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军武速递官方
▲俄罗斯SS、白桦迷彩套装
来自战斗民族的迷彩
近日,美国空军第419测试中队的B-52H型战略轰炸机,在太平洋上空再度实施了一次所谓的“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的测试。
测试再度失败
据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前天披露的情况,此次于2023年3月13日实施的测试,“没有得到期望的数据”,说的再直白点,那就是测试又以失败告终。在ARRW测试又双叒叕以失败告终后,咱们不得不说,AGM-183A“ARRW”这下真的坐蜡了。
其实一开始美军对ARRW的期望还是蛮高的,早在2018年的时候这一项目已经进入了概念研究阶段,2019年正式进入立项研制,刚立项美军就给了它正式的军队型号,可见美军的重视程度。
按美军的计划,ARRW项目在2019年进入正式立项研制后,应在2021年左右完成研制工作正式装备美军部队,并在2023年之前形成初步作战能力。当时美军确实信心满满哈,2020年初美国空军协会年会上,作为ARRW总体单位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高超音速武器分部对外宣布,他们将确保ARRW能够按照预定时间节点,完成设计任务。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Flag一旦立起来了那肯定要出事。2021年4月5日,ARRW首枚遥测弹在第419测试中队进行了首次投放试验,结果遥测弹并未离架,连发射都没发射出去,飞机带弹返航……捣鼓了三个月,7月28日进行了第二次发射试验,这下导弹成功离架,可是居然没有成功点火,全弹都掉进太平洋里去了……美军不服,换上备份弹再战,12月15日第三次挂遥测弹试飞,结果导弹又没有成功离架,头三次遥测弹试飞可以说全部都以失败告终了。
三次试飞全部失败,美军总算醒悟过来了,关于到底是载机的问题还是ARRW弹体的问题又扯皮了将近半年,这个时候ARRW项目时间节点已经延宕了两年。按照美军原本的打算,ARRW项目在2021年就该结束测试开始小批量生产了,结果连个影子都没有。
2022年5月14日,经过改进后的AGM-183A“ARRW”的助推器终于试飞成功,让美军稍稍松了一口气。2022年12月9日ARRW全弹试飞由第96测试联队的第419测试中队首次试射成功,让ARRW从悬崖边上被拉了回来。但从公布的性能数据看,ARRW性能数据可以说相当一般。
当时,大伊万对于美军实施的此次试射还给了蛮高的评价,认为这是美军在空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上的“里程碑”。但实际上,那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隐忧,最大的问题,是2023财年美国空军只编列了一枚ARRW的采购预算。这意味着这一项目已经变成了“一锤子买卖”,再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后一次机会,不成功就成仁的那种。
结果这仅有的一次机会还真的就没有成功,3月13日的试射按照美军的官方说法是“没有达成预期目的”。但不管是怎么没有达成预期目的,到底是性能数据达不到预定指标,还是全弹试射再度以失败告终,唯一能够确定的是,美国空军已经不太待见这个ARRW项目了。一个项目从2019年拖到2023年,拖拖拉拉四五年时间了还在试射上打转转……按照原定计划,2023年本来应该是形成战斗力的重要节点,所以美军这下子动了杀心也算正常。大伊万认为,ARRW被美军下马的概率正在不断升高。
Op-Fires项目
除此之外,同样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高超音速武器分部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合作搞的“战斗火力”(Op-Fires)项目。由于使用的弹体可能和ARRW是一个东西,如果这一把ARRW被美军给一刀斩落马下,那这个Op-Fires必然也是跟着黄掉。不过,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有另外一个项目PrSM,这个项目的层级似乎比Op-Fires稍微低一点,但也是装备多域战特遣队的。
那么,ARRW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这口黑锅到底应该扣在谁的脑袋上,反映了美军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怎样的现状呢?还有人指出,说ARRW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式装备的项目,而是一个技术验证项目——大伊万并不这么认为:
一方面,按照美军未来海空战役体系的构建,ARRW明显是占据有重要位置的。按照美军在空射高超音速的项目规划上,目前一共有俩。装备给B-21型战略轰炸机的、估计是用来代替原有的AGM-86B型空射核巡航导弹的是LRSO,这是个战略/战役级的空射高超,带的可能是核弹头,使用的估计是吸气式组合动力系统。
而在这个战略/战役级项目之下,仅有的一个战术级的项目就是ARRW。美军给ARRW设定了一堆的任务,什么穿透性攻击、打击敌方高价值作战目标,连预定挂载的机型都准备好了。原来准备的是上到B-21,下到F-15EX,甚至F-35(用单边挂架带),“人人都有ARRW打”……
