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与丈夫分居19年,深居荒漠57年,敦煌女儿樊锦诗的坚守令人感动

0
分享至

原创:采钰

原创不易,不要吝啬给个鼓励~~

提起敦煌,人们常常联想到彩塑、壁画,想到飞天、莫高窟,认为那里美轮美奂,但去过的都知道,那里黄沙漫天、荒凉孤寂,去旅游的数不胜数,愿意多待几天的寥寥无几,令人意外的是,有一个人却守护了整整57年

她还说“我几乎天天围着敦煌石窟转,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值得。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无怨无悔”,她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她就是樊锦诗,上海姑娘,北大高材生,却甘愿在大漠深居57载。

当年北大把樊锦诗分配到莫高窟,她本不愿去,最终还是服从了安排,临行前,她和男友约定3年后在武汉团聚,没想到,和敦煌结下一生情缘。

从青葱到暮年,樊锦诗为何能一直坚守,她做了什么,被称作“敦煌的女儿”,她的一生有多精彩?

考古

1938年7月,樊锦诗出生于北平,她是个早产儿,先天虚弱,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她家境优越,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北平工部局做工程师,外语特别好,喜欢艺术和文化,希望女儿也饱读诗书。

那个年代,女孩子能识字都难得,家里有5个孩子,父亲坚持供樊锦诗上学,她学习成绩很好,但身体很差,上小学中学,常感到老师声音越来越遥远,然后失去知觉,她有低血糖的病。

不仅低血糖,樊锦诗还得过骨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那是小学三年级,她正走着路,突然浑身发热,说不出的难受,后来脚都挪不动,这种病小孩子感染上,不是瘫痪就是死亡,她很快从不会说话到神志不清,全家都急坏了,所幸治疗及时,没留下后遗症

这是樊锦诗第二次逃脱死神魔爪,她离死亡那么近,却奇迹般痊愈了,小小的身体藏着大大的能量,能扛过常人无法忍受的病痛,病弱瘦小,但是生命力顽强。

中学时,樊锦诗读到一篇莫高窟的课文,她对祖国西北这颗明珠印象非常深刻,幻想洞窟里的精美彩塑,还有壁画,敦煌对她而言,是一座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是年少时美妙的梦,她开始到博物馆看文物展览。

那时,小学是义务教育,念高中的都不多,即便重视教育如樊锦诗家,两个弟弟和姐姐都没考上大学,大姐读的是专科,二姐初中毕业,樊锦诗却立志要上北大,她很早从父亲那儿知道,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北大历史学系是最好的历史学系。

1958年,樊锦诗如愿被北大录取了,带着满腹幻想,她选了考古专业,其实,她不懂具体做什么,后来,才知道女生几乎没人报名,因为田野考古风俗露宿,很苦,但她并未改变志向。

4年北大生涯,特殊的学习氛围,让樊锦诗坚持做人做事的准则,严谨诚实,有定力,有担当,不跟风,身为北大学子,她自觉承担一种胸怀天下的使命,那是一种立足中华大地,对社会、民族、历史的责任。

大四实习,樊锦诗去了莫高窟,下车就傻了眼,根本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敦煌研究所不气派,也没艺术气息,就是个小土屋,研究者不是风度翩翩的艺术家,而是一个个面黄肌瘦,穿着洗的发白的干部服,和当地老乡没区别

在敦煌,瓜子吃不到,水果也匮乏,只能盯着树上的看,盼着研究所种的水果成熟,樊锦诗终于分得了一份,刚到手的那天晚上,她就一口气全吃光了。

蔬菜除了白菜、土豆就是萝卜,想解馋,只能步行到县城买糖块和鸡蛋,比食物匮乏更痛苦的是用水,敦煌缺水,喝的是又咸又苦的盐碱水,喝完很容易拉肚子,水杯上常常有白印,那是水里结出的碱,衣服上也是一道道白印。

