直都是越南当局的经典艺能。

当年的法越、美越战争时期,中国曾经为了越南提供了上百亿战略物资、枪支弹药、经济援助。

甚至,还派遣了我方军事精英、高炮部队前往越南增援。

可这一切的付出,换回来了什么?

屠杀驱逐华侨,武装入侵中国领土,和苏联结盟围堵中国。

真可谓,200亿养了一个狼崽子!

01

1973年,中国南海不太平,南越秘密派兵登岛,伪造领属标志。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的小试探。

看到我方没有实际行动以后,南越出兵占了南海6个岛屿,渔民受伤,渔船被毁。

真是一副得寸进尺的小人嘴脸。

时任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怕中央再次打嘴炮,却没有实际行动,于是直接给中央写了封信:

西沙情况逐渐复杂,南越舰队必须当大事来抓,并且立刻组建指挥班子,派舰艇巡逻,舰艇内要有足够的战备物资,以供驻岛内的民兵使用。

毛主席看到这封信以后,想都没想就在报告上写下了同意二字。

你别看现在海军跟下饺子似的,护卫舰驱逐舰两栖舰航母,一个个的跟不要钱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但是在当时,20世纪70年代,海军力量非常有限。

1974年1月19日上午,我国派出了几艘舰艇,总吨位还不如小越子一艘舰艇的吨位大,火力更是和人家有着不小的差距。

两军海上一交火,许世友突然有点明白为了中央只是谴责不想动手了。

不过,既然已经交了火,哪还有打输的道理,泱泱大国,抗美援朝打的美国嗷嗷叫,要是这小打小闹意外输给了南越,那他这个上将以后还怎么见人?

既然舰艇吨位不如人家,那就让空军来补,继续登陆作战。

轰炸机、战斗机、海军歼击机、在许世友的一声令下以后,纷纷升空西沙,掩护我军的行动。

等我军登上岛屿,陆军战斗力那是没的说,还不到10分钟,越军纷纷缴械投降。

前后用了不到四个小时,许世友便将西沙重新拿下,中国国旗重新插在了被南越占领的岛屿上。

对于这次战斗,中央总体还是满意的,邓小平连着称赞了两声,打得好!

西沙是太平了,可随着胡志明的逝世,越南内部亲苏势力开始把控局面,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又开始动了歪点子。

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称霸东南亚的野心,昭然若揭。

曾经的同志、兄弟,如今却成了养不熟的白眼狼,反过来就开始咬人。

02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中指出,忍耐已经被当成软弱可欺,警告一概成了耳旁风。

得寸进尺欺人太甚,我们忍无可忍。

在这篇文章后明确指出,经过中央的反复考虑,决定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给越南的侵略者施以应有的惩罚。

也是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多路向越南大举反击。

战火纷飞,解放军派出两个军从河谷沿线进攻越南的高平镇。

主力集结了五个兵团,开始从东北方向向两扇发起抢攻。

凉山距离当时越南的首都河内,仅有140千米的距离,是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胜败的关键。

许世友命令从云南境内派遣出一支先锋队,向越南的黄连山省省城进军,阻断越军后方的支援和补给。

一开始,我军想的是出动15万兵力,将主力战场定在河内。

但很快,又从广西和云南两个军区调出两个主力集团军参战,30万兵力,由许世友和杨得志负责总指挥。

2月18日,我军占领了越南的老街和芒果街。

3月2日,攻陷高平。

3月4日,顺利攻下凉山。

3月16日,解放军达到战略目的,全部撤出越南阵地,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

中国解放军,不要越南一草一木,这就是一场惩罚性的自卫反击战。

此战,我军以伤亡27000(其中牺牲6954人),击毙越南正规军60000多人,民兵50000多人。

一个月的反击战,和1962年打击印度一样干脆利落。

然而,我们还是低估了越南这只白狼眼的心狠手辣,低估了越南侵略者的野心和斗志。

我们想的是小惩大诫,以战止战,以战换和平,但越南并没有想着点到为止,又或许是这短短一个月的战争,让越南打红了眼。

03

我军撤退后,越军迅速集结,疯狂反扑。

当我们以为战争结束了,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

从79年下旬到80年,越南军队悍然跨过边境,占领了中国一侧的老山、者阴山等地区。

依托老山的复杂地形,他们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埋设了海量的地雷。

更没有底线的是,他们还袭击中国平民,用火箭炮轰炸农场和村落。

惶恐不安的中国民众,只能离开家园躲在岩洞里生活。

越南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骚乱中国边境居民的正常生活,排挤民众,然后蚕食中国领土。

