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护理生涯,65岁荣获第33届南丁格尔奖,她来自河南
1991年7月18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各路记者手举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在静待着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庄严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亲手将第33届南丁格尔奖证书和奖章,交给了河南省商丘地区医院护理部主任吴静芳。
灯光闪烁,泪花闪烁,奖章闪烁。65岁的吴静芳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绽出了灿烂的笑容。
面对护理界的国际最高荣誉,吴静芳并没有陶醉其中,她真诚地对采访记者说:“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我将一事无成。这个荣誉不仅属于我……我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我只是做了一个护士应做的一切。”
虽然吴静芳本人十分谦虚,但这枚沉甸甸的奖章却诠释了她48年护理生涯的艰辛与荣耀。
01年少立志,投身护理事业吴静芳,1926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到了该上中学的时候,为了躲避日寇的凶残魔掌,母亲为她选择了静宜女中,这是一座教会学校,由于美国人的缘故,这里相对安全一些。
1943年,是抗战的第6个年头。当时还在读高中的吴静芳,目睹了中国人民饱受战争灾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以及因战争引起的疫病流行,饿殍遍野……
经过慎重思考之后,17岁的吴静芳高中毕业便放弃了上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选择了护士这一行。
于是,她怀着为抗战出力和救护伤员的志愿,离开了温馨的家,只身来到商丘,以名列榜首的优异成绩,考入圣保罗医院高级职业护士学校。从此,她便全身心投入到了护理事业之中。
1944年,河南东部霍乱流行,一批批病人被抬进医院。医院人手少忙不过来,吴静芳就放弃听课,用初步掌握的护理知识参加抢救,为病人清洗、喂药、打针。
当时没有静脉输液条件,只能采用大腿内侧皮下大量补液法。夜以继日的劳累,使吴静芳连手腕都抬不起来了,但却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1947年,21岁的吴静芳学成毕业,在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当了一名真正的护士。
02数次请缨,倾力救死扶伤1949年春,石头城在胜利的炮声中迎来了黎明。吴静芳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她要为解放全中国流汗出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过江南下时,正值血吸虫病肆虐,大批士兵也感染此病,不仅影响部队战斗力,严重者还危及生命。
为了解除子弟兵的痛苦,吴静芳怀着极大的热情,离开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志愿参加了党组织的血吸虫病防治大队,到浙江省嘉兴新仓镇一带,为解放军官兵和父老乡亲防病治病。
饥饿、寒冷不在话下,露宿野外也是家常便饭。艰苦的条件并未使吴静芳产生丝毫悔意,稍有空闲时,她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防治血吸虫病知识,鼓舞战友们战胜疾病的斗志。防治工作结束后,吴静芳被授予三等功。
1950年12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点火燃到鸭绿江边,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吴静芳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医疗团并担任护士长,从祖国的南方来到北疆,开始了紧张的战斗生活。
冬天的鸭绿江畔,滴水成冰;敌机狂轰滥炸,战争阴云密布。而身为护士长的吴静芳似乎不知什么是冷,什么是怕,心中只有一种圣洁的使命感。白天,她忙于救护,一个手术接着一个手术;夜晚,她手持电筒巡查病房,帮伤员换药,还抢着替伤员洗涮衣物。
吴静芳以无畏的勇气和献身精神,日夜辗转在伤员之中。一次她在巡视病房时,发现一名伤员因继发性出血已处于休克状态。
她迅速翻看伤员的衣里,发现这位战士的血型正与自己的血型相同,就立即请医生止血并献出自己的鲜血抢救。
伤员得救了,疲乏的吴静芳却露出的放心的微笑。待这位战士重返前线时,噙着热泪来到吴静芳面前,一言未发,只是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吴静芳明白战士内心的诉说,也祝福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平安归来。
吴静芳在医疗团的优异成绩,使她多次立功受奖。
03情系农村,控制疾病蔓延1956年,吴静芳从第四军医大学调回商丘地区人民医院。她本可以留在省会郑州工作,但她却选择了贫穷落后的商丘,因为她认为,这里的人民更需要她。
1960年至1961年,豫东平原连遭特大自然灾害,农村出现了大量的浮肿病人。吴静芳身为医院护理部主任,亲自率领医疗队到民权县最穷的几个乡从事疾病防治工作。她和队员们早出晚归,为群众送药上门,还常把自己的口粮送给浮肿病人,自己啃萝卜干充饥。