敦煌没有自来水,洗头也是盐碱水,每天被风沙吹的灰头土脸,想洗个头,却洗不干净,头发上一层洗不掉的白碱,黏糊糊的很难受,即便是这种咸碱水,也得省着用,这种生活对上海姑娘,简直难以想象。

物资匮乏,可以忍耐,没自来水,可以将就,但敦煌更可怕的是气候,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樊锦诗几乎每晚都失眠,营养跟不上,严重的水土不服,她很快病倒了,虚弱到连走路都困难,实习没结束,她就离开了。

结缘

没想到,敦煌研究所看中了樊锦诗的吃苦耐劳,北大就把她和另一名同学分配过去,这名同学的家长一听就嚎啕大哭,只有一个儿子,怎么能分配到敦煌这种不毛之地?

敦煌除了令人震撼的石窟艺术,其它方面艰苦恶劣,樊锦诗的身体无法承受,她向父亲说明情况,父亲给校领导和系领导写了一封信,让她转交,这是她不去的最后机会。

那个年代,国家需要,就无条件服从,北大向樊锦诗承诺,只去工作三四年,就调到武汉,实习回来后,她虽然身体难受,心里却念念不忘壁画和造像,她喜欢敦煌,这或许是天意,是命运要补偿之前的半途而废,她最终没把父亲的信递出去。

幼年得过小儿麻痹症,樊锦诗身体一直很弱,不适合到戈壁荒漠工作,但她接受的教育是,国家的需要就是个人的意愿,国家培养了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幸运的一群人,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导师叮嘱樊锦诗,这次去敦煌,要编写考古报告,考古界的二十四史,就交给她了。这番话让她不再犹豫,敦煌在中国,敦煌的经书却大多在国外,单是英国人斯坦因就拉走一万多卷,敦煌的研究成了国人的心头痛。

让敦煌研究回到中国,是几代考古人的最大愿望,导师的嘱托,让樊锦诗觉得自己重任在肩,她义无反顾地去了,那处她曾发誓不再去的地方。

火车匆匆驶过,张掖、酒泉还能偶尔看到绿洲,再往后,就是漫天黄沙,当时火车只到柳园,到敦煌还有130多公里,只能坐汽车,一代代敦煌人都能坚守,为什么自己不能?

当时莫高窟几乎与世隔绝,周围连商店都没有,而去一趟敦煌县城,要走大半天的路,而敦煌更像个小镇,只有两个百货商店,还有一个糖盐局,半小时就能走完,没有图书馆、电影院,没有一丝北京、上海的繁华。

大家住的都是土房,用土坯垒起来,土地、土墙、土炕、土灶、土桌、土凳,土质干燥疏松,地上永远是扫不完的尘土,没像样家具,屋顶是废报纸糊的天花板,半夜老鼠会掉在枕头上。

冬天,平房里没暖气,必须架火炉子,要封的恰到好处,既不费燃料也不会熄火,能保持夜间的温度,还方便第二天生火做饭。这些樊锦诗要从头学起,她常睡到半夜感到冷,是炉子灭了,她就把所有衣服穿上,盖上,继续睡。

敦煌冬天极冷,气温零下20度,河水冻成厚厚的冰层,得凿冰取水,每到夜晚,寒风夹杂狼的呼啸,令人不寒而栗,还有土匪作祟,去厕所,要跑很远的路。

樊锦诗住在破庙时,有天出门,发现门外有个黑乎乎的东西,两个眼睛泛着绿光,她以为是狼,转身把门关的死死的,吓的一晚上没睡好,天亮后,才发现原来是头驴。

吃的最多的菜是土豆片、萝卜片和白菜片,夏天最好吃的食物是榆钱,撒上盐,活上面,就是稀罕的美食,唯一安慰的是,敦煌的水果长的特别好,清香甘甜,李广杏成熟时,可以放开吃

整个莫高窟直到1981年才通上电,之前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有电,晚上想看书,只能用蜡烛或手电,整个研究所只有一部手摇电话,而且信号奇差,医疗条件长期落后,发生紧急情况,连救护车都叫不到,每每不舒服,就在医务室开点药

