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48年,毛泽东参观长春电影厂意外入镜,他忙挡住:不要把我当戏

0
分享至

前言

1958年,是毛泽东外出视察最多的一年,他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北京中南海办公,其余时间都在全国各地的跑。这一年中,毛泽东先后去了杭州、沈阳、长春、南宁、成都、武汉、广州、天津、北戴河、郑州等城市,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

1958年2月13日,长春的西北风还在室外叫嚣,毛泽东的专机就降落在机场。吉林省的主要党政负责人已等候多时,见飞机停稳,都迎上去和毛泽东打招呼问候。

毛泽东和大家一一握手,他目光扫视一周,眼尖的看见一位老熟人,曾在自己身边做过警卫员的申虎成。建立老熟人毛泽东挺高兴,打招呼说:“小申,你也来了!”

毛泽东下飞机

申虎成一年多没见毛泽东,再见面也很高兴,激动地说:“这次主席的警卫工作还是由我负责。”

毛泽东参观长春汽车厂,表扬工厂车间的大字报

毛泽东点点头,旁边有人请毛泽东去休息室休息,毛泽东拒绝说:“不用休息了,直接去长春汽车厂吧。”

下午3点多,毛泽东的车队抵达长春汽车厂。建国初,中国还没有能力自主制造汽车,国内街上跑的都是外国车,五花八门的什么牌子的都有。

汽车制造意义重大,党中央把建设汽车厂列为我国第一批重点项目,决定在长春打造汽车厂。1953年,工厂正式动工建设,毛泽东还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1个字送去。

长春汽车制造厂

1956年,整个工厂建设完成,中国有了第一条国产汽车总装配线,毛泽东亲自命名它为“解放”。大概是有太多个“第一”,毛泽东才会下飞机第一时间提出要去汽车厂。

厂里的领导收到消息都来迎接毛泽东,直接带着毛泽东去了铸造车间。铸造车间空间非常大,路过走廊,毛泽东被两边花花绿绿的大字报吸引,很难一次集中见到样式丰富、内容不一的大字报。

甚至毛泽东还看到了一些对工厂干部的批评,一些对工厂整改的建议,一些对新员工的赞扬,以及一些口号标语。而且这些大字报表达形式丰富多样,除了文字,还有表格、图标、漫画等。大字报下面还有实物展览,对应着看非常有趣。

工作厂房

毛泽东不由脚步都放慢了,饶有兴趣地看了几分钟,还赞叹的说:“大字报好啊!又有大字报,又有实物,这很好!”

听到毛泽东的赞扬,负责人和工人们都很高兴。毛泽东又问:“哪个地方最累、最脏?我们去看看。”毛泽东不仅参观,还和一些员工亲切地交谈,问工作,问生活,就像一个关心下级的老领导。

从铸造车间出来,又去了总装配车间。这里要进行组装,工人们手中拿着扳手、锤子忙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工人们见毛主席来了,一个个忙完手上的活,站起来打招呼。

毛泽东问:“工作累不累,有休息的时间吗?”负责人汇报说:“这个车间的工人大多是年轻人。”毛泽东点头:“青年人是未来的希望,要好好培养教育,不仅要提升技术,也要加强思想教育。”

毛泽东视察的照片

正巧有一辆崭新的解放牌卡车装成开出,毛泽东走到近前仔细端详,看着我们自己制造的汽车,脸上全是笑意。最后去了底盘车间,毛泽东拿起一个齿轮掂量一下,又摸了摸表面的光洁度,鼓励里工人们:“好好干!”

最后那个齿轮被工人收藏起来,毛泽东了整个工厂,坐车回市里,听汇报去了。在外面跑了一天,但毛泽东精神依旧不错,晚上点着台灯看文件。

申虎成来为毛泽东值班,他见毛泽东依旧和从前一样,习惯睡硬板床,太软的床垫一概不用,铺上自己的旧被褥和床单。吃饭的习惯也一样,还是大米和小米掺杂的二米饭,外加两三样家常菜和一碗汤。

毛泽东试车

申虎成望着毛泽东房间的灯光,感觉好像又回到了中南海,每晚灯光很晚才熄灭。巧合的是,毛泽东视察长春汽车厂3个月后,汽车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

中央铁道部专门运了一辆“东风”轿车到北京,毛泽东高高兴兴坐上车体验了一番,还说:“终于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了!”《人民日报》上还发表了毛泽东试车的照片。

“东风”小轿车面世3个月后,中国第一辆“红旗”牌轿车又在长春汽车厂诞生,过了一段时间,厂里专门设计了一辆新款献给毛泽东使用。

汽车厂奠基大会

毛泽东接见吉林党政负责人,谈话中却问:一斤土壤里有多少细菌?