身为人母,吴静芳也和普天之下做母亲的人一样疼爱自己的儿女。一段时间里,家里几次托人捎信,说3岁的女儿和1岁的儿子患麻疹高烧,让她回去照顾。
可面对迫切需要她照顾的农村病人,吴静芳只能狠心割舍下自己的一双幼儿,仍然坚守在一线。为此,家人忍不住埋怨她是铁石心肠,不顾骨肉亲情。殊不知,她在为农村病儿打针时,也常为自己病中的孩子担忧,止不住潸然泪下——她也是人,更是一位当了妈妈的女人。
在医疗队期间的一天夜晚,吴静芳应一个产妇家属的呼救出诊,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骑车10余里赶到产妇家。在缺乏医疗器械的条件下,成功地抢救了母婴的生命。但吴静芳却整整忙碌了一个通宵,晨曦时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归来,因长时间工作跌倒导致尾骶骨骨折。她本应回家休养治疗,但她再次留了下来,边治疗边工作。
医疗队为民权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和民权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民权县委对医疗队作出专门嘉奖,吴静芳被授予模范工作者光荣称号。
1971年,商丘地区流行性脑膜炎蔓延,吴静芳再次率队出征,对控制流脑的流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04爱心永驻,播洒人间真情“护士是播洒爱的天使”,南丁格尔的这句名言始终是吴静芳的座右铭。
一次,吴静芳行至X光门前,发现一老年患者出现呼吸骤停。她来不及考虑,立即跪在地上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由于抢救及时,数分钟后病人复苏。病人家属对吴静芳的“再生之恩”感激涕零,吴静芳只是淡淡一笑:“作为一名护士,这是我应该做的。”
将近50年的护理生涯中,吴静芳还自掏腰包为很多病人治过病。其中最特殊的一次,莫过于“十年浩劫”期间的一天,医院收了一名患败血症的儿童。
钱用完了,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患儿仍病魔缠身,绝望的母亲只好搂着孩子一个劲掉泪。吴静芳得知情况后,立即回家拿出仅有的24元钱交给这位母亲,又多方采集中草药,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临出院时,患儿的母亲拉着吴静芳的手说:“俺家太穷,没啥东西谢您,就让孩子喊你一声干娘吧!”
吴静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她一把抱过孩子紧紧搂在自己怀里,任凭泪水滴落在孩子的脸上。
05荣誉等身,奔赴新的征程吴静芳任商丘地区医院护理部主任,同时还兼任中华护理学会河南分会理事、商丘地区护理分会理事长,并是商丘市人大代表。
她对科学、对技术态度严谨,精益求精,大胆探索。她在近半个世纪的护理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两快一慢”扎针法等实际操作技术。她不仅以作风正派、技术高明赢得了崇高的社会信誉,而且在护理理论、护理心理学和护理教育等方面,潜心钻研,积极探索,先后在全国及地方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护理人员。
吴静芳追求的是崇高的护理事业,坚持的是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她视功名利禄为身外之物,但荣誉却频频向她招手:多次被评为省、地先进工作者。1988年,她被商丘医学会、商丘护理学会授予“特别荣誉奖”,出席了第19届全国护士代表大会。1989年,她的事迹被收入了《中国当代护理名人录》。
作为一名护士,作为新中国的第12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达到了荣誉的巅峰。她无愧于自己的亲人,无愧于救治的病患,也愧于自己的的祖国,也无愧于护理界的伟大先躯——费罗伦斯·南丁格尔。
奖章和证书还在发热,吴静芳似乎已把它们忘得一干二净。她已退居二线,但还担任着护士学校的教学工作,查资料,写教材,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她心中还装着一个宏愿:她希望自己的学生,希望全中国的护士都能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成为新时代的南丁格尔,为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发光发热。
写在最后: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际才见初心使命。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无数个像吴静芳一样的医护人员不畏艰险,执甲逆行,奔赴抗疫一线。这既是源自职业的责任,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平凡的他(她)们在这场战役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用专业和生命护佑着人民健康。
在此,向曾经和仍然奋战在医护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
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鉴古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