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公派留美后拒不回国,年老却想落叶归根

0
分享至

197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后来在上海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

80年代初,她被国家派往美国公费留学,却在1989年加入美国国籍,拒绝回国。

如今她已年迈,却频频来往中美之间,希望老有所依落叶归根,这一次,中国会答应吗?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了神州大地,上海一个工厂的年轻女工人听着广播喜极而泣,她飞快地跑回家,一路跑一路哭,翻箱倒柜找到自己放了许多年舍不得扔的书本,一页一页翻开,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呐喊。

“我要考大学!”

她叫袁钧瑛 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袁钧瑛出生在一个顶级的书香门第,她的外祖父李青崖是法国文学翻译家,祖父袁开基是有机化学家,父母皆为上海医科大学教授,而伯父袁承业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刚出生就被浸泡在浓郁的学习氛围里,袁钧瑛耳濡目染,对读书产生了无限的兴趣。

从启蒙识字的时候开始,袁钧瑛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她思维缜密,过目不忘,到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就连让很多女生头疼的数学她都能轻松掌握,成为一个妥妥的“小学霸”。

此时的袁钧瑛有父母的疼爱,有优渥的家庭条件,生活得无忧无虑,每天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可是到了十岁那年,1968年一场无可避免的变故出现了,她家庭的长辈们无一例外受到了波及,一夕之间,轻松自在又富裕的生活荡然无存。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她的父亲在不久之后也因为医生误诊去世,这个年里只剩下年幼的她和母亲相依为命。

不过即便条件再艰苦,她妈妈还保留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认知,想尽一切办法送袁钧瑛去好的学校读书,好在孩子自己也争气,顺利考上一所很好的中学。

在中学里,随着所学知识的深入,袁钧瑛在理科的优势更加明显,受到外祖父的影响,她对生物学和有机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展现出了极大的天分。

当时袁钧瑛想着,等考入一个好的大学,自己就追随祖父和父母的脚步,在科研领域大放异彩,可惜时局和命运再一次打击了她。

高考取消了。

不仅高考取消了,连同在中学读书的她也被下放到工厂里去当工人,每天重复机械的工作,依旧没有消磨掉她对生物科学的热爱。

70年代初有一项政策,在工人农民阶级中挑选一些曾经读过书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进入大学,但因为种种原因,袁钧瑛没有入选。

一直到1977年,邓公再次复出,大刀阔斧地整顿了一番,提出了要“恢复”高考的主张。

袁钧瑛本来就是学霸 有着丰厚的文化基础,她在第一届高考中一举夺魁,成为上海市的状元,如愿考入到复旦大学,攻读生物学方向。

能读书对于袁钧瑛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她如饥似渴地扩充着自己的知识,但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当时中国的科技发展十分有限,尤其在生物科学上,所以袁钧瑛只能依靠书本去填充,翻阅外文文献去了解。

虽然没有实践的条件,但这些年的大学课程也让她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1982年,从大学本科毕业后,袁钧瑛成功考入上海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教育正处在青黄不接的关口,国家想要发展现代化,但是经过那段岁月,国内并没有多少真正高精尖人才,物理化学领域的杰出人物们还有一大半隐姓埋名从事研究工作,能投入到教育里的少之又少。

于是国家出资选派公费留学生,送到欧美等先进国家去学习科学技术,回来或者投身于科研,或者投身于教育。

公费留学,名额有限,随即在各大高校里精心选拔起来,经过一轮轮考核,袁钧瑛脱颖而出,她被选派往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临行前回望祖国的土地,袁钧瑛感慨万千,她当时应该是有眷恋的,或许也像其他同学一样,一张张稚嫩的面皮在飞机前许下豪言壮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好好读书,报效祖国。

但是很多人大概都没有想到,他们后来却长久地没有回国。

哈佛大学是世界顶尖学府,生物科学在一众学科中更是遥遥领先,袁钧瑛到了这里如鱼得水,她激动地看着图书馆里累积的书籍,实验室里各种高级的机械,兴奋到不能自已。

更让她兴奋的是,她的博士生导师是大名鼎鼎的罗伯特教授,这位在“细胞死亡”领域研究了几十年的老教授绝对是权威级别的存在,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罗伯特也很爱重袁钧瑛这个学生,他竭尽所能地挖掘对方身上的天赋,想要把她塑造成自己的得意门生,倾囊相授。

可以说,罗伯特成功了,从哈佛毕业的袁钧瑛成功进入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后,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与此同时,和她同一批被送出国的学子们大多完成了博士学业纷纷回国,投身到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抗拒不了美国优越的物质生活以及美国方面开出的诱人的条件,选择留在美国。

到底要不要回去?

