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阜阳市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阜阳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14.1万人,比上年减少2.9万人,同比下降0.35%。
这已经是阜阳市连续两年出现常住人口减少的情况了,2021年末阜阳市常住人口817.1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2.9万人。
还有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至2020年,阜阳市的常住人口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2020年末达到820万人,是近年来的最高值。
素以人口众多,并将其作为发展优势的阜阳,常住人口为何持续减少?这几年阜阳究竟发生了什么?有人开始盘点阜阳最近几年发生的大事,并从中寻找原因。结果还真找到了,那就是高铁的开通。
2019年12月1日,阜阳高铁开通,高铁阜阳西站正式投入使用。当时就有人预测,高铁就像一台大功率的“抽水机”,会造成人口和人力资源的外流。如今,阜阳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减少,似乎印证了当初的观点。
- 那么,真的是高铁的开通导致阜阳人口外流吗?
我们以阜阳常住人口最高的2020年为例,当年的常住人口是820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820万只是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并非一个概念。阜阳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常年外出务工的人员约有300万。阜阳市“千万人口大市”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
阜阳高铁开通后,的确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让人员的流动更加便捷。今年春节之后,阜阳每8分钟就开出一趟高铁,阜阳西站、界首南站每日最高开行高铁列车202列。今年春运,阜阳地区旅客发送量超过2019年同期,再创历史新高。
同时,高铁开通后阜阳人到合肥、南京等地的时间成本变得更小。每逢周末,合肥至阜阳间的往返列车可以用“座无虚席、一票难求”来形容,仿佛春运一般。
这些乘客,有在合肥上班的,有去合肥看病求医的,有去合肥购物休闲的,也有去合肥探亲访友的……
不可否认的是,高铁开通之后,阜阳人在合肥买房、上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口的外流。
- 人口的流动一定是弊端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们回忆一下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就会发现,当人员、物资流动性增加的时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往往处于上升期。以唐朝为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时,长安城内各国商贾云集,万国来朝。国际上,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也是因为贸易和人员的流动而兴盛。
高铁的开通,一方面方便了阜阳人外出就业创业,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外地人到阜阳投资兴业。几年来,比亚迪、三峡能源等一大批大型企业能落户阜阳,恐怕就有高铁因素的影响。
- 你可能不知道阜阳人的铁路情结
上世纪90年代,阜阳形成了“民工潮”,每年有数百万农民工外出打工,阜阳火车站运力不足。农民工顶风冒雨在火车站广场等候乘车的画面,至今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因此,拥有一条快速的铁路成为阜阳人的梦想。
京九铁路的修建过程中,阜阳人几经辗转,费尽心力争取到大京九铁路在阜阳设站。此后,阜阳火车站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民工车站,高峰期间日发送旅客量达13万左右。
遗憾的是,在高铁的建设中,阜阳掉了队。直到2019年12月1日,高铁阜阳西站才正式开通,与发达地区相比,阜阳的“高铁梦”晚了10年,与本省周边地区相比,也晚了5年左右。
因此,阜阳人在商合杭、郑合高铁开通后,又一口气拿下了两条高铁。目前,阜阳第三条高铁——阜阳至蒙城至宿州(淮北)铁路正在建设中。正线全长142.5公里,列车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建设工期3.5年。
阜阳网友和市民更是为高铁建设操碎了心。目前,阜阳市下辖的临泉、界首、太和、颍上、颍州5个县市区均设有高铁站,颍东、阜南和颍泉尚未设立高铁站。
第三条高铁刚刚动工,网友和市民就围绕设站问题,给政府提起了各种建议,希望对阜阳火车站进行改造,使其具备通行高铁的条件。
网友和市民的建议,政府部门是看在眼里,积极回复。从他们的回复中,我们不难看出,阜阳的第四条高铁也快来了。据称:目前阜阳至黄冈高铁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阜阳的高铁将会更密集、更便捷。
特别说明:图片来自新华网、澎湃新闻和阜阳当地媒体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