所以说,有人认为ARRW就是个验证项目,美军并不打算真正装备,明显不符合逻辑。毕竟美军除了这个项目并没有可以平替的其它项目,说ARRW只是“验证项目”,怎么看都像是给搞成这个德行的项目找理由。
另一方面,对于美军来讲,ARRW项目算是一个还算简单的项目了。美军的空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可以被认为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有一个总的项目HSSW,也就是所谓的高速武器项目。HSSW底下分为两个项目:
一是TBG,战术助推滑翔项目。这是一个技术验证项目,主要的技术路线是助推-滑翔式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成果复用就是目前我们看到的AGM-183A“ARRW”;
二是HAWC,“吸气式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是一个技术验证项目,和TBG一样,成果复用可能是即将出现的LRSO。但既然是“吸气式”,意味着HAWC使用的是高难度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组合动力系统。
要知道,美军连动力系统相对比较简单的ARRW都搞不定,试射屡战屡败,就想挑战更高难度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组合动力、乘波体气动构型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咱只能说美军开心就好。
美军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伊万认为其实就是美军自己的项目管理和研发能力都出问题了:
在研发能力上,美军在战术导弹上的优势似乎还是上一代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整体技术指标定的比较高,一些分系统比如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火箭推进剂设计先进。但是,到了高超音速飞行器时代,战术导弹的气动外形设计占据了重要地位,毕竟要搞出来复杂多曲面气动外形,拿出堪用的高升力体滑翔器来,美军在这方面似乎就摸不着边了。
俄罗斯Kinzhal“匕首”机载高超音速导弹
同时,一些技术指标定的过高,反而对其它技术指标造成了极大的制约。我们还是说回ARRW,一个战术级的滑翔器,俄军的Kinzhal设计的就很妥协,头体不分离,使用旋成体滑翔器,杀伤能力不会弱于9M723伊斯坎德尔导弹。你看美军设计了个啥玩意,塞了一个90千克的乘波体滑翔器在里边,乘波体滑翔器可用容积太小,结果战斗部重量只有22千克,不得不使用高能的CL-20炸药,结果发现自己的CL-20炸药产能也有问题。
这只能说明美军在ARRW项目研发上,一开始的框架性性能设计就没有确定好,既没有抓住这个项目的重点,也没有对自己的技术能力做全面摸底。ARRW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部分技术指标好看,而放弃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其它战术指标。在任何武器装备的研制上,这种决策路径都堪称是面子工程,是武器装备研发工程中的大忌。
而项目管理上,美军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铺的实在是太开太滥,空军,海军,陆军一家一个想法,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也来掺和,雷神、洛马、波音,大家都知道高超音速武器是个投资风口,以后美军必然会往里边大量投钱,谁不多上几个项目多搞点研发资金那谁不有病吗?结果就是各家都在拼命炒作概念,各家都在堆自己的项目……
陆军主导的LRHW项目
大伊万记得之前就点过数,目前美军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林林总总堆出来七八十来个!研发能力本来就不足,仅有的资源还平摊到这么多项目上,每个项目能分到的研发资源可想而知。如果美军再这样搞下去,在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上做不到缩短战线集中资源,说不定什么都搞不成。
在ARRW项目搞成现在这样之后,美军目前还可以看一看的项目,只剩下了陆军主导的LRHW和海军主导的CPS。这两个项目属于同构异体,据说是在2024年左右完成试射,瞄准2025年的节点形成战斗力。LRHW装备美军的多域战特遣队,前置部署到亚太和东欧地区;CPS则部署在海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弗吉尼亚V级潜艇上。
美军计划将朱姆沃尔特级的一座“同样过于先进而下马”的主炮拆除,用于搭载CPS项目的高超音速导弹。
在美军缩短战线之后,到底能不能搞得成这两个比较简单的项目,我们拭目以待。
军武三月团购会,超值福利等你来↓↓↓
超人气热销爆品,尽在军武优选↓
▲点击进入热销专区,更多好货等你来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