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领域作为一个生机勃勃的行业,元宇宙概念火热的当下,诸多玩家入局,在资本和媒体火热追捧的市场大潮中,在纷繁复杂的概念与技术限制下,如何基于自身的技术和资源,打造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矩阵,并且探索未来产品思考方向。目前AR究竟在B端技术和C端技术上的应用案例有哪些,设计如何发现并且满足这些需求。
关于主讲人
主讲人:夏凯
Rokid,工业设计总监
具备超过11年的工业设计工作经验与4年AR产品经理经验,毕业于江南大学,带领ID与产品团队负责多款AR产品,从技术雏形到最终成品,获得了IF,红点和DIA top 20,CES创新奖国内外近20多项重量级奖项,基于AR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现状,与团队梳理了一套完整的产品开发与验证流程,能够有效的验证AR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于演讲
XR眼镜,替换手机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是必然的结果。
它解决了以往计算平台诸多的问题,比如说破除使用场景上的限制,使用时间的更加灵活,虽然功能与交互还没有完全被定义。随身佩戴的眼镜形态和近眼显示技术,搭配全新的交互模式,不可避免的将重塑互联网生态,颠覆现有的商业秩序。
简单梳理计算平台的演化历史,从最早的大型计算机发展到XR眼镜,都不外乎从四个层面去探讨,使用场景。使用时间,功能定义,交互操作。
从大型计算机到个人的独立计算器,是使用场景由固定到灵活,破除地点限制。地点限制的破除,必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时间。从功能定义上讲,大型计算器主要用于商用的计算,不具备C端应用性,从个人PC不断演进到个人的XR眼镜,由于场景不受限制,时间极大扩展,随之而来的是用户量指数级上升,必然会有开发者的大量涌入,随着开发者想象力叠加,功能应用得到大规模扩展。
接下来是操作交互层面的探讨,大型计算机就不阐述。从PC开始,采用键盘或者鼠标的交互,慢慢过渡到纯键盘,接下来就是触屏。虽然说目前的XR眼镜的交互还没有被完全定义出来,但可以在可见的未来,XR眼镜的交互将会变得更加丰富,更自然。
AR眼镜硬件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AR眼镜是从多组件、多功能的模块向一体化、轻量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同时也是从强本地计算能力向强云端计算能力的一个转变。如果我们把市面上所有的AR眼镜放置在这个象限中,那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有线眼镜大屏,有线分体AR眼镜、All in ONE 一体头环、信息提示类一体机。和之前分析的那四个品类是一致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四类都不是AR的最终的形态。我们需要的是第五种,具有轻量一体的佩戴感受,普通眼镜的形态,同时具备强大的无线通信能力,能够链接到云端的计算主机,实现云端的计算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端的AR眼镜厂家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订阅课程
了解更多设计资讯
设计 | 罗志国
编排 | 梁芊芊
终审 | 吕静
点这里,学习更多设计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