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今年31岁,北大老师,没有四大也没有tenure,既没有解决数学界的知名猜想,也没有获得国际奖项,在数学圈内也没有收获太多的声望。
换言之,他认为韦东奕无论在科研还是在名望上,成就都不过如此,不能凭借几块金牌,亦或者馒头配着矿泉水的作风,就拿到数学界的最高奖项。
是否被“称神”,并非完全在于成就和地位
反观菲尔兹奖的首位华人获得者丘成桐,22岁博士毕业,27岁证明数学重要猜想并获得斯坦福大学正教授职务,33岁拿到菲尔兹奖。
可见韦东奕和丘成桐年轻时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但丘成桐先生没有被称为“神”,反倒是韦东奕这个后辈被封为“韦神”,不知是戏谑还是捧杀。
丘成桐曾经这样评价韦东奕:韦神其实是一种说法,韦东奕距离被“封神”,还差很长一段路要走,相比之下,丘成桐先生更赞许北大已经拿到了斯隆奖和戴维逊奖的丁剑。
可见在清北学府内,成就和天赋远高于韦神的并不罕见,笔者以为,大众之所以对韦东奕称神,不单单是冲他的成就和地位,更是表达了对他的喜爱。
无人不知的韦神,和其他默默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做贡献的优秀学者,他们同样值得尊敬。
但在笔者眼中,韦东奕有着比成就和天赋更加宝贵的品质。首先是纯粹,他对数学的热爱,纯粹到忘乎所以。
其次是他的谦卑,虽然在外界被奉为“韦神”,但无论是面对同行学者,还是面对北大的本科学生,他没有真的以“神”自居。
以他的天赋和努力,虽然想比肩曾经的丘成桐还是有很大差距,但面对北大学子,他也有资格夸耀。
但他没有,面对夸奖,他总是腼腆地摆手,面对学生的回答和赞美,他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学生肯定,并且由衷地回应:你也很厉害。
最后,也是笔者认为最宝贵的一点,韦东奕有感恩之心,无论对母校还是对国家,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培育恩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