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价格战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但打了价格战还没销量,却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前两天,北京现代总经理吴益均表示,企业的运营一定要站在理性发展的角度,不能用价格战来取胜,降价能够给用户带来短期的利益,但却会危害以后的二手车利益。
北京现代的做法是不会参与到价格战中去,反而会通过品牌、产品、营销来取胜,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避免被拖到降价漩涡中。
事实上,北京现代是最早做价格战的企业,只是这一波没有参与到价格战中而已,所以吴益均的这波言论并不具有真正指导意义,反而折射出来的是企业在这波价格战中的无可奈何。
因为北京现代已经降无可降了。
01 北京现代三番两次官方降价
真正为了销量降价的不是别人,而是北京现代。
2015款自动挡iX35的指导价为16.38万,而如今的iX35最低价格已经降到了13.98万,官方多次下调销售价格的同时,终端经销商价格也迅速跟进,如今的iX35裸车价已经跌破12万。
几年时间价格下滑幅度超25%,作为朗动(参数丨图片)的迭代车型,伊兰特的价格也从此前的11万多降到了10万以内,经销商的价格更是跌破8万。
不仅仅如此,新上市的车型更是价格卷王。
比如说全新上市的库斯途,直接将合资MPV的价格拉到了17万以内,成为了过去几年最敢定价的车型,背后其实是为了销量放弃利润的一种表现。
降价是企业换取销量最直接的手段,所有的企业都会降价,这也意味着降价本不是一件坏事儿,对用户来说降价就意味着用更少的预算买更好的车型。
而企业之所以会降价,是因为市场竞争力羸弱,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脱节严重,才会被用户抛弃,进而才会激发企业的降价欲望。
02 北京现代降无可降
这一波降价之所以不参与,是因为北京现代已经无路可退。
一方面,企业销量连续多年下滑,2022年的销量不足30万,体量减少严重,另一方面,企业利润和经销商生存环境恶化, 本身已经在大幅度降价的北京现代继续被市场抛弃,意味着利润空间几乎被压缩殆尽。
这一波降价无法跟进的核心原因,就是北京现代已经没有跟进的能力,面对还可以继续降价的本田、长安、吉利等直接竞争对手,没有打价格战的资本。
核心原因是体系竞争力无法跟上,电动化、智能化并没有体现在北京现代全新登场的新车上,传统的燃油车动力标准、落后的科技智能表现,让整个品牌在如今的新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快速提升,在可靠、安全、设计上追平北京现代,从工薪阶层角度选择,不断降价的北京现代失去了最后一个竞争力。
另外,吴益均指出的影响市场二手残值同样不现实,二手车的价格指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据,地区、小规模、阶段性降价是否会影响长线整体残值,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毕竟此前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对于北京现代来说,这一波价格战守不住也似乎成了必然,毕竟在所有企业参与到价格大战时,价格早就在洼地的北京现代,是不可能让价格倒挂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