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州市一次文旅工作会议的视频在网络走红。
坐在发言席上解伟局长用一口浓重的乡音,谈了“张不开口、迈不开腿、不敢红脸、出不了汗、提不了笔、破不了局”的问题。他将这些问题总结为“六不”,并提出随州文旅系统拒绝“六不干部”。
随州市文旅工作会议上的解伟
视频一发出,解伟局长的发言便收获了网友们的点赞。
“解局长,有担当,有勇气,点赞,干部队伍应该学习”
“说得实在,很现实的六大问题”
“有想法,有做法,有办法,点赞”
随州文旅局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这些年,一直在闷声干大事。
疫情影响下,文旅业一度陷入了寒冬,但是,随州这个并不热门的城市,却在逆境中快速成长。
2022年,随州接待游客2477万人次,同比增长9.7%,旅游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7.1%。
这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许多地方的文旅事业都陷入困境,但偏偏随州行?
不少人知道随州,就是从随州市文旅局长解伟开始的。
2022年10月26日,为推介随州的银杏景区,“解局长带你游随州”的社交平台账号发布了一条古风的视频。
视频中,解伟局长身着白衣长袍,在银杏树下舞剑、下棋、喝酒。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美?
不过,网友们的注意力却没放在银杏树上,反而都聚焦在了解局长“潦草”的发饰与发福的身材上。
解伟拍摄画面
一时间,纷纷吐槽。
“假发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真是辣眼睛。”
“局长,你长得些许潦草,大可不必非要出镜。”
就这样,解伟冲上了热搜,因为“丑”出圈了。
不过,对于网友说自己“丑”,这位局长似乎毫不在意。他没有破防,也没有推卸责任,而是耐心地在账号上亲自回复了2000多条评论,还对“尴尬妆发”作出解释。
他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效果,是因为准备时间仓促,服装也有限,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给化妆小姐姐留的发挥空间不大导致的。
解伟与网友互动
没想到,解伟的这份坦荡与诚恳,竟然让许多网友被“圈粉”了。自2022年5月18日创建至今,“解局长带你游随州”社交平台账号,收获粉丝28.7万,获赞超178万。
甚至有人表示:“就算冲着这位憨憨局长,我也要到随州去看一看。”
解伟的“出圈”,让湖北随州客流大增。今年春节,随州市境内的许多旅游景点都实现历史最高的游客纪录。
这也引来了一些人的质疑,认为解伟靠“丑”来博眼球,赚流量。
但解伟的“火”,随州的“火”,真的是靠博人眼球而来的吗?
并非如此。
随州能有这样的成果,靠的是解伟这些文旅干部的敢想敢干。
谈起为何亲自上阵拍短视频,解伟坦言自己并非想当网红。
他称自己根本不擅长表演,甚至很多人说他“木讷”。20多岁在基层办事处上班的时候,就总被人说“憨头憨脑”。
解伟在他的办公室
最初,原也是想请人来推荐随州旅游的,也尝试邀请了网络达人,但试过几次,效果不好,花费还高。
看着捉襟见肘的经费,思来想去,这才打算自己去拍短视频。
坐在了文旅局这个位置上,不做就有点失职。自己献丑没关系,只要能让更多的人知道随州美景就行。
毕竟视频的流量是有望转化为当地百姓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今,“解局长带你游随州”账号已经发布51期视频。
视频中,他为了推广神农、编钟等随州传统文化,他身先士卒,以书生妆甚至野人妆出镜,丝毫没有局长的架子。
有改变传统营销模式的魄力,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执行力,才有随州如今的流量,这又何尝不是在干实事?