2月14日,吉林气温虽然低,但阳光很好,毛泽东上午接见了吉林党政负责人。大部分都是熟人,接见气氛很轻松活跃,毛泽东拉着几个不认识的询问姓名、职务,问了一圈后说:

“很好嘛,你们这五湖四海,哪个省的人都有。做革命工作嘛,不一定都在家门口,可以多跑几个地方,可以多做些工作嘛!”

吉林是农业大省,谈话间谈起吉林的农业,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要搞好农业,农业搞不上去,其他工作都会受到影响。要把农业搞上去,用小农经济的办法不行,要搞大农业,要改变生产条件,要实行科学种田。”

,毛泽东和两位摄影师的合照

接着毛泽东又兴致勃勃地跟大家讨论农业方面的科学知识,他自己正在看这方面的书籍,便问:“大家看没看过土壤方面的书籍?有位土壤学专家说过,没有贫瘠的土地,只有拙劣的耕作技术。”

总之毛泽东讲了非常多农业、土壤、种植方面的内容,他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一斤土壤里有多少细菌啊。”在座的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

毛泽东接着说:“你们都是做领导工作的,要注意学习,除了政治理论,还要多读一点专业方面的书。”说着还推荐了好几本相关方面的书籍。

接着毛泽东又提出一个问题:“东北天寒地冻,冬季搞不搞农田基本建设?怎么个搞法呢?”

东北的农田

这方面的负责人立即介绍道:“冬季也能搞建设,就是头一天先在挖开的暖土上划出深格,第二天表层虽然冻了,但沿着格印,一大块一大块地翘起来,就又会露出下面的暖土。”

毛泽东问:“附近有搞的吗?”

可惜附近没有,毛泽东只好放弃去实地看一看的想法。接见谈话结束后,毛泽东和大家合影留念。室外挺冷,很多人穿着棉袄和皮大衣,毛泽东只关了一件灰大衣、单皮鞋,却很精神。

之后,毛泽东又马不停蹄地去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它是国内一个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5年,最初叫东北电影公司,后来才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

制片厂

厂负责人带着毛泽东参观,毛泽东问:“这几年生产多少片子?全国各地制片厂一共拍了多少片子?”

厂负责人说:“能拍50多部。”

毛泽东似乎对这个数字不是很满意,反问说:“只能拍50多部吗?”

走进第6摄影棚,正有人在拍摄,场景是一条绿树成荫的羊肠小道,时间是夜间,人物像是几个年纪小的红军。厂负责人给毛泽东介绍说:“拍的影片叫《红孩子》”又指着演员问毛泽东:“这是我们的红色儿童团,主席看像不像当年瑞金根据地的孩子?”

毛泽东和小演员合照

毛泽东点头,拉过小演员问是哪里人,问在哪儿上学。小孩子们见了毛泽东激动又兴奋,围在他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小孩子将身材高大的毛泽东围在中间,一边一位新闻纪录片的摄影师机灵地开了镜头,想拍摄下这个动人的画面。

毛泽东抬头看见镜头,忙用手挡住,幽默地说:“不要把我当戏拍进去啊!”

第1摄影棚也有人正在拍摄,拍摄的情节是:一位青年渔民得了重病,他的母亲愁容满面。结果毛泽东一出现,演员都忘记了在拍摄,扮演医生的忘了给病人看病,忧愁的母亲脸上却露出来笑容。

毛泽东看得直乐,说:“医生把儿子的病治好了,老太太高兴了哇!”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扮演渔民的演员,光脚从床上跳下来,握住毛泽东的说,风趣地说:“毛主席来了,我的病好了!”

毛泽东为文工团战士代表签名

毛泽东夸张地说:“我竟然有这么大的本领啊!”

看过了摄影棚,毛泽东又去了第一录音室,里面正在进行录音工作。众人抬头看见毛泽东,一时间都忘记了手中的工作,一个个惊叹:“是毛主席!”

其中有一位演奏员是陕北人,他视力非常差,只能看见一些光影。他摸摸索索地来到毛泽东身边,努力想看清毛泽东的面容,但只看清了大衣。

即使如此,那位演奏员还是乐得直拍手,好几天逢人就说:“我眼睛没瞎,还看到毛主席了!”

毛泽东和《火焰驹》剧组合照

毛泽东问正在录制什么,大家回答说录制陕北的秦腔《火焰驹》。毛泽东鼓励说:“秦腔,是西北人民爱看的戏,我在延安看过!”

建国初,长春电影制片厂作品非常多,且拍摄的作品认可度很高,比如《上甘岭》、《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等等。

而毛泽东也一直长期关注文化建设,比如《上甘岭》,就是抗美援朝胜利后,毛泽东指示拍摄和宣传的。参观完电影厂,毛泽东的长春之行也就结束了,他马上就要继续启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实战派
历史实战派
讲好历史故事,还原历史真相
629文章数 111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