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在数字普惠路上尽情奔跑

0
分享至

金融时报专访新网银行行长江海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左希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和信心。作为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有着天然血脉联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银行近年来坚持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运用金融科技解决普惠难题,有效弥补了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短板,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网银行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纵深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启创业征程的。一直以来,新网银行依托单中心组织架构、全在线展业模式和数字化风控体系,发挥‘四千’精神,积极服务三四五线城市的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群体,用心做好传统银行‘补位者’角色,发挥鲶鱼效应,为行业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新网银行行长江海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民营银行第一方阵中的一员,新网银行是如何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坚守普惠金融初心使命,主动作为,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的?在服务新市民方面,新网银行又将如何发力?

《金融时报》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论述。作为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股东构成决定了其亲近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联系紧密的特性。请问新网银行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

江海: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记者会上回答如何提振民企信心、支持民企发展的问题时指出,时代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李强总理还特别提到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正如总理所言,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

新网银行满足普惠客户群体“小额、短融、高频”的碎片化金融需求。这也恰恰体现了新网银行严格落实国家要求,躬身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切实服务国之所需、民之所求。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新网银行实现了对全国832个已摘帽国家级贫困县的授信全覆盖,累计授信客户数646.81万人,累计发放贷款4498万笔,金额1458.07亿元。

凭借着“小、快、灵”的机制优势,新网银行构建并完善全在线业务模式和全栈式数字金融产品矩阵,把C端业务锻造出的风控能力迁移至B端小微企业数字普惠业务方面,BC联动,实现“两条腿走路”,坚持存贷汇一体,多条业务线齐头并进。如今,新网银行不仅实现了资产规模和经营效益的稳步增长,而且已迈入民营银行第一梯队。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数字化已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数字技术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加深金融服务的渗透率,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请问新网银行是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和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持续提升风控能力的?

江海:新网银行坚持“两个只做”——只做大中型银行不能充分服务的客群,只做技术能够管控风险的业务。通过这6年的发展,新网银行证明了数字技术可以解决长尾客群的碎片化金融服务问题。

越是碎片化、笔均额度小的金融需求,对技术的要求就会越高。解决其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难题,就必须要运用数字技术。

基于数字技术的助力,新网银行以“好人贷”“好商贷”“好车贷”“好事贷”“好企e贷”为代表的系列数字普惠金融产品集群,帮助客户降低了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扩大了金融服务半径,解决了“普”的问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降低金融机构作业成本,解决了“惠”的问题。最终,让越来越多的长尾群体,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在数字风控方面,作为全国首批把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零售信贷全流程实战的银行,新网银行着眼于数字化精细风险管控,打造了全天候、高精准的大数据智能化风控体系,99.6%的贷款都是通过线上自动审批发放的。

通过“高维建模、高频迭代”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新网银行构建了风险量化模型和风险特征指数,关联决策识别欺诈风险,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客户全生命周期画像,帮助解决风险识别难的问题。

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新网银行已经完成了以长周期风控模型训练为核心的风险能力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新网银行在风险识别上,既有“短兵器”,也有“长兵器”,进而可以更为精准地对客群在更长时期中的风险表现进行预测和控制,同时也能够根据需要对周期性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调节。

当前,新网银行已经全面实现业务办理入口在线化、业务审批流程智能化和业务运营全流程数字化。新网银行致力于“让客户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已实现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云端“随叫随到”服务的目标。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商超购物,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休假,只要一部手机,指尖轻轻一点,客户就能够完成在新网银行的业务办理,彻底摆脱了时间、空间对银行服务边界的制约。可以说,所有有网络的地方,都是我行的虚拟“网点”。

《金融时报》记者:去年以来,新市民金融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金融机构纷纷布局新市民金融。新网银行作为数字银行,在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发力?

江海:2022年3月,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高达3亿人的新市民群体是新网银行非常看重的金融客户群体,他们大都面临着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民生需求。新市民既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又因收入不稳定、工作流动性大等因素,成为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亟须数字金融服务的帮扶。

新市民的碎片化金融服务需求有着“小额、高频、短融”的典型特征,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较高。基于数字技术,新网银行能够真正使突破时空限制的数字普惠金融具备逻辑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去年以来,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及成都营管部、四川银保监局的指导和统一部署下,新网银行依托多年磨炼的金融科技能力,充分发挥数字银行全线上、无接触的作业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保障医疗、物流供应链畅通运行,同时,为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群体推出普惠金融纾困方案,帮助其缓解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初,新网银行对新市民的放款客户数超过300万人,同比上升43%;放款金额近900亿元,放款笔数3882.02万笔,同比上升107%;笔均提款金额2309元。这些数据表明,新市民将这些钱用于日常消费,金融纾困落到了实处。

展望未来,在坚持“简单、极致、口碑、快速”的前提下,新网银行将继续砥砺前行、稳扎稳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客户为中心,加快推进BC联动,助力滋养实体经济“神经末梢”,为有需求、讲信用的新市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三农”客户等提供有温度的数字金融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网银行官方号
新网银行官方号
新一代互联网银行
90文章数 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