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是中国疫情后开放的第一年,按照此前的推测,开放后,中国的外贸将迎来全新的发展良机,出现一波小高峰。然后现实确实,自2023年开年以来,我国的出口并不乐观,不少外贸公司表示,目前国外企业以询价居多,接不到什么订单。
外贸为何会暴跌?不少人猜测,这是否与人民币与美国两种货币有关?人民币能否取代美国先进的国际货币地位呢?
2023年中国外贸暴跌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其所生产的产品畅销海内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商直播成为了带货的热门,不少国外网友克制不住专业主播们的频频安利,疯狂剁手。
可以说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品,确实让众多国家认可,在中国疫情开放后,应当要迎来一波暴涨。
但是近日,从海关披露的数据上看,我国的外贸订单正逐步减少。上海、深圳等港口,一改从前门庭若市场面,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要知道,此前这些大港口每天有多少货轮从此出发,前往世界各地,大量的工人在此地加班加点,忙忙碌碌。
这样的萧条场面,恰恰说明了中国的外贸确实如数据反馈一般,订单减少,外贸疲软。而这样的情况,也影响一批以此为生的外贸企业和从业者,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总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国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影响。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之一,任何的经济动作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纵观近些年我国的出口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其次是欧洲国家和东南亚。
而美国经济在疫情之后,就进入了一个衰退期,国内矛盾不断,经济复苏缓慢,对于中国产品的购买力和进口热情显著下降。
而欧洲和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贸易,或多或少与美国经济波动影响有关。对于欧盟和东盟来说,美国是他们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美国购买力的下降,也影响该国的财政和外贸收入。
另一方面,与他们自身的情况也密切相关。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盟各国受到战争的影响,造成国家经济长期处于不平稳的状态。
不少国家为了应对国内经济衰退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给中国的外贸出口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不仅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2022年美联储方面的动作不断,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外贸业务。
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方面采取极为激进的加息政策,连续数次加息,加息总计75个基点。对于美联储方面的行为,外贸专家认为,这波加息风暴会持续到2023年9月,预计将会达到5.5%左右。
纵观历史,凡美联储疯狂加息,直接的影响便是世界经济的急速衰退。美国方面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是在明知已经其他方式已经无法减缓经济衰退问题时,利用加息实现通胀的软着陆。
这样的做法不是美国一个人的专利,在美联储加息不久,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也疯狂的开启加息模式,这意味着他们同样面临经济衰退的问题。
而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后果,大家都知道。居民购买力下降是它最直接的影响,由于购买力的下降,出于未雨绸缪的考量,老百姓会更加偏重于将钱用在刀刃上,对于有些东西秉持着能少买就少买的原则。
这样的状态下,居民的需求量减少,进口中国产品满足自身的消费的热情也逐步下降,订单自然出现暴跌。
自2023年开年以后,我国的各大港口和集装箱的运载量并不乐观,船舶闲置率创下了3年以来的新高。
事实上,国内的外贸企业需要关注的是,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在2023年进一步的延续,这对于“制造大国”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其次,中国2021年外贸爆发式增长,连续增长几乎不可能。欧美所实行的货币或财政政策影响了中国的进出口业务,但是过去中国进出口的辉煌历史,也加大了中国外国实现进一步增长的难度。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很多国家都陷入了工厂停工、原材料供应链断裂、出口困难等问题。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国家,特别是世界新兴的制造业发展区——东南亚国家,由于疫情的波动,无法开工的现象发生,甚至出现无电可用的窘境。
这一现象持续到了2022年,可以说2021年世界各国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世界各国的加工生产处于一种半瘫痪的状态。
反观中国,通过严防死守策略,尽管各地疫情此起彼伏,但是相较于世界惨淡的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仍有序开工建设中。因此,在2021年,我国的外贸出口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这样的状态并不会一直持续,随着2022年各地疫情逐步放开,各国的工厂逐步恢复稳健生产中,中国需要重新面对一个相对正常的世界竞争。因此,出现了外贸相对下滑,出于一个正常状态,毕竟一时的红利总有一天会褪去,让原本回归正常。
最后,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近些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愈发恶劣,中美双方的关系较为紧张。
从俄乌战争到佩罗西访台,以及前段时间的流浪气球等事件,联系此前的南海问题,美国对中国在美企业和工厂制裁问题等,使得双方的贸易冲突不断升级。
贸易战发生以来,更多的时候是美国方面采用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下手,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从贸易种类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在附加利益较低的原材料、农产品领域,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体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受到美国的政策引导,使得中国这类产品在美国的竞争力正逐步下降。
而美国人对制裁行动,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也影响了美方的出口。由于政策控制,美国与中国之间较大交易产品——半导体,出现了脱钩。
美国前任财长曾发言表示,中国之间贸易脱钩,已经严重影响美方的利益,如果急需提高中美之间的关注,美国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
对于美国专家、研究人员的警告,美国的政客们似乎不以为意。不怀好意的政治家们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刻意抹黑中国以换取自己的支持率。
这样损害的是双方之间长久利益,对于美国政客们的这一操作,中国政府多次表示不满,并进行抗议。对于当地政府不正当的制裁,坚决予以回击。
如何面对外贸问题?
应对方式其实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就是“走出去”。随着疫情的结束,中国企业需要面对后疫情的竞争方式,因此需要中国企业更加积极的走出去,对于部分此前没有接触的国家、市场,都应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推介自身,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转型升级也是企业可采取的方式。注重效益,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投资海外工厂的建设,抢占世界劳动成本、建厂成本较低的地区,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在价格方面的自由度。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综合来说,中国外贸之所以会出现如今的局面,和美国有着一定的关系。而美国之所以能够不断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少人提出疑问,人民币有希望取代美元吗?
人民币取代美元的可能性
很多人认为之所以能够确定某一货币的国际通用性,源于发行该货币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个答案,对也不对。美元之所以牢牢盘踞着当前世界主导货币的宝座,不仅与他们的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背后有着深刻的货币信用问题。
当然,有些人会有疑问,那么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贸易往来繁盛,是否有机会可以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主导货币呢?
答案是极有可能的,但是短期内世界范围内仍然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但随着中国实力实力的提升,世界货币的认可度不断加深,这一天终会到来。
从普通货币进阶到世界主导货币,美元依靠的便是自己的强大的货币信用。从货币的币值稳定性上看,发生剧烈波动的货币,例如短时间的内骤升或者骤降,都不是适合作为国际主导货币。
特别是不能出现经常性、长期性的大幅度贬值情况。从世界范围上看,当前世界,只有美国做到这一点。这也让不少国家选择囤外币的时候,优先选择美元作为主要货币,这是一种趋利行为。
然而近年来,美联储通过不断加息的方式,推动美元的不断增印,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美元的信用。同时,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掌控力,有所下降,经济衰退问题严重。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美元的衰落,也会随之而来。到那个时候,人民币取而代之,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