莫高窟洞内的温度比想象的低,一股刺骨的寒气从地上蔓延上来,可樊锦诗一看到色彩斑斓的壁画,就忘记了寒冷,她忘了大都市,习惯了泥地,习惯了沙尘,每天在洞窟里临摹壁画,研究文献

幸存

洞窟依附的山崖破败不堪,已无法攀登,没有门,没有楼梯,只有用蜈蚣梯才能进,蜈蚣梯就是用树干插上树枝,摇晃的厉害,一不小心会摔下来,为了避免上厕所攀上爬下,樊锦诗每天都会在身上揣几个馒头,尽量不喝水

那时莫高窟没有电,只能靠“借光法”,镜子在洞外把阳光反射到洞内白纸板上,这样洞内才亮起来,不能借光的洞窟,只能秉烛作画,洞窟很小,仅能容纳两三个人,活动要分外小心,不能离壁画太近

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僧人乐僔歇脚时,看到三危山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佛化现,这不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他深信这里非常神圣,就开凿第一个洞窟,在里面禅修,连续10个世纪,僧人们建窟、塑像、绘画从未间断。

元代后莫高窟渐渐荒废,明朝嘉靖年间,百姓迁到关内,莫高窟被彻底遗弃,之后400年,无人管理,没人知道1700米的断崖上,有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还有一个藏经洞。

1900年,莫高窟问世,出土的5万多件经书、古物震惊了世界,但清政府腐败无能,经卷大量流失到国外,直到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才开始保护工作。

敦煌有一种魔力,每到夜深人静,樊锦诗就感到孤独,春天整日整夜刮风、下沙,她感到被整个世界遗忘,北大忘了她,男友忘了她,她不止一次偷偷哭,可第二天一走进石窟,就感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北大和樊锦诗的三年之约到了,但特殊时期开始了,北大很多领导和老师都受到冲击,没精力顾及她,更大的煎熬是,父亲受不了批斗的屈辱,跳窗自尽,她要代替父亲养活全家人,而敦煌研究所也搞起了批斗。

父亲去世,丈夫在外地,樊锦诗最迷茫痛苦时,举目无亲,心情烦闷时,就一个人向莫高窟九层楼走去,她想找到一种力量,让一个人活着的理由,有意义的活着的理由。

特殊时期,研究所内部48人分了16派,有一个人就是一派,开始窝里斗,但这群人在保护文物方面达成共识:绝不准把武斗引进来。石窟里的泥塑壁画,经不起折腾,一棍子下去就全毁了,最终居然没丢一本书,没一幅画,一尊彩塑被破坏。

那天红卫兵来了,研究所人赶忙解释,这是重要的古代文物遗物,也就没人为难,原来这是一群借串联之机,溜到莫高窟看艺术的学生,看到文物后非常感动,文物就这么得以保全

当年的敦煌带头人常书鸿、段文杰,是大名鼎鼎的文物专家,受到不公正对待,却没一句怨言,继续守护莫高窟,樊锦诗很佩服,她渐渐清楚内心的想法,她想永远守护敦煌。

但此时,樊锦诗已经结婚,和男友彭金章恋爱五年后,喜结连理。彭金章是她北大同学,纯真质朴,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大学教书,两人约定3年后在武汉相聚,1967年元月,樊锦诗借假期到武汉,在宿舍举行了简单婚礼。

然而婚后,两人仍相隔千里,只有假期能短暂相聚,平日只能用一封封信来传递情义,距离和时间并没有让他们感情变淡,但长期两地分居,终归是后患无穷

抉择

1968年,樊锦诗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她打算到武汉生,家里把婴儿用品全准备好,婆婆特意带上红枣、小米、鸡蛋等营养品,要照顾她坐月子,但特殊时期,她的产假请不到,还要到农村参加秋收劳动。

劳动过后,樊锦诗就被送到医院,她自小体弱多病,生怕出意外,现在要生孩子,身边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小孩衣服,护士赶紧给老彭打电报,老彭挑着担子来了,此时孩子已出生5天,她再也控制不住,有生以来,第一次放声大哭。

