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不那么深入的科普水稿。
早些年,很多房企拿地时,喜欢带着商业来拿地,于是乎崛起了一大波如万达、新城、红星等商业+住宅模式的房企。
随着商业的持续饱和,房企用产业引进等条件进行勾地成了新的拿地模式。
而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全新的TOD模式又逐步在苏州市场彰显威力。
机缘巧合之下,城市更新概念的退役和房地产行情的转变,让这类模式的操盘手从房企转向了相关平台。
TOD的解释就不多说了。抄一下答案: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苏州最早的TOD项目,要上溯到相城高铁新城的环秀湖花园。是以地铁上盖的住宅和商业为主导。
同样模式的有轨道交通集团拿下的去年苏地2022-WG-18、19号地块,位于胥口的、轨交5号线茅蓬路东站附近的TOD项目。位置在这里。
未来还有规划中的园区车坊的吴淞湾镬底潭TOD项目。(轨道交通8号线的交通场以及上盖住宅、商业、办公、和学校等业态。)
这三个模型,都是基于轨道交通检修站的现有基础上,围绕周边地块进行的补充优化。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率。
而另外,苏州最新的TOD模式,可以将目光转到吴中太湖新城。
同样是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手笔,基于天鹅荡车辆段进行的一个TOD规划。目前曝光的该TOD位置和效果图是这样的。
论性质,该TOD可能与早期的环秀湖花园类似,但论规模和配置的业态,。确实配得上他的口号:“世界级湾区、苏州新CBD、城市TOD范本”。
而且他是由“宇宙第一设计院”之称的铁四院牵头设计的。也是苏州太湖新城3年发展计划里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是位置可能往里了一点(箭浮山路西侧那片没拆迁的民宅区域)。
另外,吴江有个项目,是个非常小型且有意思的样本--恒泰朗诗熙华府。
他是基于另一个交通逻辑,基于公交枢纽和地铁站的模式进行的中小型TOD。
以公交枢纽、轨道交通为基础,辅以住宅、商业等等。P+R其实更多的是 在他的鲈乡南路对面,并不能完全称之为自带。
不过这里也算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尝试了。(熙华府海报宣称他们是TOD4.0时代。)
当然,苏州目前规划的TOD模式还有很多。例如牛皮哄哄的园区苏州东站TOD(桑田岛)。但是随着苏州东站的落位,该TOD方案估计会有很大调整,大家还是保持关注吧。图就不放了。
另外还有一个轨道交通网站官宣的莫阳TOD,位于轨交7号线的相城莫阳站。但目前轨交尚未完工、板块尚在发展阶段,姑且理解为中长期规划吧。
说个题外话,在早几年的浙江,从亚运村开始,形成了另一套的打法,依托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TOD模式,形成了一个未来社区概念。
如果苏州的城市更新也能走到这一步的话,还是非常期待的。
欢迎点个关注,也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