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江苏200亩荒野农场:女性占9成,一起过低消费生活

0
分享至

2015年初,

江苏沿海平原200亩的荒野上,

迎来了崔崔一家人。

9年间,他们带领一群人

一起造房子、做农耕、养动物…

打造一个共居的生态社区,

来这儿的90%都是女性。

15亩地的自然建筑实验区内,

有土团房、土袋房、螺旋顶圆屋……

在野生大水塘上泛舟,

去羊舍喂羊、密林间喂鹅、土路上遛马,

他们践行朴门永续的理念,

过低消费、低技术、可持续的生活,

来这儿的年轻人,泥土满身,由衷快乐。

3月中旬,一条探访了“原宿”农场。

编辑:陈沁

春天还没到好时候。一场雨后,农场有些湿冷。穿过泥泞的小路,我们很快见到了崔崔本人。

她刚从小镇上回来,穿着一身旧衣裳,短发,比寸头稍长一点。不久前,她和两个姑娘相约剃了光头,“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想剃了。”

创建“原宿”之前,她在城市里,过主流的生活,人生目标是挣钱买房、换房、换车。很忙碌,也感受不到太多快乐。一直想回到土地上,但周围没有人支持,都劝说她:“这件事,等到退休再做吧。”

崔崔老吴一家人和猫咪大饼

2014年,女儿12岁,有一次她说,“你想做就去做,不要等到退休。”

崔崔被这句话触动,便和丈夫老吴一起,开始寻找土地。要兼顾女儿上学,照顾快要90岁的父母,他们不能离得太远,找了几轮,被江苏沿海平原上200亩的荒野迷住。

那时,一望无际的野生大水塘里,长满了菱角。“这片水很野”,他们一眼就看中了,租期14年。

春天,崔崔在地里割草

盛夏,植物疯长

200亩,换算是130000m[gf]b2[/gf]左右的土地,对一家三口来说,体量太大。一开始崔崔就知道,以后一定是一群人在这里生活。

那时还没有生态社区的概念,他们买来20多万棵树苗,停止对土地的过分干预,尽量保持自然生态。第二年春天,苜蓿、野生赤小豆、野黄豆、马齿苋、野芹菜……数不清的野生物种,慢慢都重新长出来。

陆续几年,农场迎来了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工作坊学员,有前体制内教师、设计师、建筑系学生、艺术系留学生。自2020年,又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位长居的新村民。

农场的志愿者们,一起包装老种子

首期女性工作坊

早期,来农场的9成都是女性,从去年开始,男性比例才开始多一点。这些男性基本都有一些共性:温和、对女性友好,采取非暴力沟通方式,阴性能量更强烈一些。

在这个非服务性的农场社区里,他们像家人一样相处。充分地融合,也尊重彼此的界限。时间最长的一位姑娘,曾返回上海工作半年,又回来农场,一呆就是5年。

这个故事,无关于一个财富自由的家庭,如何返回乡村,度过一段风花雪月。而是泥土满身,召唤一群人来看星辰,造房子,种地,过生活。

以下是崔崔的自述。

平原上的土袋房

之前,我跟老吴从事室内装修行业,受空间所局限,无法施展拳脚。老是敲墙、砸墙,其实也是一种破坏,会制造大量的垃圾。

来到这里后,第一件事就是想造房子,做一些实验性的“自然建筑”。在工业化出现之前,世界上所有的建筑,应该都属于自然建筑。和城市里的钢筋水泥不同,它使用木头、石头、稻草、泥土等等。

建造者的心也很重要。一个人的内在不通畅,心是拧巴的,做出来的自然建筑,一定无法给他带来滋养。

崔崔在做自然建筑课程理论讲解

土团房建造过程之一,捏土团

土团房最初的样子

2015年,我们造了第一个土团房,以工作坊的形式,建了两年,修修补补又一年,第三年才开始使用。土团,是由水、稻草或者纤维以及粘土,通过脚踩、手捏混合而成。就像做面包一样,一团一团地堆上去,它是墙体承重结构,没有框架,所以做的过程会比较慢。

土团房的好处,是可以做很多异形,也有人把它形容为“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房子”,完全是手作的作品。

土团房室内部 土沙发(中)火箭炕(下)

土团房的设计有点像蜗牛,也有点类似于子宫。很多人走进去,会有一种被包裹起来的安全感。

建造时,参与人数还蛮多的,有将近100人。用现代的语境,它是一室一厅,里面做了一个土地板,我们都是光脚走进去,围在一起喝茶聊天。沿着墙壁,还做了一条环形的土沙发,加上火箭炉,用于冬日取暖。