老彭炖鸡汤,冲奶粉,体贴地照顾妻儿,樊锦诗难得过了一段温馨日子,可月子没过完,老彭就得回去,她就靠一本《妈妈手册》把孩子带到一岁多,自己炖汤喝,找不到保姆,起初把孩子捆在襁褓里,孩子从床上滚下来后,就送到老彭的河北老家。

然后樊锦诗生了老二,等老二5岁,老大8岁该上学时,两地分居问题已刻不容缓,老彭一人照顾两个孩子,实在分身乏术,樊锦诗决定离开敦煌,她半年不去单位上班,就算自动离职,但不知怎的,她经常失眠。

越是刻意不去想,那些壁画越是萦绕在樊锦诗眼前,她随手拿起一本书,竟然也是敦煌的,她明白了,她始终牵挂着敦煌,并且,领导不同意她调走,而彭金章在武汉大学创建的考古系,责任重大,武大也舍不得放人

双方单位拉锯争夺多年后,直到1986年才达成和解,武汉大学松口,调动由老彭自己决定,当时,武大盖了一批教工家属楼,老彭一个人,不符合分配条件,孩子想和妈妈在一起,樊锦诗没有理由不去,但她很犹豫。

作为女人,首先应该成为好妻子、好母亲,拥有完整的家庭,和家人吃团圆饭,樊锦诗不在丈夫和孩子身边,这个家是不完整的,孩子们的成长母亲不能缺失,但和敦煌朝夕相处十多年,她感到自己就像长在敦煌大树上的纸条。

樊锦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洞调查、记录、研究,每年过年更愿意待在敦煌,离开意味着在精神上连根斩断,樊锦诗离不开,敦煌也需要她。

我的心被撕扯成两半,一边是莫高窟,一边是老彭和孩子

一般来说,妻子总是跟着丈夫走,何况老彭在大都市,各方面条件更好,但看到一向雷厉风行的妻子,在工作调动上犹豫不决,知道是放不下敦煌,那年老彭49岁,是武汉大学历史系副主任,考古研究室主任。

老彭没动用一家之主的权威,也没用离婚逼迫,不忍妻子为难,甘愿放弃大城市的优渥生活,还有耗时23年,一手参与创办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年过半百,为爱奔赴敦煌,一切从零开始。

这是个艰难的抉择,樊锦诗觉得很惭愧,她不是个好母亲,更不是个好妻子。那一年,她和丈夫彭金章两地分隔19年后,终于团聚,她继续保护敦煌,老彭改做佛教考古

可惜的是,夫妇俩太过忙碌,两个儿子的教育受到很大影响,老大成绩不理想,老二只读到大专,两名北大高材生的学霸基因,没传承下来。

守护

彭金章来到敦煌,在他的主持下,莫高窟有编号的洞窟数量从492个增加到735个,他还在莫高窟北区挖出回鹘文木活字、景教十字架、波斯银币等,所做贡献为世界瞩目,樊锦诗的贡献更大。

一次又一次错失离开敦煌的机会,樊锦诗认为她命中注定,这辈子交给敦煌了,1984年,她被任命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负责档案编制,她细心地发现,许多壁画已模糊,如何保护成为一件大事

1987年,莫高窟被评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她是申遗的主要负责人,在此过程中,她看到更为深广的世界,也终于等来了转机,她去北京出差,一位遥感测量专家向她展示电脑图像,樊锦诗第一次知道图像只要数字化,就能永久保存下来

壁画可不可以这样做?樊锦诗要为莫高窟建立数字档案,将洞窟、壁画、彩塑,以及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同时将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研究成果,汇集成电子档案,让历史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樊锦诗立即向甘肃省、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提出数字化工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备重视莫高窟的保护,果然,给足了经费,但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信息采集量极大,仅实现一个300平方米壁画的洞窟数字化,就得拍摄4万余幅照片,还需要繁复拼接,而莫高窟的壁画总面积为4.5万平方米,如今已有近百个洞窟完成数字化,完成了近五分之一

