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被称为工业时代的“粮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基石,大到飞机轮船、小到手机手环,如今几乎各个行业都是围绕着芯片展开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中国科技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半导体芯片产业却是一大短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外乎两个原因,其一,国产半导体起步较晚;其二,早期受某些企业“买办”观念的影响,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缺乏自研、常年依赖进口,导致人才严重流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自从华为遭遇断芯之后,国内终于认清了现实。不过,由于EUV光刻机等核心设备材料被老美限制,国产芯片现阶段无奈只能专注28nm以下成熟工艺市场。而先进芯片技术,则被高通、英特尔等美企,以及台积电和三星等代工厂商所掌握。
不过,在龙芯工程师胡伟武和武汉明院士等专家看来,相比盲目的学习海外研发高端芯片、不切实际的去研发EUV光刻机,国内市场的当务之急,应该是专注发展成熟芯片,优化产业链体系,因为28nm/14nm制程现阶段可以满足超过80%的行业需求,够用了。
正因如此,中国芯片企业近些年加快了成熟工艺的布局,例如中芯国际,无论是客户数量、晶圆品类或者是良率,都达到了业内顶尖水准。而且还接连投入了超过1700亿元,在北京、上海等地建造了4座12英寸晶圆厂。
可在这关键时刻,老美又联合日荷计划切断DUV光刻机对大陆市场的供应渠道,美情报局甚至发出警示,称美国过去对华为等中企的制裁方向错了,一味地的限制高端,只会促使中国被迫深耕成熟芯片市场的,一旦他们掌握了话语权,届时将与美芯分庭抗礼。
据IC Insights统计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全球成熟芯片和先进芯片的占比基本是五五开的局面。这意味着,国内大力发展成熟芯片的方向没有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美芯的依赖。
可问题来了,不遗余力的布局成熟制程,撑得起中国高科技未来的发展需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知道,科技的进步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依赖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这就是美芯不断研发、追求更高芯片工艺的原因所在。
美国作为全球芯片技术领域的霸主,依然充满了危机意识,何况我们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且面临着严密全面的技术封锁,更没有资格安于现状。
要知道,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由于美不断修改规则,很多在海外芯片厂商在中国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例如新思科技、镁光等等,均被迫缩减了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规模。
就在近期,又一家芯片巨头宣布将裁撤位于中国上海的技术团队,它就是排名全球半导体前列的迈威科技。这家硅谷巨头主要是从事混合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和供货的厂商,能够设计5nm高端芯片。
对于现阶段的国产芯片而言,这传递出了一个不好的信号,因为随着海外芯片厂商撤资、裁撤技术团队,国内企业又无法有效的补上,高端芯片产业很可能会与我们“划清界限”。
很显然,中国芯的“遮羞布”掉落了。抓住成熟芯片的话语权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基本保障,若想彻底摆脱“卡脖子”,关键还是在于先进工艺的突破。
我们不提倡盲目的吹捧或者唱衰,只是希望国内芯片厂商要有危机意识和更高的追求。有差距不可怕,认不清差距才危险,实现28nm国产化并只是起点,距离赶超美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过去早已证明,美帝主义亡我之心始终未死,在这场既分高下又决生死的“芯战”中,我们没有“退而求其次”的余地,也绝对不能再抱有任何幻想。正如人民日报所说,核心技术买不来,我们只有坚持自研、埋头苦干,“中国芯”才有崛起的希望。对此,你们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