土袋房俯瞰图,由三个圆构成

土袋房为两室一厅,厅内有一个小阁楼

土袋房窗外的一抹绿色

2016年,我们开始造土袋房。格局上,其实是三个圆,好比一个米老鼠的头,两个小圆是两个卧室,中间的大圆是会客厅,隔了小两层,做了一个小阁楼。

土袋房的造价更低廉,只要有土的地方就可以做。是用生土,直接灌到袋子里,把它夯实,再加上带刺的铁丝,一层层叠加上去,因为本地土比较沙,我们又加了5%的水泥。

户外厨房建造过程

户外厨房,顶部为双螺旋屋顶(即互叠式屋架,无中柱)

起初,我们对自然建筑的理解,还有些浮于表面。譬如,国外的土团房多用粘土和稻草,我们本地没有这两种原料,就耗费不少人力和运输成本,千里迢迢去买回来。后来,改用本地土和麻绳厂的边角麻丝,代替稻草,出奇的好用。

慢慢地,我们也在探索,本地有没有传统的建造方式,能运用到我们的建造中来?请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教给我们50年前的建造技术“推把子(注:以芦苇为建造材料)”,来造螺旋顶圆屋的墙。

螺旋顶圆屋

江苏传统建造技术“推把子”

农场有60亩的野生水塘,成片广袤的芦苇地,我们就地取材,把芦苇砍下来,每隔二三十公分绑一圈,把它排在墙壁中间,是纯天然的空心隔音材料。

陆续几年,我们还建造了户外厨房和田野餐厅,很多都是用二手材料。每年,都会有跟泥土相关的工作坊,志愿者、学员们一起,完成了所有的建造。

我的印象里,疫情之后,武汉来的人明显多了。有一次,一个姑娘来捏土团,她和我说,“双手插到泥里面,脑子里什么都不想,觉得一下子被疗愈了。”

所以,在原宿,建造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是想让大家放下来,慢一点,缓解城市里的压力与焦虑,建造的技术只是顺带的收获。

给小马葵花扎个小辫儿

在农场,除了100多亩的树林子,每年都要维护,农耕主要是5亩地的水稻,不打农药,不使用化肥、除草剂,粮食存储,也不使用药熏防虫,一切遵循自然农法。

几片小小的菜园,供于我们日常饮食,在有剩余的情况下,也会对外分享。春耕时,种青菜、红苋菜、土豆,还有老品种的茄子、番茄,各种瓜类豆类;秋天,种芹菜、芫荽、茼蒿、菠菜、油麦菜、红青白萝卜等等。

薄皮红扁豆(上)、本地长豇豆(下)

从2014年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老种子,先是自己耕种留种,后来开始在线上分享给更多的人,春天会集中分享多一点。秋播时,也会再分享一次,已经成为我们每年固定的文化。

农场有一个水系统,厨房、洗漱区的中水,都会被收集起来,一部分流到小沟渠里,经过沉淀净化后用于灌溉,一部分经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处理,再回到大水塘。

夏天的降温设施是水空调,这里的地下水非常丰富,我们将地下水抽上来,经过冷凝,能将室内温度维持在18度左右,再排回水塘,实现循环利用。

废弃物回收牌

田地里的老品种留种区

净水系统

在农场,90%以上的东西,都是被循环使用的,垃圾只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所有厨余,我们都会分类,优先喂小猫、小狗,其次是喂鸡、喂鸭、喂羊、喂马。包括使用旱厕,覆盖的便便,会直接拿来堆肥,经一段时间发酵后再回到土地。

我们遵循朴门永续的理念,低消费、低技术,对环境友好,提倡“小而美”,过可持续的生活。事实上,很多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就是这样生活的。

当然,主流传播给大众的乡村生活,总是非常美好的。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真实的传递,尤其是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走上返回乡村的道路上。真正落地到乡村之后,你会发现,有风花雪月,也有很多艰辛与不堪。

农场的动物们

这些年,美好,确实时时刻刻在发生。清早,眼睛还没睁开,就听见外面的鸟儿在叫。一打开门,猫狗都会扑上来。我们在地里干活,让身体劳作,全身都很舒畅。从地里摘个萝卜,直接擦一擦就吃了。人与人之间,简单而真诚的交往,也弥足珍贵。

这些美好的背面,也要付出身体的艰辛。我们做一顿饭,要从捡柴火开始,相比在城市里,拿手机app点一下,饭就送过来,还是不太方便。

冬天想睡懒觉,但不得不起来,因为要去喂鹅、喂羊。明天要下雨,地里的东西,不管多晚都得收完,以前在城市里,从未有过对天气如此密切的关注。大自然所有的变化,如今都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之前在城市里,我的生活能力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我中午做了一顿饭,晚上就做不动了。生活几乎是被消费建构起来的。