这个问题一时间成为留学圈的热点话题,袁钧瑛也陷入了思考。

她的母亲和长辈们都在国内,大家都在翘首以盼,而且袁家家风严谨,爱国教育也是每个袁家孩子的必修课,她的伯父已经在国内从事研究工作很多年……

大家都在催促她,祖国派出来接学生的小组也来和她谈话。

这么一个优秀的博士后,祖国非常欢迎她为国效力,但是犹豫再三,袁钧瑛拒绝了。

她当时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美国方面,麻省理工学院想聘请她做终身教授,并且许诺全力配合她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

另一方面,她的研究的确到了关键阶段,不得不承认的是,一旦回到祖国,她国内根本无法为她提供如此高科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不仅她的科研成果即将流产,对于生物科学领域也是巨大的损失。

袁钧瑛选在留在了美国,她的家人非常费解。

要成为麻省理工的教授其实是有一个先决条件的,她必须拿到美国绿卡,加入美国国籍,1989年,袁钧瑛曾经在星条旗下宣誓,捍卫美国的尊严。

她终于成为了教授,在世界顶尖学府里尽情的研究,世界级的资源数据都是她前进的基石,在这样的环境中,袁钧瑛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

2005年,她研究证明了Nec-1可以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这一发现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对急性脑损伤、神经性衰退疾病、癌症等疾病的攻破,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2008年,她在《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自己在细胞坏死领域的重大发现,这篇文章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这一研究领域的后继者们奉为圭臬,奠定了袁钧瑛在科研界的科研地位。

就在袁钧瑛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的时候,她的婚姻生活也非常美满。

她的丈夫名叫俞强,是当年一起被国家送出来的公费留学生。

俞强和袁钧瑛的感情开始于青葱的大学时代,当时他们在一个班上,又都是班干部,在组织学习和活动的时候有了很多的交集,慢慢地熟络起来。

国家公派出国的时候,他们为了能一起走,每天一起学习,一起上课,后来如愿以偿到了美国,自然的,两个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在美国哈佛读书的时候,作为少有的几个华人面孔,出国的这些学子们联系非常紧密,袁钧瑛和俞强也时常约着见面,尤其是思念家乡的时候,对方似乎已经成为彼此唯一的依靠。

后来他们又一起到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后。

俞强在科研领域不比妻子声名大噪,他为人很低调,但也在美国一所顶尖学府做副教授,两个人成为相知相伴的知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但是这样的情况在2002年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这一年,俞强回国了。

他在美国顶尖学府做了几十年的手腕,科研能力非同一般,国家对于这样的人才非常重视,让他进入中科院工作。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袁钧瑛态度的微妙,她并没有干预丈夫的选择,也没有劝阻俞强回国,而是支持他,鼓励他,做他坚强的后盾,帮他出谋划策,答疑解惑。

她是认同俞强回国的,毕竟如今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

不过有一点让夫妻俩为难,就是两地分居,俞强的科研任务重,很多时候都是袁钧瑛飞来中国看他。

来到中科院,总免不了也遇到一些学生,袁钧瑛非常和蔼地和他们交流,有问必答,甚至是一些美国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涉密的情况下,她基本上都会满足学生们的一切提问。

袁钧瑛是美国国籍,在中国不能停留太久,所以她每年固定飞北京,偶尔也到中科大去讲座。

2006年,袁钧瑛回到中国,成为中科院有机化学学科的教授,专门为国家培育博士生,还是因为国籍的原因,她只能固定在一段时间来中国给学生们授课,大多数时间都依靠邮件答疑解惑,要是实验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她也只能通过电脑遥控指挥。

到了2012年,袁钧瑛明显感觉到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她在想要把自己在美国的研究成果播撒在中国,于是在中国成立了一个生物学和有机化学的研究中心,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教育和辅导中国学生和中国研究者身上。

袁钧瑛的研究院为中国的医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在细胞坏死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癌症攻破的脚步。

但是直到此时,袁钧瑛还是美国国籍,还被评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袁钧瑛是想要回到中国的,从她在中国活动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来,而且她的丈夫留在中国,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她的想法。

但是这个时候又再一次争议起来,袁钧瑛当年放弃中国籍加入美国籍,究竟该不该让她回来?

从科研角度上来讲,不得不承认,那个年代的中国和美国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我们无法为她提供那样的实验环境,而如果她毕业回国的话,应该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为生物学和有机化学作出如此突出的贡献。

但是从爱国角度来讲,国家在艰难时刻把学子们送出国,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学成归国报效祖国,但是袁钧瑛没有做到,她违背了“公派留学”的初衷。

如今她仍然在为科学界贡献力量,也在尽力教导中国学子,推动中国科学发展,或许她早已经在回中国和留美国之间找到了更合适的选择,诸位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武契奇的大举进攻让美国和欧洲吓得不轻