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那年樊锦诗78岁,她60岁提出的愿景终于实现了,古老的敦煌通过现代科技焕发出新的生命,全球观众可免费浏览莫高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图像,全景漫游这座人类文明宝库

2017年7月29日,彭金章先生去世,享年81岁,樊锦诗1个月瘦了10斤,一生伴侣离她而去,但她总觉得丈夫还在身边,带着爱,支持她的敦煌梦

为了守护好莫高窟,樊锦诗抗住重重压力,上世纪90年代,游客渐渐增多,2001年,游客超过30万人次,且还在连年攀升,每一次参观都会让保护工作更加棘手。

敦煌研究所在每个洞里都装了小的探测仪,可以检测人流、湿度、温度和二氧化碳的变化,预先设置一个数值,达到后,探测仪就会显示黄色。可探测仪报警后,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樊锦诗无奈,只得向有关部门写信停止参观莫高窟

这在业内掀起一番争论,樊锦诗被质疑,而更大的质疑在后面,2000年前后,国内旅游景区商业化风头正盛,不少人提出加大旅游开发,让莫高窟上市,希望借此促进消费,拉动西部经济。

樊锦诗深知,就算不进行过度商业开发,莫高窟都承受不住太多游客,她知道这一动作的后果,为了敦煌的未来,她四处奔波,坚决反对,硬着头皮与人辩驳,宁愿敦煌研究院院长不当,也不同意,最终,阻止了这一行为

这一举动,引来许多人不满:要钱要支持时想到地方了,需要做贡献时,只知道死守着文物。对此,樊锦诗淡淡一笑。

樊锦诗还意识到,保护敦煌这一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光有技术和人才还不够,必须要立法,还要科学规划,2003年,《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2005年她推动的《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对考古研究的人,最重要的是,有没有留下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考古报告,樊锦诗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想这个报告该怎么写,在她退休后,历时10余年,30多万字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终于结束了。

对于敦煌,樊锦诗一丝不苟,对于自己,她却看的很开,要计较得失,她早就离开敦煌了,在60多岁,她才在上海借钱买了第一套房,但她一直在莫高窟忙,很少回去,最后把房子给了孩子

向樊锦诗和一代代敦煌人致敬!

#敦煌##莫高窟##北大#

采钰通过阅读,换个角度看世界和生活

28人探险队船毁粮断,被困南极冰面,如何煎熬700天后全部生还?

1996年春,9人在攀登珠峰时遇难,幸存者披露的细节令人毛骨悚然

49岁美国阔佬在珠峰8000米,被当尸体丢弃,22小时后独自走回营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18号,引起美国高度关注,美媒:美方优势不多了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18号,引起美国高度关注,美媒:美方优势不多了

搞笑的阿票
2024-04-26 12:27:29
王毅接受卡塔尔半岛新闻网书面采访,谈及加沙冲突、红海局势等

王毅接受卡塔尔半岛新闻网书面采访,谈及加沙冲突、红海局势等

新京报
2024-04-26 10:03:23
曝拼多多公然违反苹果规定,利用灵动岛向用户推送广告,且不留痕迹

曝拼多多公然违反苹果规定,利用灵动岛向用户推送广告,且不留痕迹

西游日记
2024-04-26 11:11:48
PDD再造“神迹”!苹果灵动岛上弹广告,库克也拿它没办法?

PDD再造“神迹”!苹果灵动岛上弹广告,库克也拿它没办法?

热点科技
2024-04-26 11:12:33
清凉峰一男一女后续:妻子已回家,丈夫疑似被绿,评论区太黄了!

清凉峰一男一女后续:妻子已回家,丈夫疑似被绿,评论区太黄了!