朴门永续课程:发现自然之美

后来才意识到,商业化的进程,已经无限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什么很多人感到焦虑?因为我们活得越来越像机器人了。

解除现代性的焦虑,在我看来,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回到土地上,回到大自然中。但对土地,我也没有急功近利,从来没想过要做一个种植大户,亩产达到多少多少。颗粒无收,我一样接纳与喜悦,因为土地是与生命相关的。

水净化系统实践 2019年

在地理条件上,我们周边没有什么人文环境,像云南大理,志同道合的人们,会形成独立的小圈子,我们比较孤立无缘。亲朋好友、村邻,都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很多人回归乡村,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打造一个很美的私人空间。对此,我们没有太多执念。城市生活里,漂亮舒适的家已经体验过了。

这片土地有200亩,最开始拿到它,模模糊糊就有一个想法,未来一定是一群人共享这块土地,一起生活。

枯木堆肥实践 2019年

伯克利堆肥实践 2016年

一开始,我们就开放了志愿者项目。但在第一年,过来的志愿者还挺消耗我们的。后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能量,设置了相对的门槛,要来农场,需要填很长的申请表。

我回想了一下,大多数过来的志愿者,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高,包括文科类的硕士、博士,还有教育工作者、乡建工作者等等。

无论什么样的身份、学历,都是从扫地、擦桌子、做饭、垃圾分类,包括处理旱厕——依据每天的值日表——这些小事情开始。认真地做简单的小事情,人也会得到疗愈。

之前,我也是一个不接地气的人,看不起很多小事情。一个人如果整天在忙着做家务,擦地、做饭,无论男女,我会把他定性为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来了农场之后,彻底改观了。

一些乡村生活的技能,无论是建造,还是种植,包括朴门永续的理念,都是我们自己先去践行,再分享给更多人,教育已经融合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这些年,关于“朴门永续”的概念,被越来越多人追捧。有些地方,会特别强调技术的层面,甚至给它贴上标签、奉上神坛。

本质上,我认为朴门永续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一切跟生活相关的东西,它都应该是低技术的,因为它可以涉及到每个人。如果让普通人无法企及,就失去地气了。

原宿首期女性工作坊

2018年,我们发起了首期女性工作坊,全程由女性主导及参与,营造一个温暖,放松,包容,疗愈的场域。

一位拥有独立事业和二孩的妈妈,来了之后大部分闲暇时间在睡觉。她说到这儿,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身体有多么疲惫,生活中巨大的责任与惯性,让她忘记了身体的需求,也忘记了自己。未来,我们也想系统地做些事情,来治愈更多的女性。

日常的生活,我们有长期实践后形成的公约。平时可以亲密无间,但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底线在哪里,这也保证了一群人长期和谐、和平的共处。

9年间,来来去去超过1000人,有一些人告诉我,原宿已经成为他们的精神庇护所。他们人不在这儿,但会觉得,“如果我累了,会有一个安全的地方,随时可以回去。”

到目前为止,过来的还是年轻人偏多。很多人可能要到中年,在社会上打拼之后,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才会猛然醒悟:“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我想要的?我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能性?”

大的时代背景,让很多年轻人的觉醒提早了,甚至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来到乡村,也是给他们一个学习、实践和思考的间隙,人生需要很多这样的间隙。

我不认为,你换一种生活方式,就会失去主流生活里的一切。它和传统社会不是断裂,更不是对立的。

大家讲到乡村的可持续,就只想到经济的可持续,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可持续、情感的可持续,包括社会关系的可持续,这是我们现代人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想尝试回答的问题。

部分图片提供:原宿入画画、海爷、朱宇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994年,马斯克与大学初恋女友的照片,当时两人交往一年分手!

1994年,马斯克与大学初恋女友的照片,当时两人交往一年分手!

电竞简评
2023-05-30 07:20:12
胡锡进:也许用不了多久美国人就会看到中国军舰接近他们的海岸线

胡锡进:也许用不了多久美国人就会看到中国军舰接近他们的海岸线

映衬社会的身影
2023-06-01 16:25:31
日本最励志女医:目睹病重父亲自杀,40岁借巨债上医大,57岁临危受命一人撑起整家医院……

日本最励志女医:目睹病重父亲自杀,40岁借巨债上医大,57岁临危受命一人撑起整家医院……

东京新青年
2023-06-01 18:25:30
丁丁是不是越大越好?

