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口比例,东北的编外人员或许是最多的。
多到什么程度呢?
吉林某地广播电视台,全额拨款单位,下辖的一个差转台(信号放大、发射台站),位于城郊的山顶上,编制9人,实有人员30余人。
多出来的20来号人,都是编外人员,大概每人花了10万元,买指标进的,就盼着有一天能转正。
他们每月上8天班,工资约2千元。
或许有人认为,每月只上8天班,那其余时间做兼职,赚外快,岂不是太划算?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那里就业机会少,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找到其它的活。
不然谁去差转台呢?
不上班的日子,一些编外人员泡在网上,与美女网聊,打赏女主播,最后搞得夫妻不和,鸡飞狗跳。
试想,如果清退编外人员,不少人连本钱都没捞回来,会不会跳脚?
另外,把这些人清退了,他们去哪里再就业?
还有一个最近引起热议的例子。
黑龙江一家中医院,200余个编制,行政、采购、后勤等岗位就占了130多个。
全院护士20余人,护士长1人,全都是编外人员。
每年新增的编制,全被后勤拿走了,内部价10万元左右。
如果清退编外人员,一个没护士的医院怎么运行?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然而,东北清理编外人员,又势在必行。
财政赤字猛增
2022年度的全国财政数据中,最为突出之处,就是地方财政赤字猛增,高达11.6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东北的情况尤为严重。
单纯从财政收入来看,辽宁和苏州市差不多,黑龙江和无锡市差不多,吉林和厦门市差不多,但财政支出却比对方高多了。
2022年,吉林、黑龙江、辽宁财政自给率分别为21.0%、23.7%、40.4%,没一个超过50%的。
而2021年,三省财政自给率分别为30.95%,25.48%,46.85%。
吉林、辽宁,同比下降幅度很大,位居前五。
黑龙江下降幅度小,是因为快垫底了。
再从债务率来看,债务率=地方显性债务余额/地方财力,地方财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金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大于100%,就表示偿债压力很大。
2022年,吉林、黑龙江、辽宁债务率分别为589%、586%、360%。
显性债务,是指已发行债券部分,如果算上隐性债务,那结果更糟糕,可能永远也还不清。
人口流失严重
东北人口流失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
七普结果显示,东北常住人口10年减少1101万人。
全国范围内,黑龙江人口流失最多,减少646万多人。
10年间,东北有47个县人口下降幅度为10%~30%;26个县人口降幅超过30%;个别县甚至人口流失50%以上。
编外扩张
东北一些县市,产业支撑能力弱、人口流失、活力不足、财政入不敷出的困境突出,但编外人员却只增不减,连年增加。
一名科级干部说:
“编外人员不仅人均财政供养经费低,而且更会做事,好用、听话、勤快。我宁愿带一个会做事的临时工,也不要3个不干活的编内人员。”
一些部门和单位,出现“占编不用,编外扩张”现象。
人口普遍流失,编外人员却连年增加,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
如何清退?
目前,地方财政赤字猛增,必然要过“紧日子”。
说穿了,当前的赤字就是未来的税收,决不能过早透支财政,把摊子留给子孙后代。
近期,哈尔滨率先开始清理编外人员。
① 编外用人摸底工作,从3月20日开始,到6月底结束。
② 市直机关编外用人,原则上5年之内精简完毕,每年不少于20%。
这个力度还是挺大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6~7届副会长陈剑认为,截至2021年,全国编外人员约为4380万人,比编内人员还多。
清理编外人员,不宜“一清了之”,要避免“一刀切”,特别是对于县乡编外人员,必须通盘考虑,慎重对待。
另外,可以把部分职能下放、外包给社会和市场,为编外人员再就业创造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