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国务院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精简改革的方案,中央机关精简比例为5%。至此,全国从上而下的政府机构人事精简即将拉开大幕。
3月20日,经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哈尔滨官方发布《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此时距离全国二会闭幕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哈尔滨打响了地方政府机构和人事精简的第一枪。
从哈尔滨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中指出,三月到六月集中力量,优先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工作,在此时间节点上进行这么大规模的编外人事精简,与中央机构精简的方案遥相呼应,两者的关系不能不让人联系到一起。
自中央机关精简方案通过后,全国在职的公务员、事业编、合同制等财政人员,都在持续观望国务院机构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是否会参照国务院精简方案进行改革,因为此次精简改革关系到全国4000多万的公职人员的待遇和未来发展。
哈尔滨编制委员会称,此次精简人员主要为市级机关、市属事业单位的专职人员、工勤人员、单位自聘人员等合同制的“编外人员”,机关单位现有编制人员可正常保证工作良好运行的,一律不准使用编外人员,争取五年内有序清理编外聘用人员,逐步完成编外人员精简。
那么为什么哈尔滨政府会在全国两会还没结束半个月的时间内,就开始大力整治和清理政府编外人员呢?
其实哈尔滨早在去年就开始摸索和研究精简政府机构和人事,只不过此次哈尔滨的人事精简和中央机构精简政策一前一后,极易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以为全国地方政府准备响应中央号召精简公职人员。
哈尔滨率先精简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财政无力维持这么庞大的公职人员,哈尔滨作为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国家经济中心由重工业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曾经辉煌的哈尔滨面临经济增长乏力、转型困难的境地,导致本市人员流失严重,本土很多企业和行业经营困难,导致哈尔滨发展后续乏力,只能依靠中央财政来供养公职人员和发放养老金。
其实从哈尔滨市率先打响精简改革第一枪就可以看出,全国地方政府都存在机构和人事臃肿的情况,疫情结束后,地方财政吃紧,拆东墙补西墙的不在少数,如果地方政府响应中央精简方案,在保障政府职能有效运行基础上,裁减政府非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减少当地的财政资金压力,同时让政府机构可以更加快捷有效的为人民办事。
政府机构精简改革势在必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