丁丁是不是越大越好?

今日养生之道
2023-06-02 15:38:28
缅北回流人:强制抽血,血没了卖器官,利用完直接枪毙,堪比地狱

缅北回流人:强制抽血,血没了卖器官,利用完直接枪毙,堪比地狱

黄小热点事
2023-06-02 13:07:49
色魔马登毅三个小时就能骗陌生女人开房,成功一个留下一个烟疤

色魔马登毅三个小时就能骗陌生女人开房,成功一个留下一个烟疤

社会奇闻君
2023-05-23 17:56:37
莫言说:你总有一天会明白,当你尝尽社会的无情,爱情的不堪……

莫言说:你总有一天会明白,当你尝尽社会的无情,爱情的不堪……

大嘴儿历史
2023-06-01 16:29:22
“挖呀挖”黄老师儿童节再次走红,穿潮流服装带孩子们大合唱

“挖呀挖”黄老师儿童节再次走红,穿潮流服装带孩子们大合唱

军歌小碧子
2023-06-02 15:53:40
这是我见过最难看的运动服,从颜色搭配到细节都是失败中的失败

这是我见过最难看的运动服,从颜色搭配到细节都是失败中的失败

雨秋思晨
2023-05-25 11:42:50
丰田到底有多可怕,内行人:丰田强大到几乎让所有的车企甘拜下风

丰田到底有多可怕,内行人:丰田强大到几乎让所有的车企甘拜下风

触达资讯
2023-06-02 07:10:31
上海一块摩托车牌比不过嘉兴一块三轮车牌,原来体力活也有大作为

上海一块摩托车牌比不过嘉兴一块三轮车牌,原来体力活也有大作为

红色杜卡迪
2023-06-02 08:00:32
新疆,女子和男子旅游,酒店里发生关系,用力过猛女子腰折了

新疆,女子和男子旅游,酒店里发生关系,用力过猛女子腰折了

胡究法的如法炮制
2023-05-28 00:16:19
打人的视频全国人民都看了,官方回复很官方

打人的视频全国人民都看了,官方回复很官方

点滴娱综
2023-05-30 19:16:46
重磅!6月2号下午,中央纪委紧急通报!广东“巨虎”李汝求被查!

重磅!6月2号下午,中央纪委紧急通报!广东“巨虎”李汝求被查!

清风明月照我心
2023-06-02 15:42:55
比亚迪回应西安工厂起火:无人员伤亡,起火原因尚未说明

比亚迪回应西安工厂起火:无人员伤亡,起火原因尚未说明

天和Auto授权账号
2023-06-02 14:23:43
最新!群众报警发现新的尸源,警方确认为连环碎尸案第三个被害人

最新!群众报警发现新的尸源,警方确认为连环碎尸案第三个被害人

阅为文化
2023-05-25 18:00:14
人生就是要冲动一下啊!

人生就是要冲动一下啊!

硬核设计
2023-06-02 12:09:49
乌即将获得F16,美预警机或已参战,俄专家:不用苏35,米格29就能击落它

乌即将获得F16,美预警机或已参战,俄专家:不用苏35,米格29就能击落它

米粒爬山
2023-05-31 18:56:36
将印度拉入北约,上合组织这下有救了,美国无意间,帮了中国大忙

将印度拉入北约,上合组织这下有救了,美国无意间,帮了中国大忙

忠诚TALK
2023-06-01 11:35:18
一路走好!7天9位名人接连去世,有3人同一天离世,最小者仅14岁

一路走好!7天9位名人接连去世,有3人同一天离世,最小者仅14岁

盖饭人物
2023-05-24 23:51:53
2023-06-02 19:46:44
 一条
一条
每天一个理想生活的好样本
1547文章数 1581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多位明星因反虐猫被“开盒” 媒体:此等挑衅不可放任

头条要闻

多位明星因反虐猫被“开盒” 媒体:此等挑衅不可放任

体育要闻

张帅:为了生存 我不能停止奔跑

娱乐要闻

黄晓明疑有新欢!女方正脸曝光不是叶珂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马斯克心满意足地走了,千千万万个马斯克正在路上

汽车要闻

插混大五座SUV 魏牌新摩卡DHT-PHEV售23.18万

态度原创

数码
游戏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国产4T固态昙花一现?999的神价没有了!网友:长存在耍猴?

韩网热议WBG击败JDG

艺术要闻

构建书法教育的传承体系 寇学臣书教育人展在北京隆重举行

公开课

40岁广东男子,每晚夜跑6公里,一年后:

军事要闻

国产远火实弹射击 制导弹翼清晰可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