叶公子
2024-04-25 20:54:44
姆巴佩合同曝光!与皇马签约5年,年薪1500万,获80%肖像权

姆巴佩合同曝光!与皇马签约5年,年薪1500万,获80%肖像权

奥拜尔
2024-04-26 17:47:18
新华社快讯: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25日报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批准在拉法开展地面行动的计划。

新华社快讯: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25日报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批准在拉法开展地面行动的计划。

新华社
2024-04-26 01:52:09
45岁女子白天与50岁情人上床,晚上与52岁情人上床,索要20万被杀

45岁女子白天与50岁情人上床,晚上与52岁情人上床,索要20万被杀

胖胖侃咖
2024-04-26 08:00:09
厦门楼市全军覆没,厦门思明区房价从63000元降至了55000元

厦门楼市全军覆没,厦门思明区房价从63000元降至了55000元

有事问彭叔
2024-04-25 17:18:05
北约秘书长称中国为俄提供卫星能力和成像技术,中方驳斥:纯属捕风捉影

北约秘书长称中国为俄提供卫星能力和成像技术,中方驳斥:纯属捕风捉影

环球网资讯
2024-04-26 16:04:13
广东南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彭军被查

广东南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彭军被查

南方都市报
2024-04-26 16:16:15
重磅,美已做好了与俄曹伊契四线同时作战的准备

重磅,美已做好了与俄曹伊契四线同时作战的准备

爱吃鱼的哆啦A梦
2024-04-26 09:33:19
清凉峰男女爬山后续:丈夫两次发声疑点多,真实关系惹猜测

清凉峰男女爬山后续:丈夫两次发声疑点多,真实关系惹猜测

180°视角
2024-04-26 12:36:22
大反转!纪云浩职业经历被老战友夸赞,大学学历与转业有新解释

大反转!纪云浩职业经历被老战友夸赞,大学学历与转业有新解释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4-04-26 13:51:11
复旦教授发“应景”笑话:哥大学生落水,美警初不救,听到喊反以 立马捞上来

复旦教授发“应景”笑话:哥大学生落水,美警初不救,听到喊反以 立马捞上来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4-26 17:47:33
谭秦东:“我没靠山的软柿子,万幸当年能活下来”,300多人打赏

谭秦东:“我没靠山的软柿子,万幸当年能活下来”,300多人打赏

汉史趣闻
2024-04-25 15:54:53
他住在轿车里,维系着跨越500公里的双城爱情|深度人物

他住在轿车里,维系着跨越500公里的双城爱情|深度人物

北青深一度
2024-04-26 16:34:58
日本排海她重拳出击骂日本太坏,质疑燃气她被重拳出击认错求放过

日本排海她重拳出击骂日本太坏,质疑燃气她被重拳出击认错求放过

历史总在押韵
2024-04-26 14:09:44
美智库:普京政权正摇摇欲坠,随时可能解体

美智库:普京政权正摇摇欲坠,随时可能解体

日新说Copernicium
2024-04-26 04:45:16
限期180天,美要求中国军工企业退出俄市场,否则就全面封锁制裁

限期180天,美要求中国军工企业退出俄市场,否则就全面封锁制裁

环球Talk
2024-04-23 23:47:26
2024-04-26 19:16:49
艾尚说社会
艾尚说社会
艾尚情感
8373文章数 769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乌军总司令上任3个月 他对无人机的应用让人意外

头条要闻

媒体:乌军总司令上任3个月 他对无人机的应用让人意外

体育要闻

库里当选最佳关键球员 10项数据联盟第一

娱乐要闻

金靖回应不官宣恋情结婚的原因

财经要闻

贾跃亭,真他娘是个人才

科技要闻

车展观察|德系日系绝不能放弃中国市场

汽车要闻

2024北京车展 比亚迪的自驱力让对手紧追猛赶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数码
教育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真的受不了了!太可爱了

家居要闻

光影之间 空间暖意打造生活律动

数码要闻

三重激光避障!米家全能扫拖机器人M30图赏

教育要闻

看完世界首富硬核母亲的这3条育儿心得,我突然不焦虑了

军事要闻

以军称已完成对拉法地面军事行动准备工作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