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话,美国媒体应该又要站出来指责中国航天不透明了,根据媒体消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3月30日进行了任务期间第三次太空行走。和一个多月前的第二次太空行走比较类似,都是在任务完成之后发出通告,并没有进行直播。
大家应该还记得神舟十五号乘组第二次执行太空行走任务之后,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进行了秘密太空行走任务,这一行为蔑视了国际规则,表现得非常不透明。
对于这一说法我们应该听到不止一次了,NASA的局长比尔·尼尔森前两天在采访的时候还在指责中国航天不主动合作、不透明,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把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本赠送给他们。
其实看到美国媒体也好或者某些个人站出来指责中国航天,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是中国航天崛起、越来越强大的最有力证明,对于这一事实美国不想接受,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嘴上占点便宜了!
像很多网友评论的那样,中国航天员从自己国家的空间站出舱执行任务,就像是从自己家里开门出去散步一样,无需向谁通报,也没所谓的国际规则能管这件事,美国媒体纯属于嘴欠多管闲事那一种。
神舟十五号作为中国空间站的第四批到访“客人”,也是中国空间站从建设转入正式运营阶段的关键时刻,三名航天员乘组费俊龙、张陆和邓清明需要完成很多的完善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按照计划,2023年中国空间站还会进行三次关键发射任务,包括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以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天舟六号在5月上旬就会择机进行发射,为后续的两个乘组带去足够的物资,在这里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相较于它的前辈升级了,货运能力得到了提升。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随着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了第三次太空行走任务,自2021年神舟十二号,4个乘组已经累计完成了10次出舱活动,突破掌握了一系列关键任务,太空行走已经成为航天员的例行性工作!
神舟十五号按照计划会进行3-4次的太空行走,目前任务时间已经过半,已经进行了三次出舱任务,那么大概率还会出现第四次太空行走。
对于前三次的太空行走任务,一些网友发现了跟以往不同的现象,那就是出舱航天员的分配上,此前空间站的出舱任务三名航天员至少都会出舱一次。但是神舟十五号的三次出舱无一例外都是费俊龙和张陆执行,航天员邓清明在舱内进行配合!
一些网友可能会说如果神舟十五号乘组进行第四次太空行走,邓清明或许就会执行出舱任务了吧!对于航天员邓清明来说,如果在神舟十五号任务期间没有进行出舱,那么或许以后的机会也很渺茫了!
因为随着一批批航天员的选拔,越来越多有经验的首批航天员或许都要退居幕后工作,就像杨利伟所说的,能培养更多的年轻航天员飞天,比自己多飞一次要更有价值,毕竟这是一项事业的传承。
当然太空行走任务都是三个人加上地面指挥共同合作完成,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但是对于邓清明前三次任务没有出舱总是有些遗憾!
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会感受到夜空的深邃,而如果身处夜空那将是无法言表的震撼,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都是更加的恐惧,即使对于航天员来说也是如此。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三名航天员被认为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最繁忙的一个乘组了,他们在轨期间完成了很多的关键建设任务,包括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的入轨对接。2023年2月17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返回地球75天后,首次与公众正式见面,在采访的过程中三名航天员提到了很多公众此前不了解的细节。
刘洋:出舱后就想看看周围是什么,这一看不要紧,感觉周围全是黑的,是“深不见底的黑”,用“万丈深渊都不足以形容”。
为了太空行走的准备工作,因为压力过大刘洋甚至私下里哭过三次。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太空飞行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航天员需要面对非常大的压力,如果不是100%特别的准备好,那就无法正常地进行太空行走。
当时刘洋太空行走整个过程有30米的距离,她和陈冬要沿着舱壁上的扶手爬行回到空间站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整个人都处在阴影中,当刘洋看向四周的时候是毫无标志物的黑暗世界。
有那一瞬间航天员刘洋感觉到自己的心被揪紧一样,非常紧张,她只能反复提醒自己要抓紧。
神舟十五号乘组已经进行了三次太空行走,后续可能会有第四次,不知道到时候航天员邓清明是否会出舱执行任务,大家不妨期待一下!不然对于邓清明自己或许也会成为一个遗憾吧!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