解伟在随州滨湖公园拍摄视频
当然,敢想敢干并不够。
当地文旅当家人对资源了解,才是让输出时有了底气与自信。
解伟曾将随州的魅力准确地概括为八个“一”:
一个祖宗、一套编钟、一座灵峰、一群英雄、一生誓盟、一厨御封、一树神通、一书雷同。
面对记者,他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地介绍着随州的历史、景点与文化,展示着“神韵随州,一见钟情”的独特魅力。
作为省作协的会员,他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赞美随州的散文与诗歌,尤其是随州的银杏。
如果认真看他视频的推荐,便会发现解伟的视频绝非哗众取宠,夺人眼球的套路,他在用镜头展示优美风景的同时,还会阐述相关的历史典故、人文故事。
他流露出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成为点燃他人好奇的火种,为随州引来了游客。
媒体对解伟的报道
更为可贵的是,解伟和随州文旅局并没有止步于“出圈”,而是清楚地知道:宣传只是一部分,出圈还不够,品牌要维护好才能够出色。
如果没有品质做支撑,旅游宣传就只能是凑热闹。
火了之后的解伟并没有飘起来,沉溺在当网红的世界中,他推进了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准备着随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工作,努力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短板。
抓好本职工作,找到初心使命,才让随州有了持续不断的热度。
不躺平、不麻木,一手抓宣传推广,一手抓旅游发展质量,正是如此,让随州的文旅事业逆境增长。
如果说,解伟和随州文旅局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那一些地方的文旅局,就可真是手握好牌,打得稀烂。
打开社交平台,搜索云南旅游,扑面而来各种各样的“避雷贴”“防坑指南”,和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在香格里拉旅游的游客,因拒绝强制消费,被导游硬拽下了车。
好端端去丽江旅游,女游客却被打毁容。
游客在丽江被打毁容
这让人不禁恍惚:究竟是在旅游,还是在探险?
倘若只是某个导游,或者某个旅行社出了问题,还尚可解释为偶发情况。
但从黑导游、“天价大虾”到人身威胁,从谋钱到害命,云南的旅游乱象越演越烈,这一定是文旅当家人出了问题。
在香格里拉被拽下车的游客去投诉,却被告知:“观念不对,你按这个价钱一交,谁都不赶你。”
文旅局的甩锅动作真是“行云流水”。
在丽江被打毁容的女游客,迟迟没有等来文旅局的回应,反倒等来了丽江公安局官方微博转发了一篇指责她放荡的网文。
这一系列的骚操作,真是令人喷饭。
对于这些现象,云南省相关部门也多次召开会议,提出要对旅游乱象问题进行整改,提出要从整治市场乱象和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发力。
甚至有领导直言不讳,直指问题核心:“有些购物店那么嚣张,为什么就关不掉呢?背后有人吧。”
不过,狠话是干了,狠手似乎没下,毕竟投诉率仍在飙升。
不想做,不愿做,仗着自己有绿水青山,便想等着坐吃山空。面对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想着下狠手整治,也不想着转型升级,以至于按下葫芦浮起瓢。
当然,云南只是一个例子。
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些文旅局的躺平与麻木。
在问政类直播节目《阳光在线——厅局长面对面》现场,陇南市文广旅局的两位领导,一位躺着“睡觉”,一位旁若无人地玩起了手机。主持人尴尬地说:“感觉分会场各位领导是有点疲惫了”。
竟不知道,这疲惫究竟从何而来。
陇南市文广旅局领导直播中睡觉、玩手机
躺平,麻木只是一方面,有一部分倒是没躺平,却与经营单位勾结,成为违法经营单位“背后的人”。
广东文旅厅的原副厅长陈波在景区装起了豪华别墅,用于接待。江西省文旅厅原厅长李小豹大搞权钱交易,在私营企业主的酒店大吃大喝。
身子不正,底气怎么硬?底气不硬,便只能放放狠话,难以下狠手,自然问题不能根除。这怕是再好的资源,都无回天之力。
疫情的寒冬刚刚结束,各地文旅事业要想破冰,就需要有“谁砸了我们旅游的锅,我一定砸了你的饭碗”的气魄,要有“在这个岗位上,不做就是失职”的担当,要有“落下来才是土地”的实干精神。
与其放狠话,不如做规划,好好想一想如何才能培养合格的旅游从业者,如何才能规范市场,如何去加强市场监管,从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毕竟,做文旅宣传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份长久的事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