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这座城市一直在发展,但无论如何,最贴近普通市民日常关切的一直都是那几项,比如交通、医疗、教育,其中教育问题最为牵动人心。
今年两会上,教育问题也是重要议题之一,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对于教育提质与教育公平格外关注,由此可见,当前国内的教育事业发展将迎来重大变革,而兰州作为一座教育资源尚未实现平衡的西北省会城市,将成为变革的受益者之一。
近年来,兰州高度重视教育资源配置,首先是持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位的增加,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兰州共增补学位1.2万个,大大缓解了先前学位数量不足的问题。
此外,在教育资源分配上也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尽管学区划片在短期内依然会存在,但相比之前,如今的兰州在几年的努力下,基本实现了教育资源全域辐射,并不断引进和扩展名校强效,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而且也正在实现教育资源的多元化选择。
然而实际上,兰州曾一度是一个教育科研大城,兰州不仅有985大学,还有中科院分院、502所等多个研究院,医疗等条件也在同类省市排行前列,这些都有赖于兰州相对雄厚的科教实力。
当然,更高等级的科教能力是一个方面,而想要总体提升兰州的教育科学水准,还是要从基础教育或者义务教育开始,打造教育强市、教育强省,第一步永远是解决广大未成年人的上学问题。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教育资源的分配往往与城市人口高度相关。有数据显示,2022年末,兰州市常住人口441.53万人,比2021年末增加3.1万人,而兰州作为一座河谷城市,本就体量有限,未来要容纳更多人口,要让城市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展是必由之路。
纵观近年来兰州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向,向北突破一直是重点,而作为兰州北拓桥头堡的城关区黄河北,同样也是新规划云集,其中就不乏大规模的教育甚至科研资源。
兰州科学城大致范围
今年二月,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提出,兰州将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以兰白两区为支撑的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和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增长极。
同时,将统筹资源支持建设兰州科学城,推动建成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总部基地,强化兰州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
会上还强调,在兰州科学城建设上,将配合完成兰州科学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体系。对接中科院和在兰高校院所,谋划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一直以来,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都十分突出,而兰州对于科学城的谋划布局,不仅对包括大沙坪、白道坪一带的黄河北广大区域赋予了新的更重要的使命,更是对兰州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乃至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夸张地说,在未来兰州的发展格局中,科学城、黄河北,都很有看点,也更值得关注。
或许也是受到兰州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的影响,黄河北不少区域对于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部署也迎来历史之最。我们就以科学城所覆盖或者辐射和影响下的片区为例,海亮实验学校、兰州十九中集团分校等优质中小学校的落地,也让这些区域未来发展势头大为看涨。
与此同时,不少地产项目也纷纷自建或引入教育资源,不仅充实了这些区域的学校配置,也通过教育资源,为这些区域赢得了一张新的名片——兰州下一个区域性的教育高地,或许就会在这些区域当中诞生。
曾经,人们对于兰州黄河北,尤其是作为北拓桥头堡的城关区黄河北未来的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与畅享,包括交通路网的完善,商业配套的健全,生态环境的修复等等,而时至今日,这里又可以被兰州人寄予新的希望,那就是未来的高素质教育资源集群的形成。
城关区黄河北曾在古代和近代是兰州的交通要冲,也是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曾经,这里是从北进入兰州的门户,而未来,这里将成为兰州向外扩展的大门,不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展,更是知识与科教价值的扩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