武契奇的大举进攻让美国和欧洲吓得不轻

游戏论点
2023-06-01 22:46:09
林靖恩终于出面回应:10年青春换取的巨额遗产,再次感谢李坤城

林靖恩终于出面回应:10年青春换取的巨额遗产,再次感谢李坤城

素素娱乐
2023-05-30 10:39:02
热搜第1,大巴黎官宣梅西离队,球迷爆破:明天取关!永无欧冠

热搜第1,大巴黎官宣梅西离队,球迷爆破:明天取关!永无欧冠

贝塔说体育
2023-06-01 23:33:15
香港有线电视收费台终止服务,新闻主播感谢观众多年支持

香港有线电视收费台终止服务,新闻主播感谢观众多年支持

娱乐贴士站
2023-06-01 15:59:12
女主播直播喊榜一大哥老公!被男朋友现场暴打,全过程被网友录了

女主播直播喊榜一大哥老公!被男朋友现场暴打,全过程被网友录了

周龙观影
2023-05-08 14:09:01
32岁女子称被18岁前男友强迫“一夜四次”致怀孕,男方:她主动的

32岁女子称被18岁前男友强迫“一夜四次”致怀孕,男方:她主动的

历史求知所
2023-05-30 08:00:59
刚刚!暴芯声明!

刚刚!暴芯声明!

中国半导体论坛
2023-06-01 12:55:11
沙特缓缓打出问号?每体:迈阿密已报价梅西,4个赛季每年5000万

沙特缓缓打出问号?每体:迈阿密已报价梅西,4个赛季每年5000万

直播吧
2023-06-01 18:00:03
“五万一次,刺穿下体”:比性交易更恐怖的是无性交易

“五万一次,刺穿下体”:比性交易更恐怖的是无性交易

小甜儿
2023-05-30 14:28:57
34国弹药库被打空,美军被打醒:美不具备与中国大规模冲突的能力

34国弹药库被打空,美军被打醒:美不具备与中国大规模冲突的能力

瓜哥的动物日记
2023-06-01 12:54:14
加尔蒂确认梅西将离队,俄超索契俱乐部调侃:我们不打算签他

加尔蒂确认梅西将离队,俄超索契俱乐部调侃:我们不打算签他

直播吧
2023-06-01 21:01:03
我的身体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我的身体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荷兰豆爱健康
2023-05-28 14:41:22
中年女人有意让你“得逞”,会给你的三个暗示,别后知后觉

中年女人有意让你“得逞”,会给你的三个暗示,别后知后觉

叶飞飞
2023-06-01 21:09:06
轮到张一鸣“救”万达了

轮到张一鸣“救”万达了

字母榜
2023-06-01 21:24:02
055大驱拉响战斗警报,水兵先戴头套穿手套,从实战出发很有必要

055大驱拉响战斗警报,水兵先戴头套穿手套,从实战出发很有必要

王亚男航空说
2023-06-01 17:17:34
一天之内,马斯克为什么能见到中国三位部长?

一天之内,马斯克为什么能见到中国三位部长?

东亚财评V
2023-06-01 06:59:27
涨知识了:鼻毛老“窜”出来的男人,暗示了啥?鼻毛为什么会变白

涨知识了:鼻毛老“窜”出来的男人,暗示了啥?鼻毛为什么会变白

健身狂人
2023-05-28 00:01:43
恭喜国米!切尔西双星有望来投,拜仁大将有望加盟

恭喜国米!切尔西双星有望来投,拜仁大将有望加盟

条条爱侃球
2023-06-01 20:54:49
主持人涂磊被景区粗暴驱赶,事情起因耐人寻味!

主持人涂磊被景区粗暴驱赶,事情起因耐人寻味!

娱乐的小灶
2023-06-01 23:15:24
巅峰聚会!林青霞请作家莫言到自家豪宅吃饺子喝茅台,现场照曝光

巅峰聚会!林青霞请作家莫言到自家豪宅吃饺子喝茅台,现场照曝光

烟雨笙
2023-05-31 20:01:38
2023-06-01 23:52:51
功标青史
功标青史
山巅俯瞰兴衰史
325文章数 1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高考只决定了分数,而非定局!考后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头条要闻

媒体:马斯克闪电访华 或有个重要的、难以达成的目标

头条要闻

媒体:马斯克闪电访华 或有个重要的、难以达成的目标

体育要闻

从无缘奥运到准日本一姐 秘诀是干饭?

娱乐要闻

虞书欣因旅游太多上热搜 竟遭网友狂嘲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6.5万买3.5万卖,阿里裁员致"大厂房"价格腰斩?

汽车要闻

全新smart精灵#3售20.99万起 新奢纯电轿跑SUV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旅游
时尚
手机

教育要闻

高考只决定了分数,而非定局!考后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艺术要闻

构建书法教育的传承体系 寇学臣书教育人展在北京隆重举行

旅游要闻

去看世界吧 像孩子一样

现任婚姻这么好,但网友还磕她和前夫的过期糖?

手机要闻

六一儿童节特别策划:再见童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