根据新华社的统计,截止到1984年,越方武装骚扰造成我方民众伤亡235人,3万多亩田地无法更重,数十亩橡胶无法收割,52所学校停课。

越南的行为,彻底的引起中国军民的愤怒。

1984年4月28日,越南阵地上突然地动山摇,无数榴弹炮,火箭炮如同下雨一般,落在越南侵略者的头上。

被猛烈的炮弹打懵的越军还没有回过神来,昆明军区的第14军40师、41师、第11军31师,分别对老山和者阴山大举反攻。

五个小时候,老山收复。

5月15日,我军收复了老山以东的八里河东山,以牺牲数百人战士的代价,消灭了数千越军。

至此,越军侵占中国一侧的土地,尽数收复。

再一次被打痛的越南人,依旧不服气,分别在6月12日和19日,组织了两次团级反扑。

结果,越军又一次被狠揍,付出了数千人伤亡的代价。

越南依旧不死心,如同失心疯了一般,想要干一票大的。

03

6月19日,越南军方总参谋长黎仲讯等高层联合苏军顾问,在越南何宣省一个名字叫北光的小村子,举行了一场会议。

制定了代号为北光的作战计划。

越南第二军区从各个部队中抽到了一批精英,组成了13个加强团,共计20000人,这支部队还配备了苏联提供的榴弹炮、火箭炮,重型火炮。

部分精锐炮兵团,还得到了苏联顾问的直接指导。

而我军,驻守在老山的则是第14军的18个步兵营,将近10000人,但是火力配置和越军相近。

越军的这次北光计划,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我方费尽周折,昼夜监听再加上线人的部分情报,零零碎碎凑在一起,才搞清楚越军的这个作战计划。

于是,我军布置了大量的地雷,而且还紧急加运了一大批炮弹。

7月11日晚,越军派遣特工团以及工兵开始向14军前沿阵地渗透

7月12日凌晨,第14军119团团长张又侠下令,炮群向清水河北300米区域进行炮击。

我军6个炮兵连,一口气发射了上千发炮弹洗地,两名越军营长当场炸死,数百人越兵非死即伤。

但这支越军并没有乱成一团,保持了完整的战斗队形,表现出惊人的军人素质。

即便如此,我们一样要将他们摧垮。

没过多久,张又侠团长又开始第二轮炮击,这次越军终于扛不住了。

在我方监听越方的电台中,听到了越军313参谋长斐尼乐的哀嚎:

我方遭受猛烈炮火袭击,1营80人牺牲,营长阵亡,副营长受伤,4营情况更严重……

可是,他们依旧按照原计划,在7月12日凌晨5时发起了总攻。

6个越军步兵团开始了猛攻,15个炮兵营开始对我方阵地进行炮火袭击。

当时我方防守力量只有119团,根本看不住这么猛烈的攻击。

不到一个小时,我方一线警戒阵地全部丢失,数个班全员牺牲。

只剩了142高地的15名战士,在代理排长李海欣的带领下,艰难支撑,利用地雷、机枪死守阵地。

经过惨烈搏杀,15名战士伤亡过半,代理排长李海欣壮烈牺牲。

紧急时刻,我方炮火开始增援,密集的弹雨在狭小的进攻道路全部覆盖,无数越兵被炸得支离破碎。

通过我方侦察兵的冒死侦查,摸清了越军火炮位置以后,我方炮火迅速的将越军的炮兵阵地给炸的大半哑火。

越军在失去了炮兵的支持后,惨不忍睹。

战斗从凌晨三点打到了中午,我军炮兵准备的原本能支持3天的炮弹,竟然全部干光了。

炮兵的难以为继,让越军有了可乘之机,越军迅速占领了146、169高地。

119团团长张又侠,此时也急红了眼,要是炮火跟不上,不仅老山阵地会得而复失,甚至边境的一些村镇也会遭受大难。

我方紧急调用了全部军用车辆去拉运炮弹,但只有200多辆,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危急时刻,昆明军区司令员开始向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紧急求援。

04

一时间,红河政府的广播、电话、甚至还有各级干部,都开始动员辖区内全部的卡车,以及会驾驶车辆的人员。

前线越寇入侵,大量炮兵需要炮弹,乡亲们有卡车的,快来燕子洞帮忙拉炮弹啊!

只要有民间车辆听到通知,都会毫不犹豫的加入运送炮弹的队伍中,车上的货物纷纷扔在了一旁。

有一个拉三七药材的老板听到消息,将全车价值四万的货物扔在路边,开车就走。

有几辆拉香烟的卡车车主,听到消息立刻拨动电钮卸货,香烟撒了一地。

还有个拉生猪的司机,听到前线告急,直接将一车的二师兄原地放生……

一时间,文山、红河两州的路上,一片狼藉,各种货物堆积如山。

而燕子洞军火库前,挤满了云南人民,车满为患。

考虑到战场危险,人民群众不应该处于战火之下,军方负责人让司机们将跑到拉到指定地点,再由军车转运即可。

司机们一个个的装汉语不好,听不懂,以为就是大军叫咱们直接拉到阵地上去!

其实是他们觉得,这样转运,太麻烦了,战事紧急,直接拉到阵地上,能少死很多兵。

数百台民用货车自发组成车队,在熟悉路的老司机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奔向阵地。

这期间,还有不少路过的车辆自愿加入。

这次动员,前后有600辆民用汽车参与其中,先后运送了可以维持6天的炮弹总量,是军车的三倍之多。

令人惊叹的是,民间车辆负责运送的炮弹,一发未丢。

就连司机师傅们拉完货以后也都默默离去,绝大多数人没有找解放军领取补偿,甚至连油都没加。

而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司机货车师傅丢弃的货物,基本上也没有丢,还在那里放着。

那个拉生猪的司机,他的猪都没丢!云南当地的老乡帮忙喂养,最后完璧归赵。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