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
有些人为了在短期内迅速聚集财富,在明明知道法律威严的前提下,依旧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上个世纪末,叱咤厦门的赖昌星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
但是,再大的权势如果来路不对,终有一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1999年一封长达74页的匿名举报信,让赖昌星种种的违法勾当终于陆续浮出了水面。
那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这还要从赖昌星的幼年说起。
赖昌星,于1958年9月15日出生在福建晋江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为了赚钱养家,他仅仅读了三年就辍学做起了小买卖。
卖服装、卖电子产品、经营小饭店等等,当时能做的他几乎都做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接触到了走私商人,对方一本万利,他却收入微薄,巨大的心理落差促使他也走上了走私的不归路。
1991年4月,他托人获得了香港居民的身份,随即拿着几年来攒下的积蓄南下到了香港。
此时正值房地产行业陷入低迷,于是,赖昌星颇有预见性地以极少的成本投资到了房地产行业,果然,没多久,行业形势转暖,赖昌星大赚了一笔。
1993年6月,赖昌星在香港注册了远华国际有限公司,回到了福建之后又成立了厦门远华集团有限公司。
渐渐地,赖昌星把触角伸向了更为暴利的石油业、房地产行业、娱乐业、烟酒行业,财富更是不停地翻番。
那难道之前没有人举报过他吗?
当然有。
只是赖昌星的“能力”着实强大,厦门海关的很多干部都被他用金钱和美色买通,更有甚者,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李纪周也成了他的保护伞。
当然,即使再天衣无缝的掩饰也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所以,这封在1999年4月寄出的举报信才会浮出水面。
领导看到信后,也感到触目惊心,因为此案涉及人员之多,走私规模之大,闻所未闻,扫黑除恶势在必行,有关部门当即下令:“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而在另一边,极度膨胀的赖昌星早已从时任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庄如顺和时任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那里提前得知了消息,并且立刻做了应对安排。
所以,当专案组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远华集团公司的所有业务往来竟然无一例外全都合法合规,杨前线还在一旁不停地给赖昌星打掩护,称他是“良心企业家”。
为了查清真相,专案组兵分数路,对举报信中提到的远华集团的成品油、香烟、汽车贸易等几个走私大项进行了秘密调查。
果然,很快就有了结果,在侦察员的努力下,赖昌星手下的人还是露出了马脚。
1999年8月21日,数百名武警官兵在专案组的统一指挥下同时对远华集团总部及其下属公司进行了突袭,这一雷霆行动让赖昌星和他的保护伞们都措手不及。
最终,专案组在远东集团公司内发现了保护伞的名单和进行走私贸易的账单,涉案人员之多,走私数额之大,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难以置信。
而为赖昌星提供保护伞的各级干部更是多达数百人,其中光厅局级以上干部就超过了20人,至于和远华集团走私贸易直接关联的厦门海关方面,他更是直接收买了160多名从关长到基层的公务人员。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赖昌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力,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建立起了如此庞大的关系网?他到底靠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